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来告诉你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有问题的尽管问》
第32节

作者: peterbjleeee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些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是他的感觉的错误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上又建立起一整套“逻辑思维”和感觉,如果他因为不如别人而觉得不行,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就要比别人更优越。这样追求优越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造成更多的挫折,有时候甚至导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精神病态。他变得比以往更抑制,他“越努力”,就越不幸。
  很多时候,由于这些失败型的人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和不可能的,它们的动机也过于强烈,“脑地图”也变得狭窄了。通向目标的一条“正确”线路固定下来,如果这条路被阻塞,它们就被困在那里、很不容易找到一条新的线路。这种类型的人遭到失败时会“比以往更卖力气”。假如他发现自己的头颅正撞在石墙上时,他会下意识地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头撞得更历害一些。
  当然,如果这些永不服输的失败型个性在为填补自卑感和为有缺陷的”自我意象”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常常就会责怪社会、“制度”、生活、“运气”。他对别人得到的成功和幸福愤愤不平,因为这向他证明他受到的待遇不公平。愤恨是拿“不公平待遇”、“不公正”等术语来解释他们的失败,使这种失败能说得过去的一种借口。但是,作为失败的一种慰藉,愤恨比疾病更糟糕。愤恨是毒化精神的毒剂,它使人得不到快乐。愤恨往往能造成恶性循环。心怀不平而又盛气凌人的人很难与他人合作;而合作者不够热情或者老板指责他工作的缺陷,又会使他多一层理由感到愤愤不平。
   正确的方式是发现“真正的自我”,使我们的心理意象更接近“它们所表现的客体”。不过,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很少改变自己,也就贬低了我们自己。
  四,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原则
  那些”自我意象”残缺的人无疑都会具有很多受压抑的症状:羞怯、腼腆、自我意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等等。其实所有“失败型人格“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无论这些人在学习或事业上成绩如何,他们真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现自己、无法与别人相处,很难与他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这些自卑和“失败型人格“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对他人满怀疑惧并且很难建立对别人的信任感,有一些人甚至还对他人抱有敌意。当然这些身上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随时准备着防范其他一切人,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象是一道情感上的高墙,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不能通过。这就是他们无法与人亲密相处和建立信任关系原因。
   一位女孩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脸上留下了伤疤。每天早晨洗脸时,她总是看到面颊上那道可怕的破坏了面容的疤痕,以及延伸到嘴角的扭曲的肌肉。她一生中第一次产生了痛苦的意识,她自惭形秽,认为自己的面容必定令人厌恶。那伤疤成了她心中的负担,使她觉得“与众不同”,开始“猜疑”别人对她的看法。不久,她的自我变得比她的面容更残缺不全,她开始丧失自信心,感到痛苦,对别人充满敌意。后来,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她的最主要目的变为保护自我,避免受辱。
  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象的残缺和不完整,他随时会有“危险和不好”的感觉。仿佛它正随时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他会为此感到忧虑和担心。他不对自己的容貌和自我意象引为自豪时,他会感到不自信。你不能自由地作为“他自己”而存在,并且不能良好地在众人面前表现他自己,也不能适当地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它成为耻辱的对象,他极力要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对别人的同情心也就因此受到阻碍,所以他总是心怀敌意,无法与人相处。
  那些病态和敏感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啦?就象脸上有伤疤的人一样,过分地防范来自别人言语的伤害,可能使我们更容易受伤害、而且在其他部位受伤更重。我们筑起一道高墙来防范某个人,却隔断了我们与其他一切人的联系,也把我们同我们的自我隔绝起来。前面已经谈到,感到“孤独”或者与其他人缺乏接触的人,同样会感到与真正的自我、与生活失去了联系。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由于自卑和缺少自信而变得过于敏感。那些具有失败型人格的人最典型症状可能就是对他人的过分敏感和敌意。
  真正自信的人决不会过分敏感而应该是很平和,轻松而带点幽默感的。实际上一个自信的人不会因为别人所说的话而轻易对一个人做判断。也决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喜欢充满疑心和没有信任感的方式,也不喜欢任何矫揉造作和敏感。他们更喜欢真诚,平等,坦率的交流,更喜欢轻松和幽默。而且作为一个讲效率的人,也不喜欢绕圈子,而喜欢直接了当地与人交流。
  我相信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也就会怎么对待他人。正是由于对自己满怀疑惧没有自信,所以对别人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怀疑,所以他们总是会先怀疑别人是不是正常人,是不是好可以信任的人。他们不能做到无条件地和一视同仁地接受别人和自身以外的事物。
   同时,那些自卑和有性格缺陷的人却习惯于用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进行各种分类和评价。他们总是想要对人进行分类,他们将人分成少数人,多数人,正常的人和神经病,干净的和脏的。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洁癖,无法宽容和开放的接受不同的人和事物,或是想以此显示自己的聪明和尊贵,其实可能恰恰是他们自己没有自信的原因,所以要靠贬低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赞成随意对别人进行分类和评价。对人分类进行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即使对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那也不是歧视的理由,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个不同的人都生而平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是非之分,只有接受和尊重,人的情感更应该尊重。
   那些无法做到宽容和平等真诚待人的人其实是他们自己比较自卑和敏感,而根本原因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原因实际可能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所以那些不能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外貌家庭出身等)的人是没有自信的,没有自信就会自卑,自卑的人很难建立自尊或者变得过度自尊,过度自尊就会产生洁癖,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洁癖的人总是宣称不能接受别人或别人的某些行为,所以要对人进行分类,要先按他们自己的标准定出什么人不能交往,别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交往等并作先入为主的判断,这实际上就是歧视。所以我说上帝所创造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和需要尊重的,其实上帝所创造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高低之分,由于那些有洁癖的人心中时刻只有他们自己的那套评价标准,而没有上帝关于博爱的教诲,也不懂什么是人类普遍的尊严,所以他们不惜牺牲别人的尊严来满足他们自己那脆弱的自尊。
  自卑的人往往由于怕受伤害而过于敏感,所以总是怀疑一切,怀疑别人是不是坏人,没有任何信任感。由于他们无法真正做到信任,宽容,接受,平等待人和爱人,所以他们也根本不会懂得什么是"爱"和感情的。所以他们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不信神的。
   同时还因为每个人自己也是“人”,她对别人所作的评价,无形中也就是对自己的评价。克服罪恶感的一个最著名的方法就是不在你心中谴责别人,不要评价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恶他们。你觉得别人更有价值的时候,你就能发展一个更佳的、更合适的自我意象。
   其实和他人融洽相处的首要原则就是尊重和宽容。我们对自己的感情常常与对他人的感情一致,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事实。但一个人对自己不宽容时,她也必定对别人不宽容。觉得“自己丑陋和不重要”的人不可能深深地尊重自己和关心别人。所以我说自尊就是尊重每一个人,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其实自尊并不是一定要表现得敏感,自尊的基础是自信,自信的基础是完全接受自己。只有那些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人才能够去接受别人。尊重意味着无条件的接受,接受自己和别人。
  尊重就是承认和接受。自尊的前提就是承认和接受自己。我想先解释一下自尊的含义。正确的自尊来源于内部,错误的自尊来源于外部。一般来说,自尊可能有两种含义,如果来源于内部就是:坚持自我的原则和不向外界屈服妥协;如果它是来源于外部:就是不容许外界对自己的贬低和侮辱。
  其实自信和自尊是有区别的,自信主要来自自身,而自尊却更多依赖外界。自信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信念或信心,它与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无关。自尊更多的是代表他人对自身的一种评价。正确的自尊是建立在承认和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自我表现控制和坚持自我原则,不向外界屈服妥协。这就是自尊的第一种含义。没有自我承认和接受的自尊就只有建立在自身以外的反馈和评价之上,由于这种自尊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接受和承认,所以它是脆弱和不坚固的。
  不正常的自尊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缺少自尊或过度自尊。这两种都是不正确的自尊方式。可能会完全转向外界来获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所有的行动可能都不是源自良心和内在的动机而是为了不断获得他人的承认和赞赏。这样的人为了得到外界的承认和奖赏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和独立自主性,他们实际上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活着。生活的目的就是不断取悦别人来获得一种关于自身的承认和尊严。所以一个人是否拥有适当的自尊可以决定他是保持自由还是屈就顺从。
  自信的人不怕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否定。自卑的人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保护自我。这种时候自尊就成为了一种保护物。这种情况下的自尊可能会变成过度自尊。我们发现在自然界中凡是那些强悍的动物,如狮子,老虎等,总是长着一身柔软的皮毛,而那些弱小的动物却经常披着一身坚硬的盔甲或浑身长满了可怕的尖刺,如刺猬,这可能就是自然界的规律。那些脆弱的自我可能也需要更强大的保护。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自卑的人建立起了超过实际需要的自尊,自尊在她们身上变成了那层起防护性作用的“坚硬的外壳”,以随时防止他人接近自己,保护自我不受侵犯。这样的人很容易对别人的看法变得过于敏感,他们随时准备战斗以保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一句轻微的批评的言语可能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怒气冲天。
  下次如果你想对别人发火,冷静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太敏感?过度自尊的原因又是什么?”当你看出你的过激反应其实是源于你自己的自卑感时,你离控制这种反应就不远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所以我们不应仅凭感觉就对另一个人下任何结论。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人的情感和观点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不管是好是坏,是痛苦还是快乐都应该尊重,尊重每一个人是基本的原则,自尊就是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别人就是自尊。所以对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要尊重。
   尊重的最大秘密是:开始多欣赏别人,对任何人都要有所尊敬,因为她是上帝的儿子,也就是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你和别人打交道时要留心考虑。你遇到的是造物主创造的一个独特的个性。训练自己把别人当作有价值的人来对待,这样,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自尊心也加强了。因为真正的自尊并不产生于你所成就的大业,你所拥有的财富,你所得到的荣誉,而是对你自己——上帝的儿子——的欣赏。不过,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必须得出结论说,其他的人也可以根据同样的理由得到尊重。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也会同样去考虑别人。自尊就是尊重每一个人,对不了解的事情和人不要轻易去评价,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才喜欢轻易地对人进行分类和评价,这实际上就是歧视,这些人可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敏感急躁有洁癖和喜欢争论,完全没有幽默感,现实中也很难与人相处。成功型的个性总是对别人有兴趣,关心别人的。他们体谅别人的困难和要求。他们维护人性的尊严,和别人打交道时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游戏时的赌注。他们承认,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儿女,都有值得尊重和敬佩的独特个性。宽容还意味着这个人正视现实。人是重要的。人不能永远被当作动物或者机器,或者当作达到个人目的的牺牲品。希特勒就这么干过,其他的独裁暴君也这么干,不管是在家里、在事业上或者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爱情是什么?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每个人对爱情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都有差别,它所涉及的范围可能也很广泛,但我想有一些方面可能是确定的。除了异性相互吸引和依赖之外,一个成功型的爱情的实质上可能更象是一种分享的过程。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有时侯当你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时,你会希望有另一个人来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爱情也一样,它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可能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人和你一起去分享在生命中的各种经验和快乐。如果爱是给予,如果我们把爱比喻成瓶子里的水,如果一个瓶子没有水。 那么又怎么让它分一些给别的瓶子啦。只有当这个瓶子里的水满了时才可能分一些给其他的瓶子,爱也一样,当一个人自己心里都还缺少爱,她又怎么去给予别人爱啦.那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只有你自己先感受到了爱,得到了爱,被爱所充实,你才有能力去给予别人爱.
  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的爱情可能不是为了分享而是为了填补。就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她们很可能将爱作为一种填补自我缺陷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她们对爱人的要求几乎是尽善尽美的。她们要寻找的对象不仅要有钱,有车,有房,有高学历,甚至还要有很高的精神和思想境界。由于她们已经习惯于用一种外在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所以她们也会用那些外在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所以思想和感情在她们的心目中根本不会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当然还要外貌英俊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她们对自己最没有信心的可能就是容貌了。在这个填补缺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如果缺什么她就希望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什么。所以相貌差的要找相貌好的,身材矮的要找个子高的,当然她可能也会用她的高学历来和作为你进行交换条件。她们可能会将这个选择的过程称作取长补短或门当户对。但无论如何,如果你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所以要和另一个人来分享这些快乐,你是完全不需要设置这些先决条件的。实际上是这些人的生活中本没有什么快乐而是希望通过恋爱来得到一种暂时满足的快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交换的意义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分享的意义。当然通过这种交换可能根本就不会带来她们预想中的什么幸福和快乐。她们总是说自己找不到那个理想中的人(可能世界上这种完人确实很少),她们也说了如果找到那个理想中的人,她们一定会严肃很投入地去爱他的,我想在这一点上她们并没有说谎,如果她们真的找到了那个她们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或是 Mr Right先生,她们确实会很投入很严肃的,因为这时的他可能已经成为了所拥有的一个战利品,成为她曾经残缺的”自我意象”中的一部分“。如果和一个成功人士结婚将会令她们感到光彩照人,而如果是和一个普通人谈恋爱爱则会让她们感到颜面尽失,这可能就是她们的逻辑。
  但我更相信更多的情况是她们很快又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离开让她们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因为她们实际上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男人或丈夫,而是一个替代品,一个存在于她们虚幻中的完美标志,可以帮助填补自己残缺的自我的一件东西,并让她们体会到一种攫取和占有的满足感.而我相信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男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她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男子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并且不象她们曾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这些人习惯于一种追求完美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所以对别人身上的任何缺点都会非常敏感,而且这些有性格缺陷的人最缺少的就是宽容,所以她们是完全不能忍受一个有缺点的男人的,所以她们总是会毫不迟疑地抛弃曾经的男朋友和丈夫,去继续寻找她们想象中的下一个完美男人.这就是我们在那些多次离异或恋爱失败的女子身上经常看到的情况.
  如果一个中国女人嫁给了一个英俊的,有钱,有身份或者是一个外国男人。她们可能会感到欣喜若狂,而周围的人也会投来羡慕或嫉妒。我在报上看到有一个来自美国的女留学生嫁给了一个中国的民工,当然还有一些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女子嫁给子普通中国男人的事。我想这件事一定是具有令国人大感惊异的效果,不然也不会见报了。我们可能会想那个美国的女留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正常。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如果那个美国女留学生是一个自信和人格健全的人,如果她是一个曾经感受了并且自己也充满爱的人,那么她可能不需要一个男人来赋予她什么她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她可能只是要找一个人来分享她已经拥有的那些幸福和爱。那么这时候民工和大款可能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
   那些有缺陷的人由于时刻生活在空虚和孤独中,她们会希望找一个人来填充这种空虚和孤独.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就可以没有孤独.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因为这根本不是爱,也与爱无关,这只是在逃避孤独和空虚.只有满足的人才会想到给予,而一个饥饿的人只想要不断得到。两个空瓶子放在一起不会变成两个满瓶子吗.两个精神空虚的人在一起将依然是两个空虚的人,空瓶子依然会是空瓶子.所以爱可能是两个装满水的瓶子的互相混合和补充.一个空瓶子和一个满的瓶子最终也会变得谁也不满足。
   另外我相信,人只有自己改变自己,他人无能为力,所以如果一个人自己是空虚的,她也不可能真正去爱别人,一个空瓶子是无法给予的,只能四处散布空虚.同样,一个人的幸福也不是别人给予的,如果自己不能让自己幸福,没有人能让她幸福.这就是我一再谈到"自我完善"的重要性,除了自我改善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
  五,心理学、信仰和命运三者同源
  根据我们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当一个小孩站在一面镜子前面观看那个镜子中的自己时,那个关于他自己的自我意象也随之产生了。这时,在他和那个镜子中的自己之间,他面临着两个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如果他能满意地接受那个镜子中的自己,他就会感到自信。如果他不能接受那个镜子中的自己,他就会感到自卑。信仰和接受可能就是那个架在他自己和那个镜子中“自我意象“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顺利地到达自信的彼岸。他在这一刻选择那个自我意象的方式可能将会最终变成一种命运般的力量决定并他以后的生活。
  我相信,心理学上的发现只有在信仰配合之下才能发挥作用,而信仰是通过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根据这个道理,我看不出心理学和信仰之间有什么冲突。医疗上的愈合和信仰上的愈合属于同一个来源,所以应该彼此配合。
  今天,有很多人对与信仰和宗教有关的东西嗤之以鼻。 但我始终相信有一种命运的存在,一种至高无上的源泉。这种命运有很多表现途径,可以用多种形式显现,如果我们要“从生命中得到更多的生活”,我们就不应该限制生命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不管是表现为科学、宗教、心理学或是其他形式,我们都应该接受它。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以前有一段时间研究周易,有时侯会在网络上给人算命.因为并不认识真人,只知道一些命理参数,结果发现凡是那些年龄较大离异或有多次恋爱失败经历或从来没有恋爱过的女性命象里可能都带有"伤官见官"或"伤官伤尽"的命理特征,这大大超过了概率统计上合理数量.中国古代的命理认为"女人命带伤官,易晚婚.如三十五岁前有婚姻,离婚再嫁".一个女人如果是命带伤官或命中官星被伤,有"三嫁不休","非尼既娼"的说法,其实在古人看来,一个女人命中一个男人没有和有许多男人其实是一回事,因为那许多男人并不属于她.所以女人的命相讲究平淡和平和,而且最看重婚姻,有一个官星处旺地最好,即从一而终,否则必定一生辛苦.也就是说如果婚姻不顺则事业再好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最让人惊讶的还是中国古代的命理学赋予了你一种判断能力,那就是你并不需要了解这个人甚至不需要真正接触这个人,你就可以通过一些程序判断她的性格特征和处世方式.正是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心理学和命理学其实是同源的。 中国古代的相学源远流长,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难解之迷。其核心内容就是一种所谓的“形、精,气、神”统一的思想体系。 古人的传统看相方法认为“形”是最基本的,所谓的“形”就是一个人先天骨法形格, 在相法中兼指人的形体和相貌,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外貌。而“精,气、神”与"形"相对。就是后天气色。“精,气、神”都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的,看相首先要考虑"形",既外形, 论形又先相骨。以人的形貌合自然属性者为佳相,反之则谓之形不足,为厄相。如果一个人的 “形不足“ ,则 “精,气、神”都要受影响。
  可能只有当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容貌确实决定了她的自我意象并最终决定了她的生活和命运的看法时,这种现象才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看来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东西虽然无法合理解释,但却是客观存在并且在时刻起作用,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不理解就可以不相信.你不信并不是它就不存在了,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多相信.相信的虔诚,虔诚的反面是狂妄,我们即使有再多的书本知识也不应该狂妄.所以我们应该顺从命运的安排,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所谓越努力,越失败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中国古代命理学是建立在一种先验论和直觉的基础上的,而西方的哲学却是建立在经验和理智之上的。虽然我从来不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但我相信无论是西方的科学还是东方的玄学在关于命运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我们只能理解为确实还有一种更高的意志存在。
  我们发现有很多人有意识地努力了很多年,试图摆脱担忧、焦虑、自卑、负罪感,但都没有成功;而当他们自觉地放弃挣扎,不再用意识思维解决问题时,反而发现自己获得了成功。在这些情况下,正如无数的人已经体验到了的那样,成功之路在于……妥协……..消极,而不是积极。因此,成功的法则应该是放松而不是紧张。放弃你的责任感,放松你的紧张感,把你的命运交付于哪个更高的力量,并真正对命运的结果处之泰然…….。
  其实任何一个人可能都会由他的主宰“指引着走向成功”,在人类的力量之外世界上还有一种大于任何一个人自身力量的力量存在,这就是“神或者命运”。
   “
  六,美好生活的关键
  一个出色的整形外科医生,不管他本人的意愿如何,在他在改变一个人容貌的同时,也就改变了这个人的未来;他改变了一个人肉体的形象,也就同样改变了这个人——改变了她的个性、她的行为,有时甚至改变了她最基本的天赋和能力。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可能还有其他改变方式的可能性,“信仰和接受”可能就是治愈自卑感的一种方式,它为我们获得自信、成功和幸福开拓了一条心理上的新途径。
  “信仰和接受”之路也许是外科整形手术以外彻底治愈容貌缺陷和内心自卑感的一种方法。其实我们可以不因为天生容貌的缺陷带来的自卑感并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而限制了对生命的接受-------那就是通过信仰。在一切自我意象之中,最适当的和最现实的自我意象,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按照神的意象”创造的人---正如《圣经》所说,“如果你没有得到力和能的一个新的源泉,你就不能诚恳而虔诚地深信你自己的确是神的意象。”
  我相信自信心的基础是完全接受自己。我相信一个人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自我时,她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莫过于那些尽力要使自己和别人相信自己不是本来这副样子。一个人最终抛弃了虚伪和矫饰、主动表现出本来面目时,她才能得到的真正的轻松与满足。
  我相信一个人只有先完全接受了自己才能去接受他人。只有那些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人才能够去接受别人。一个连自我都无法完全接受的人也是无法接受他人的。所以接受自己是接受外界和对他人宽容的开始。
  宗教信仰的核心就是接受,承认和顺从。我想学会接受可能是人成长的第一步,所以除了信仰可能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消除这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如果一个人要做到完全接受,可能也只有通过信仰。
  我想如果一个人要做到完全接受自己,可能很难,可能也很简单,有一点可以肯定,可能只有相信宗教相信上帝,才会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一视同仁和毫无保留地接受,包括接受自己和接受别人和接受自然界,接受一切外界事物无论好的坏的想要的不想要的。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他绝不会生产废品,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废品,可能也只有相信上帝才会真正了解所有生物生而平等的道理。从来没听说过猫和狗会因为自己长的丑而痛苦或想要自杀,歪脖子的树照样生长的很好,只有有思想的人反而为自己长的不好看而自卑痛苦。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丑恶和仇恨其实都来源源于我们性格和心灵上的扭曲,而这种心灵的扭曲又最终来自于我们外貌上的不自信。
   这些观念决不是毫无根据的推断,而是根据对大脑生理的可靠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它们是可以观测到的事实和现象、而不是以想象的理论为依据的。它的方向是恢复人作为上帝之子的尊严,使人能够面对过去和计划将来、而不再是一个过去经验的牺牲者、一个绝望的形象。
  因为自己容貌的缺陷而谴责别人甚至谴责自己是无济于事的,也不可能改变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谴责自己和他人也毫无益处可言。是学会接受,承认和顺从,还是继续拒绝,否认和反抗,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
   要想真正的“生活”,你必须“承认和接受”现实的自我意象。你必须有健全的自尊心,你必须信任自己。你必须不以自我为耻。你必须随心所欲地、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意象隐藏或遮掩起来。
  你必须接受自己——包括你的长处和弱点,并且诚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近似于“你”本人,不能多也不能少。
  我在文章的前面已经说过, 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这些“自我实现的人”是那种自信,自尊,宽容,低调和自我完善的人。这种人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经过努力达到的。
  可能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目标就是追求更多的生命和更丰富的生活。更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更大的成就,达到有价值的目标,体验更多的爱,带给自己和别人更多的健康、欢乐和幸福。我们对自己的感情常常与对他人的感情一致的。当我们开始觉得“自己的重要和尊严”时,我们就能体会到他人的“重要和尊严”,当我们对自己宽容时,我们也会对别人宽容。当我们对别人宽容时,我们也更可能主动地去尊重和关心别人。而“尊重和宽容”就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融洽相处的真正秘诀。
  而所有这些可能都只有经由“信仰和接受”才能到达。“信仰和接受”可能就是我们最终战胜和克服自卑之路,也是我们通向自信和成功之路。
  如果上帝的孩子因为容貌丑陋而不敢抬起头来成为“真正的人”,反而带着卑贱的表现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不相信她能为“我主增光”。
  即使我们长得不漂亮,我们也不是生活中可怜的牺牲品,我们仍然可以成为生活的艺术大师。我们不需要怜悯,相反,我们能给别人以帮助。所以,我们越来越少地考虑自己,充满内心的不是关注自我,而是爱和欢乐,是为别人做贡献的欲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