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11节

作者: 江湖庙堂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写到这里,我有三叹:
  一叹羊献容的命运。她作为政治礼物嫁给了白痴皇帝,不仅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反而颠沛流漓,九死一生,即使生得国色天香,身份贵为皇后,也无法过上好日子。值得庆幸的是,她人过中年,却做了另一国家的皇后,拥有了一个宠爱自己的皇帝丈夫,生育了几个儿子,真真切切地做了一回女人。战场上英姿飒爽、生活上对她体贴入微的刘曜,让她找到了做女人的快乐,找回了女人的尊严。

  二叹世俗的不公。人们对羊献容存有偏见,大多也因为她的这一席话,说她不守妇道,没有民族气节。她是后宫之主不假,但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她有尊严,有喜恶。说她代表着国家,这话没错,可问题是,谁又拿她当主子而尊重她了?世人多以民族大义去诠释一个人,对于羊献容,你可以说她背弃了自己的国家,背弃了自己的丈夫。然而这恰恰忽视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一样东西---人性,人在很多时候,对精神的需求要远远大于物质的享受,一个人内心的苍白空虚,绝不是锦衣玉食、豪华奢靡所能够填补的。

  三叹晋室的衰微。本该在本国受到礼遇和尊崇的国母,却在异邦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归宿。刘曜视羊献容为珍宝,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呵护,还让她参与决策国家大事,其宠爱信任程度可见一斑。晋室之衰微,让一位皇后感到失望甚至绝望,作为一个生在乱世的女人,期望世间男子能有丈夫气慨,能够保护妻子,这点起码的愿望司马皇家都无法做到,让人情何以堪。
  羊献容在刘曜的赵国做了皇后,又积极参政议政,不知道有没有在思考,晋朝为什么会灭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有一点羊献容不会不知道,全国流行清谈之风,未必不是灭亡的原因之一。
  日期:2015-07-14 05:44:01
  十二、清谈误国下的奇葩
  永嘉五年(311年)三月的一天,项城司马越府邸。
  厅堂里,一群大臣脸色显得有些惊慌。刚不久,他们的主心骨司马越忧惧攻心而病故。

  群龙无首,众人想共同推举太尉王衍为元帅。王衍,这个昨天还信誓旦旦人在城在的官员,此时却认为惧怕战争频繁,不敢担当,就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这番不是谦虚,也不是掩饰,而是实实在在惧怕的话让众人大跌眼镜。
  就是这个王衍,在当时是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出身显赫的琅琊王家,家世名气使他很年轻就做到高官,他的避实就虚、清谈玄理使他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
  当然,不要把清谈误解为今天的散讲,散讲是东一句西一句,天一句地一句的,讲完之后也不知道今天聊什么。当时的清谈可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讲玄学、谈老庄、聊周易,一般人还聊不起来。为了让清谈更加生动、活泼,观点要标新立异,语言也要有魅力,有技巧,有韵律,要做到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清谈成为当时名士们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有事没事就凑到一起清谈,一谈一整天,到结束时,还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王衍就是清谈高手中的高手。晋武帝以为他有治国之才,让他做辽东太守,去守卫边疆。当时正值辽东战事,他吓得赶紧推掉。从此更加缄口不论世事,只谈虚说玄,不着边际。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先后担任尚书仆射、尚书令、司空、司徒等要职,在他的影响下,这种只清谈玄虚、自命清高、讲究风度、耻于实干成为西晋的政风、官风。清谈居然成为晋朝的时尚。

  当时一位叫山涛的大臣发出先见之明的感慨:“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用现在的话就是: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
  为了让清谈更加有内涵,当时的人还流行行为艺术,让你大跌眼镜。
  王衍有个弟弟叫王澄,一向是轻狂的很,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就在他出任荆州刺史的那天,王衍和当时的那些贤士都去送他。当时的名流贤达都挤满了整个院子,甚至都塞满了去他家的巷子了。王家摆出了很多桌酒席请大家吃喝,觥筹交错之际,院中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也来凑热闹。王澄顺着声音去看,发现自己家庭院中的大树上,竟然有鸟窝!王澄很开心地放下酒杯,几步跑到树下,立刻脱下了外衣,摘下了头巾,三两下就爬上了大树。众人大吃一惊,吃的好好的,正敬着酒呢,没想到刺史竟然放下酒杯,直接就跑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当大家从惊奇中平定下来时,看到王澄早已在那树腰上了!他贴身穿的内衣被树枝绊住了,正在那拽呢。无奈树太高了,左右手都趴在树上,没法腾开,树上的小鹊儿叫的又欢,王澄的心勾的痒痒地,他心中一横,竟然直接把自己的内衣脱掉,光着身子爬上去了!底下好些人本来很紧张,看见光着屁股的王澄爬上去捣鸟窝,嘴都合不扰了,呆了,过了几秒钟,才听到有女人尖叫的声音,原来是他老婆和那些婢女看到了!连那些个男宾客都呆若木鸡。而王澄呢?下来时,他神色自若,双手捧着小鹊儿,喜滋滋地傻笑着,就跟旁边没人一样。

  王澄的一生,没有立过什么大功,也没有提出过建设性的好意见,虽然身为封疆大吏,但却致使流民叛乱,对国家没有多少贡献。虽然平时大言不惭,但实际没有任何才能。说来不由你不相信,西晋王朝,用这样的人,守卫重镇,这样为国,西晋不亡,哪朝亡?
  如果几个老百姓在清谈,农活之余,那倒无关紧要。但是整个朝廷的上层流行清谈,不务正业,那就岌芨可危了。
  如果以为王衍只会高谈阔论、不务世事,只是错误闯入政坛的一介书生的话,那就错了。让我们再来看看王衍治家的本事,就能看见他精明强干的另一面。王衍虽口不言钱,却纵容妻子贪赃聚敛。他的几个兄弟,除了上面的王澄外,王戎、王敦都以名士自许,但一个个聚敛无度,广置园田水碓,富甲当世。
  这种清谈之风是有来历的。当年,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晋朝,更以高压手段镇压敢于抗争的士人。加上“党锢”的打击,士人们不再谈实际问题,转而标榜老庄,谈虚论无。几经杀伐,士人胆寒,前路茫茫,不知路在何方。阮籍常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率性而行,不管方向,没有路了,则恸哭而返。刘伶也常常乘坐鹿车,漫无目的在荒野漫游,车上装着酒,车后跟着仆人扛着锹。刘伶对仆人说:“我喝到哪里,醉到哪里,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进去。”路在何方?“独坐空堂上,谁与可欢者!”“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仰天长啸,哀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文人清谈就清谈吧,但是作为管理国家的人去清谈,就大事不妙。清谈虚无,就成了一些官员最好的避风港。口谈虚无,做官则照例署名,不担任何责任成了士风官风。彻底丧失理想的士人们,最初或许用放荡奢靡来麻丨醉丨自己,后来竟深深陷了进去,不可自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