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45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11 11:23:41
  哇,谢谢天涯,谢谢煮酒。下面继续贴正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34)从皇后到天后,一路孤独--02
  快进到咸亨元年,泰山封禅的四年之后。这一年无论对整个唐朝而言,还是对武则天个人来讲,都是惨痛的一年。这年吐蕃兵力大盛,唐军一败再败,安西四镇被迫放弃;紧接着战神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遭到惨败,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遭到破灭;秋天,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发生饥荒,高宗下诏,来年到洛阳去。
  这年开春,许敬宗请求退休,诏准;九月,武则天的母亲去世。高宗下旨大办丧事,文武九品以上以及外命妇都要到杨宅去哭丧,追赠杨氏为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对武则天可算是给足了面子;但是紧接着,武则天主动上表请求避位,理由是天下久旱。高宗不许;然而到了这年年底,高宗下诏官职名称恢复原样。大约九年前的龙朔二年春,朝廷曾改换官名,尚书省改称中台,中书省改称西台,门下省改称东台,等等等等。官名的改换带有强烈的武氏风格,现在改回去,是皇后处于低谷期的一个明确标志。

  这里要插一句,武则天对于官制名称这类形式上的东西非常在意。后来她在称帝前夕对官职名称来了一次更为彻底的改换,可见她对于形式表现的执着。后来唐玄宗上台后也大改过官名,跟奶奶学的?
  咸亨二年,武则天亲自上表,暴露外甥贺兰敏之的种种难以启齿的罪状。无论敏之是否罪有应得,受损的都是武则天自己。一批臣子因为与贺兰敏之交好,遭流放岭南(资治通鉴说:朝士坐与敏之交游,流岭南者甚众)。或许这是唐高宗的意思,但是大家怨恨的必然是武则天。
  为了维护自己的皇后,高宗是采取了些强硬手段的。反武的大臣们不会再重蹈上官仪的悲剧,但是只要有机会,还是会拐弯抹角地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咸亨三年八月,八十一岁的老臣许敬宗去世,一些大臣就借机发难,拿他的谥号问题大作文章。
  太常博士袁思古说许敬宗的谥号应该给个“缪”字,原因呢?他说许敬宗把长子抛弃在蛮荒之地,把女儿嫁给蛮夷,这是名不符实,所以称“缪”。照我看,袁思古这就是在无理取闹。当年许敬宗确实奏请把长子许昂流放到岭南,那是因为许昂和继母私通。何况他后来又替这个儿子求情,奏请调回,让许昂做了虔化县令。至于把女儿嫁到少数民族领袖之家,那是人家许敬宗思想开放,以身作则执行太宗皇帝“华夷一体”的民族政策,比袁思古之流高明百倍。更何况这些都是许敬宗的私事。袁思古大概实在找不出许敬宗的什么大错,只好鸡蛋里面挑骨头,抓住人家私宅里这点子事情做文章。

  当时袁思古抛出这个“缪”字,许敬宗的孙子许彦伯第一个不干,说袁思古和许敬宗有私怨,要求改个谥号。许伯彦就是许昂的儿子。许敬宗不喜欢儿子,但是很看重这个孙子,晚年很多著作由孙子代笔,所以这祖孙俩的关系比父子要融洽得多。
  许敬宗一直受唐高宗礼遇。他去世后,高宗废朝三日,令文武百官前去哭丧。可是在议论谥号时,袁思古竟然提出这样一个恶谥,明显不给皇帝面子,同时也有向皇后示威的意思。可是高宗也没法直接否定袁思古,就让群臣一起议论此事。然后大臣的意见就分成两派。户部尚书戴至德就说:“高阳公(许敬宗的爵位)在我朝待遇这么好,怎么能谥之为缪呢?”太常博士王福畤却认为“缪”字很恰当,许敬宗本来就缪。最后礼部尚书袁思敬出来做和事佬,提议谥个“恭”字,说:“按 《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高宗立刻诏准。至于许敬宗到底有什么过,又改了什么过?自然谁也不会去认真计较。

  王福畤属太原王氏,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父亲。戴至德是戴胄的养子,属寒门出身的官二代。后来王福畤受儿子王勃的拖累,贬官去了交趾。戴至德升为宰相,受高宗重用。他忠于皇帝和太子,却并非“亲武派”。
  李义府、许敬宗二人,本来就不能算真正的“武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绕开唐高宗,单独和武则天在一起筹划过什么。不过这二人比一般大臣更支持武皇后参政议政却也是实情。这二人离去之后,武则天在朝堂上愈发孤立。可凡事都有两面。武则天的孤立,恰恰是她能够取得高宗信任的重要原因。伴君如伴虎,哪怕是高、武这般如此深情厚爱的夫妻,也绕不开皇权运作的铁律。不信可以看看唐玄宗的武惠妃。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与当年高宗对武则天之宠如出一辙,都不惜牺牲掉元配的皇后。可是武惠妃沉不住气,为了帮儿子寿王谋划太子之位,和李林甫私自结交,暗中筹划,实际上触犯了皇权大忌。唐玄宗可以继续宠爱武惠妃,继续重用李林甫,但始终没有把武惠妃封后,更不会立寿王为太子--但凡皇帝,对身边之人拉帮结党搞小团体,都怀有本能的恐惧。

  这样我们再回头来看武则天的孤立,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的女人身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她有意为之。不与朝中大臣拉关系套近乎,紧紧倚靠皇帝,只有皇帝一个人支持她。反过来说就是:哪怕所有大臣都反她,可是只要皇帝支持她,足矣!
  这是武则天的政治智慧,这也是她身居高位必需付出的代价。不过这种代价之高昂,恐怕依然是她始料不及的。不但大臣们反她,连亲生儿子们与她也有了深深的隔阂。
  (本节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