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3-2 20:14:31
"避实击虚"即避开对方来势,而打击对方的空处。
《孙子兵法》中第一次提出了兵之形在于避实而击虚,在战争中要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用。"
“虚实”这个军事术语,从历史文献看,最早提出来的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两个地方提到“虚实”。一个是《势》篇记载:“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一个是《虚实》篇,直接作为篇名提出来,可见孙武对虚实的重视。认识虚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太宗李世民给予《虚实》篇以极高的评价。他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那什么是虚实呢?所谓虚实,一般来说,无为虚,有为实。表现在军情上,怯、弱、乱、饥、劳、寡、不虞……为虚;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孙武从军情上的种种虚实表现中揭示出了一条规律,这就是避实击虚。他把用兵规律比喻为流水,认为水流动的方式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所以说,“避实击虚”的作战原则,是《孙子兵法·虚实》的核心和精髓。
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孙武把它贯穿到了战争的各个方面。他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意思是进军向敌人不能急救的地方,急进向敌人料意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是因为走在没有敌人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稳固的,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不易进攻的地方。
他还说:“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就是说,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御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他又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寡者,则吾之所以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以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意思是,前进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向敌人空虚的地方。使敌人暴露而自己不露形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就形成我众敌寡的态势;做到以众击寡,那么,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能知道,不知道,敌人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太多,那么,我所攻击的敌人就少了。敌人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说薄弱,防备了左面,右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面,左面的兵力就薄弱,到处都防备,就到处都兵力薄弱。兵力劣势是因为处处都有防备,兵力优势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防备。
从上述论述来看,“其所不趋”、“其所不意”、“无人之地”、“其所不守”、“其所不攻”、“其虚”“敌寡”“寡而备人者”都是“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于无人之地”、“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冲其虚”、“以众击寡”,都是“避实击虚”这一原则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不同表述。
因此,在进攻作战中,无论是调动敌人,还是行军开进;无论是作战方向的选择,还是在攻击目标的拟定上,都必须遵循“避实击虚”的原则。“避实击虚”最主要的还是用在正确选择作战方向和打击目标上。孙武对正确选择作战方向尤为重视。他有一句名言:“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孙子兵法·九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敌人既是要害而又虚弱之处作为军事进攻的主要方向。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军事见解。
“避实击虚”既是一条重要的战术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胜于易胜”、“胜已败者”的具体体现。“胜于易胜”就是战胜那些易于战胜的敌人,也即攻击那些好打之敌,如弱敌、乱敌、怯敌、饿敌、劳敌、寡敌、松敌等。“胜于易胜”就是战胜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或者说战胜那些已露败形之敌,比如以至强击至弱,以累胜击累败,兵锋所至,摧枯拉朽,立见胜败。
“易胜之敌”、“已败者”都是“虚敌”,都有属于“避实击虚”之列。
“避实击虚”也是孙武全胜思想在“伐兵”中的延续。在《谋攻》篇中,孙武在作战思想上追求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这种境界之最圆满理想的结局是通过“伐谋”、“伐交”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所以《孙子兵法》大量的是研究作战问题。然而,即便做不到不动刀动枪,孙武仍然希望以智胜愚,以巧制拙,以较少的伤亡换取较大的胜利。“避实击虚”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避实击虚”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但并不意味着逢虚就击,见实就避。这是因为交战双方都在竭力掩盖企图,巧饰伪装,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另外,虚与实相反相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此时是虚,彼时是实;此处是虚,彼处是实;虚可变实,实可变虚。所以“避实击虚”的原则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又要依靠指挥员去能动地创造,根据需要“制实造虚”。
也就是像孙武所说的:“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但是关键的一点要掌握,那就是“夺其所爱”(《九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击那些对全局有震撼作用的局部。
孙武“避实击虚”与“必攻不守”是同样意思,“批亢倒虚”是孙膑对孙武 “避实击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亢”就是咽喉,喻指要害,它虽是要害却很虚弱。进攻作战的攻击点如果选在既是敌人要害而又虚弱之处,那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孙膑兵法·十问》也讲到:“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大意是,进攻敌人必然求援的地方,迫使它脱离坚固的阵地,判明敌人的作战企图,设置伏兵和援军,乘敌人在运动中将其消灭。
不但孙膑发挥了孙武“避实击虚”的思想,而且齐国的其他军事家对此也有论述。
《管子》提出了“释实而攻虚”的思想。它说,“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管子·霸言》)。意思是说,所以善于进攻的都要算计好我军人数以针对敌军人数,算计好我军粮草以针对敌军粮草,算计好我军装备以针对敌军装备。以人对人,如敌军兵众有余,则不可以进攻;以粮对粮,如敌军存粮余,则不可以进攻;以装备对装备,如敌军装备有余,则不可以进攻。应该避开实力而击其空虚,避开坚固而击其脆弱,避开难攻之地而击其易被摧毁的地方。
《管子·制分》说:“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大意是说,凡是作战,打强点就会受阻碍,打弱点就会建奇功。强点打不下来,弱点也会变成强点,弱点打成功,强点也会变为弱点。这段话讲得非常有道理。强弱是在变化之中的。如果不趁敌人弱时就消灭它,等它变为强时就不好办了。
逐个消灭弱点,就会孤立强点,最终使强点也会变成弱点。《管子·制分》中还指出“故坚其坚者,瑕其瑕者。”并进一步举例说:“屠牛坦朝解九牛,屠刀仍锋利如初,则刃游间也。”意思是说,所以要稳住其坚固环节,削弱其薄弱环节。屠牛坦一天割解九只牛而屠刀依然锋利如初,就是因为刀刃总是在空隙间活动的原故。在《管子》看来,指挥作战的道理也是如此,不能硬往骨头上去碰。
在市场竞争中,要深入研究对手的弱点,及时攻击竞争对手的软肋部位。
逆向思维与经济热点
"逆向思维"近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思维定式和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但是,就是这个"思维定式"或"思想方法"的正误,往往在我们的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错位竞争属于逆向思维的一种操作方式。所谓"错位竞争",用厂家和商家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你干这一行,我干那一行;你这么干,我那么干。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相比,错位竞争因其独特的、出其不意的竞争理念而别具一格。因而其竞争空间愈加广阔,更加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是股海投资的秘决,同样也适应于经营目标的选择。要经营什么?是看别人经营什么就自己也经营什么,或者见市场上什么有利可图就自己也经营什么,还是经过调查分析选择有前途的经营目标。
在一个个经济热点中,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盲目跟风,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大家一拥而上,往往造成经济泡沫,结果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赚不到钱,反而会亏本。你未第一个发现金矿,未能掘到第一桶金,也许你永远挖不到金子,因为挖金子的人太多了。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时候,业内跟风不是一条成功之路,业外跟风也无可取之处。回报再丰厚的项目,随着蜂拥而上的人群,也会很快失去魅力;再平常的项目,只要率先被市场所认可,也会形成滚滚财源。
"换一个思路想问题",也许就能在经济热点中柳暗花明,另辟蹊径。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搭便车"现象,即自己不费创新成本,便可分享他人的创业利润。在市场过热时,避开热点寻良机,开发相邻产业,利用经济热点所扩大的市场容量,赚取额外的利润。这样的例子,早在本世纪初的美国就曾生动上演。
淘金热中卖清水,卖裤子最赚钱。
美国著名企业家亚默尔,原来是一介农夫,他卷进了当时美国加洲的淘金热潮,当在山谷难圆黄金梦时,他注意到矿场气候干燥,水源缺乏,淘金者很难喝到水。甚至有饥喝难的掘金者声称:"给我一杯清水,我愿用一块金子来换。"于是亚默尔决心转移目标-卖水,只要把水运到矿场,便可赚大钱。他用挖金矿的铁锹挖井,掘出的不是黄金,而是地下的水。他把水送到矿场,受到淘金者的欢迎。亚默尔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无独有偶,李维公司的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也投入到这股淘金热中,并获得了他的第一桶金,但这桶金并非来自金矿,而是来自牛仔裤。当李维·施特劳斯乘船到旧金山开展业务,带了一些线团这类的小商品和一批帆布供淘金者搭帐蓬。下船后巧遇一个淘金的工人。李维·施特劳斯忙迎上去问:"你要帆布搭帐蓬吗?"那工人却回答说:"我们这需要的不是帐篷,而是淘金时穿的耐磨、耐穿的帆布裤子。"李维深受启发,当即请裁缝给那位"淘金者"做了一条帆布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如今,这种工装裤已经成了一种世界性服装Levis牛仔服。牛仔裤以其坚固、耐久、穿着合适获得了当时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爱。大量的订货纷至沓来。李维·施特劳斯于1853年成立了牛仔裤公司,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淘金工装裤"。其品牌延续至今,仍是牛仔服世界第一品牌。
从亚默尔和李维的发财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新路来。开辟新路既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也需要有创新精神。要创新,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前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新的路径。这两人改变了自己旧有的两个想法:1.只有淘金才能发财;2.要发财就必须发大财。他们选择了卖水与卖裤子这两条路。卖水卖裤子虽然赚钱少,但不需要多少本钱,而且竞争者少,市场容量大,积少成多,照料可以发大财。
在市场过热时,开发相邻行业,避实击虚,此一计也。
网络热中的"卖水者"
在互联网经济最狂热时,大量的投资者汹入这一领域。一个网站,包装一个概念,就可以就地圈钱,甚至声称能够上市。人人视新经济为一座金矿,何时开采,都会有所收获。夸张的说,投资一个网站,在所费成本后面加一个零,转手就可以卖掉。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互联网冬天的到来,许多投资者被套牢。有一句笑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投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投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地狱。"正是互联网近年来发展历程的某种写照。虽说"网站经济"造就了诸如"亚马逊"、"雅虎"这样的经济奇迹,但这在难以计数的全球网站创始人及投资者中毕竟还只是极少数。而在网络大战中担任"卖水"角色的思科、IBM却是依靠了出售网络设备而发了大财。同样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网人数年年激增。现今人们购买电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上网。网络设备提供商首先获得了巨大商机。对PC终端、网络设备、协议和应用软件的需求大大增加;网络飞速发展又带动接入服务需求增长,提供拨号接入、ISDN、WAP、DDN和卫星接入等需求自然随之强劲增长。倒是网站尚未赚钱,上网用户兴许只是刚尝到点甜头,而网络设备提供商的腰包已经鼓起来了。
网络大战中"卖水"者还有那些应用软件开发企业。不论你是用电脑上网,还是用手机上网,也许今后还有更多的人会用电视机上网,都离不开有关的应用软件支持。上网用户激增当然"买水"客户群扩大,"卖水"者发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卖水"者中还包括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从用户数量上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直接和用户沟通,拥有有线电视网络就是拥有网络资源,有线电视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属于宽带网,上网速度可以几十倍、上百倍地加快。目前,由于部门所有制等原因,我们还不能实现用有线电视网上网,但三网合一毕竟是人心所向,是国际上的技术发展方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的联网相信不久会在中国得以实现。届时,即使只有1/3-1/2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上网,也会给有线电视网经营者带来相当可观地增值服务费收入。最具讽刺意味的"卖水;是传统媒体,网站经济最狂热时,有人声称,互联网的出现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可在2000年网络狂潮中,各类网站为扩大知名度,提高点击率,在传统媒体上大做广告,倒成了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新增长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