《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43节作者:
寒山憶雪 日期:2015-07-28 20:12:56
7.夏非朝
传统的史观中认为上古存在夏商周这么三个王朝,然而我们一直对王朝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很多人会发现,在中土历史上,一些所谓<分裂>的时代的政权是不被称作王朝的,比如战国时代不会有齐朝楚朝的说法,三国时代不会有魏朝吴朝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不会有后唐朝后汉朝的说法。
也就是说,当俺们潜意识里把中土这片土地定义为一个国家的范畴时,这片土地上存在着多个政权的情况下,是难以称哪一个为王朝的。
但是情况总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赵宋政权的前期,夏和大理并没有并入宋的版图,但它依然可以称作是一个王朝。再往前推,隋唐两代皆没有云南这块土地,但还是可以称作王朝。更往前一点的,西汉的早期并不拥有岭南这片土地,但是西汉依然属于一个王朝。
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地盘比较残缺的,没有涵盖整个大中土的政权,之所以能够被称作王朝,是因为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这些政权的范围比较大,基本上涵盖了中土的大部分地区,或者说涵盖了中土的核心地区,这个核心地区并不单指人口稠密的中原,还有经济发达的江南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地方。
另外一点,就是仍在中土范围之内的其他政权,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相对大政权来说处于很小的规模,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政权往往对大政权称臣纳贡,不管是名义上的还是名实兼有的。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和这种情况相辅相成,比如东汉的晚期和唐的中后期,地方的军阀割据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分裂,中央的地盘缩减到尽可能小的地步,然而东汉晚期和唐的中后期依然也可以称作王朝。
结合这两种情况来看,俺们大概可以明白,只要某个政权能达到在疆域或人口的规模占据中土范围的绝大部分,或者达到名义上是中土范围之内所有政权的的共主,就可以将这个政权称作王朝了。
如果照着这个模糊的标准来看,中土历史上大部分称作王朝的政权都符合这些标准。
但是依然还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金宋时期,俺们可以把北魏政权称作北魏王朝,把刘宋、萧齐政权称作刘宋王朝、萧齐王朝,俺们甚至可以把不占有整个南方的东吴政权称作东吴王朝。那么金朝和南宋王朝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这种情况下的王朝,是在两种前提下的定义,第一种就是指一个中土的半壁政权,不管是不是被其他政权尊为宗主国,也不管自己是否臣服于其他政权,南北对峙的政权被称为王朝就属于这个范畴。第二种是所讲历史的范畴不是整个中土而是某个局部地区,比如单讲江浙地区的历史,孙吴政权的时代就可以称作江浙历史上的孙吴王朝,再比如单讲云南历史,就可以说某段时期是南贑hong王朝、大理王朝。
照这样说的话,如果俺们是聊中土历史,自然夏时代就算不上王朝了,因为很显然夏部族的控制范围也就关中河洛一带,即便是夏联盟的控制范围也就再加上黄河下游地区,巴蜀、两湖、江浙、陇西并不在夏联盟的活动范围,至于岭南就更不谈了。
但是,如果俺们把范畴局限到中原一隅呢,还能不能把夏部族时代称作夏朝了呢?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王朝的最重要的标准了,那就是它的政权体系成熟与否了。也就是说,需要被判定为是否是一个王朝的对象,究竟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城邦方国,还是更成熟的国家。
日期:2015-07-28 20:14:15
~~~接上~~~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王朝的最重要的标准了,那就是它的政权体系成熟与否了。也就是说,需要被判定为是否是一个王朝的对象,究竟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城邦方国,还是更成熟的国家。
相比后来的政权,部落的特点是没有一套行政系统,也没有一套法规。部落的事情由各个氏族胞族的族长聚到一起商议决定,而各个氏族的事情则由各个族长和氏族的比较有威望的成年人聚到一起商议决定,甚至小一点的氏族往往有条件召开全氏族的会议来议事。没有官职设定,没有人事区分,一些规矩往往是漫长的岁月中约定俗成的道德风俗,构不成法规。
这种部落时代的政治运作在近代的乡村乃至于自治的镇还有所遗留,一个镇的镇长由各村推举,而村长则由族长们和有威望的老村民共同推举,大事决于村镇的会议,小事决于乡村的会议。
而部落联盟则和部落、氏族的运作方式一样,由各部落的酋长聚集到一起商议决定联盟的事务。只不过联盟往往缺乏固定的联姻,并且由于地理上的距离等原因,无法像各个胞族那样形成一个稳定的部落。部落和部落联盟组织上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比较稳定,而另一个不是很稳定。
随着岁月的发展,部落间的接触增多,部落联盟间的接触增多,相关的外交事务增多,相关的战争也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部落酋长的权威逐渐加强,而部落联盟的大酋长的权威也在逐渐加强。并且往往伴随着的是物质条件的发展,财富的增多,很多程度上这一点也是前一点产生的基础。两者同时发展的结果是导致部落中上层的固化,逐渐形成贵族阶层,与此同时,往往城市也会出现。与此同时,因为议事和战争的频繁,一些文的武的公务职位就会诞生,而一些传承的十分悠久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则会慢慢变成正式的法规。
在这个基础上,以一个城邑为中心的部落就会慢慢的形成一个城邦,一个城邦拥有简单的官职和行政系统,拥有简单的法规,最初的国家时代就到来了。
考古文化发现的拥有古城遗址和贫富分化墓葬的龙山文化时代,符合城邦时代中拥有城市和形成贵族阶层的这两条标准。而与龙山时代同时的一系列虽然复杂并且矛盾百出但依然有参考价值的上古传说,则印证了那个时代部落酋长权威的强化、原始的行政系统的出现、最早的法规的形成。
生于龙山文化、长于二里头文化的夏部族,它的时代已经步入了城邦时代。用俺们本土特色的词汇来说,所谓城邦也就是方国了,部落时代之后便是方国时代。
随着城邦(方国)的继续发展,往往会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土和地中海地区呈现出了两种方向。地中海地区以古希腊和罗马为典型,老城邦一方面在外地拓展,把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变为奴隶,而重新迁移老城邦的人口形成新的殖民城邦,一方面在本土组合成一系列的城邦联盟,与中土相异的发展环境导致部落时代的原始民主传承下来,形成古希腊和罗马为典型,民主制与奴隶制并存的共和国。
中土的城邦则以夏商为典型,宽阔的大平原和相关的水患、战争导致城邦结成更大的城邦联盟,贵族的权威更加强化,褪去了民主色彩的老城邦不是把征服地的居民变成奴隶,而是把他们变成老城邦分封出去的贵族的臣民,甚至保留下层的小贵族,以维护新的分封城邦的稳定。
所以中土就慢慢发展出了没有奴隶制色彩的封建制度,也就逐渐过渡到了封建邦国的时代。
前文所讲的王朝政权的成熟标准,往往也就是起码需要达到封建制的标准。虽然在城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少量的分封方国,比如夏部族分封的有扈氏、斟鄩氏、斟灌氏、昆吾氏,乃至于少康之后的夏时代还有更多的分封方国,但是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分封城邦是不占优势的。以夏为首的城邦联盟中,绝大部分不是夏城邦的分封国,而是和夏结为联盟的藩属方国。
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更大的地域范围,俺们会进一步发现,大中土地区还存在着更多像夏这样的城邦联盟。在太康之前,我们已知的就有山东地区时常给夏后氏增添很多麻烦的东夷城邦联盟、两湖地区石家河文化下的城邦联盟,江浙地区良渚文化下的城邦联盟。
而在太康之后,良渚文化下的城邦联盟虽然毁于海进,但是在江西却又兴起了吴城文化下的城邦联盟,在两湖替代石家河的是鄂东盘龙城为中心的城邦联盟,巴蜀地区兴起了三星堆文化背后又是一个城邦联盟。与此同时,夏联盟并没有真正的征服东方的夷人部落,山东龙山文化的继承者岳石文化体现出与二里头文化不同的风格,传说记载的太康之后的君主又多次征讨东夷的行动,体现出夷人的部落并未真正的臣服于夏国。
而就在夏连大中原都没有完全纳入联盟中的同时,在北方又悄然兴起了另一个城邦联盟,那就是下七垣文化背后的先商城邦联盟,而这个联盟将在未来给夏国带来巨大的灾祸。
不过早的涉及后话,总而言之,那个时代,夏国为首的城邦联盟不仅与同时代已知的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城邦联盟同时存在,而且就在夏国自己的联盟中,它也无法做到以分封为主,整个联盟只是一个袖珍版的宗藩联盟。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夏时代都和王朝相去甚远,勉强能称得上朝的,还得等到将近一千年之后的周革商鼎的时代,而那个时代也仅仅是勉强称得上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