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2节

作者: 江湖庙堂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没等贾充流露失望的神情,荀勖话锋一转,神秘地说:“现在只有一条路帮你走出困境。”
  贾充疑惑的看着荀勖:“有何计策?”
  “您知道,太子已经13岁,尚未定婚,您不是有几个女儿吗,只有您与太子联姻,即使想去关中,也走不成了。这个,这个,你懂的!”
  荀勖靠前了一步说。
  贾充豁然开朗,盯着荀勖道:“真不愧是我好兄弟。果然妙计!但如何跟皇上提呢?”
  荀勖回答:“我自有办法。”言罢,又故作神秘地一笑。

  没多久,荀勖被武帝召入宫中侍宴。他借着酒兴,对皇上说:“皇太子已年富春秋,理应早日成婚,以传继宗祧,承嗣皇统。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又有贤淑妇德,宜配太子。请陛下择定。”
  荀勖对贾女的这番描绘,分明就是民间媒婆的说辞,不着边际,差点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了。其实,晋武帝对贾充女儿的情况很清楚,对太子的婚事,心中也早已有谱,他准备给太子娶大臣卫瓘的女儿。他曾经给皇后杨艳讲:“卫氏之女与贾氏之女,实在是泾渭有别,你难道不知道?贾家夫人天生好妒,又生子不多,贾家的姑娘个个长得又黑又丑不说,且个个身材短小,若是娶来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卫家姑娘长得白皙漂亮不说,个个身材修长,高个媳妇门前站,不会做活也好看。你说该选谁?”但杨皇后早就听荀勖等人给她吹风,说贾女如何如何的贤德,便固执己见,与荀勖异口同声,请选贾氏。

  荀勖与贾充都是武帝的亲信大臣,谋议决断军国大事,很受亲重。为太子妃人选一事,众人异口同声请选贾充之女,就连深知自己心意的杨皇后也态度鲜明,这就促使晋武帝不能不郑重考虑他们的意见。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固,他也答应下来。荀勖等人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加紧活动,力促太子早日成婚。他上奏武帝:“现仲春二月,天普降瑞雪,实是吉兆。皇太子应即择良辰成婚。”武帝恩准,于泰始八年(272年)二月,下诏为太子迎娶贾充之女。因为太子要与贾女完婚,贾充就不再西行。

  迎娶那天,出现了乌龙剧,本来是要选贾充年方12岁的女儿贾午入宫。可笑的是,贾家的姑娘果然身材矮小,连结婚的礼服也穿不起来。无奈,只得换了贾午的姐姐贾南风。这年她15岁,比太子大两岁。就这样,贾南风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
  选不选贾南风,这是个问题。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妃问题,更是一场政治较量。其实,晋武帝心中也有一本账。
  第一,贾充的大族地位及贾氏集团煊盛无比的势力。始终是晋武帝行政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二,荀勖与贾充都是武帝的亲信大臣,几年来军国大事度与他们谋议决断,使得晋武帝在这件事情上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第三,在立储前,晋武帝的弟弟司马攸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而贾充的女人贾荃又嫁给了司马攸做妃子。既然太子既立,就需要结援强族,清除太子即位的障碍。晋武帝担心贾充因姻亲关系倒向司马攸一边,将不利于太子继承皇位,于是接纳太子妃的机会笼络贾充。

  此外,还有一点,是司马炎的自大和轻视所致,以为司马王朝固若金汤,千秋万代是没问题的,才会去将就他们。直到临死前他才想到让司马亮监国,遗憾的是,晚了。
  贾南风入宫之后渐渐发现,皇太子司马衷竟是个呆子,除明白衣食男女之外,对其他事仿佛显得懵懵懂懂。不过,工于心计的贾南风虽然对太子不中意,但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决不允许宫中其他女人接近太子得到宠幸。随着时光的推移,从娘家带来的妒忌品性也暴露无遗,她越来越酷虐凶暴,看着谁不顺眼,就亲自拿刀将人杀死,尤其对偶尔受到太子御幸的妃妾,更是毫不留情。一次,贾南风听说司马衷的一个妃妾怀了孕,便手持画戟,猛击那个妃子的腹部,生生地打得胎儿流产坠地,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居然有这样残暴的女人!”晋武帝知道这事后,十分恼怒。这时,正巧专门为后妃们准备的监禁场所的金墉城落成,就准备废了她,让她尝尝鲜。但皇后杨芷和大臣杨珧都为贾南风求情,晋武帝一心软,就不了了之。

  这场政治婚姻一开始就充满了阴谋。一个贾南风,这个人性极度被扭曲的女人,差不多可以叙述半部西晋史。

  日期:2015-07-10 05:46:15
  三、一个被叫做“叔世”的现象
  人的自大是一种只有在回顾时才被发觉的心态,它的存在只有在受到惩罚后才能被确定。——纳博科夫
  其实一开始,司马炎就错了。
  也许这个皇位得来未免太轻松,他的爷爷完成了原始积累,他的父亲掘得了第二桶金,他水到渠成地摧毁了魏皇室,坐享其成地获得了父祖辈的成果。
  登基不久,当年那个厉行节俭到车舆的青丝绳断了以青麻代之、御医献雉头裘而当众焚之的司马炎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色欲熏心、尽情享乐的皇帝。司马炎走的是:不是在建功立业中老去,而是在酒色肉香中沉沦。
  西晋,这个看似一个新政权,其实已是一部千疮百孔的老机器。一开国就暮气沉沉,也只有司马王朝。汉、唐、宋、明、清,哪怕最不济的元朝,也会在开国之初励精图治一番,让民众看到希望,有个奔头。
  当时一位叫刘颂的官员,已敏锐觉察到西晋歌舞升平之下的汹涌暗流。他称西晋社会处于“叔世”。“叔世”者,末世也。在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上疏中,刘颂一针见血地说:“伏惟陛下虽应天顺人,龙飞践阼,为创业之主,然所遇之时,实为叔世。”

  为什么说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晋政权已到了末世呢?他进一步解释说:“陛下泰始初年才登大位,但是朝中高官莫非前代功臣的后裔,不是他们的子孙,就是他们的曾孙玄孙。古人说过,纨绔子弟本性难移,所以当今虽是新朝,遭逢的却是‘叔世’”。
  在刘颂眼里,西晋的“叔世”现象最主要表现是统治集团都是前代功臣的纨绔子弟,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曹魏以来推行的门阀制度,核心就是九品中正制。
  在科举制以前,魏晋选拔人才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朝廷用名士来担当中正、大中正,然后通过他们来推荐人才,他们往往从士族子弟中发现所谓的人才。所以魏晋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大多数官员起自于家族的栽培和扶持,没有家族名流在中正面前说好话,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他们一般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士族踏进官场以后,他们首先要为这个家族负责,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经常有名士把皇帝封给他的爵位让给本族子弟。这就是所谓的士族统治。

  有这么一个例子。武帝问王济:“你家的子弟谁拔了尖,可以推荐他出来做官。”王济说,我的叔叔水平最高。武帝大惊,别人不都说你叔叔是个呆子吗?王济说,我以前也这样认为,但最近才发现他水平最高。然后王济的这个叔叔就被封为大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