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39节

作者: 江湖庙堂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先说远征成汉(都城在成都,十六国之一),此时,成汉国内政局不稳,皇帝李势荒淫无道,桓温决定征发蜀地。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上表朝廷,请求伐蜀。当时朝廷内部大都认为蜀地险要偏远而桓温兵少而深入蜀境,担心他伐蜀失败。还是那个刘惔,他预测说:“桓温善于赌博,如果没有把握,他是不会下大赌注的。看来一定会灭蜀。但灭蜀之后,他就要专制朝廷了。”
  次年三月,桓温兵至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自己亲率步兵直攻成都。 同月,成汉将领李福袭击彭模,结果被桓温手下孙盛等人击退;随后,桓温三战三胜,一直逼近成都。李势于是在笮桥率所有兵力抵抗桓温,桓温虽初战不利,但是最终仍大败蜀军。李势毫无斗志,乘夜弃城逃至葭萌,在手下的劝说下决定投降。桓温接受了李势的投降,并将他送到建康。
  桓温留驻成都一个月,在当地举任贤能,又以成汉旧臣王誓、常璩等人作为自己的参军,成功安抚当地人民。四月,隗文、邓定等人叛乱,桓温又领兵征讨,将叛军击破,然后领兵还镇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永和四年(348年),桓温以平蜀之功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第二件事是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
  前文讲过,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当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

  桓温感觉这样下去会危及国家的财政,于是提出废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办法,也叫“土断法”,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初一)正式推行,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贵族地主也予以惩处。土断之后,尽管得罪了部分的北方南下的士族,但是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
  世界这么大,确实让桓温赌了一把,主要是他不甘庸碌、好强的个性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桓温的性格,可以使他成为东晋的英雄兼权臣。
  不过,权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制造东晋,也能毁灭东晋。因为,桓温的欲望远不止这些。
  日期:2015-08-05 06:10:34

  三十八、桓温的北伐之梦
  这里面有你玩不来的游戏规则,玩的来的人也都挺累的。--来自网络
  桓温最近很着急,眼看着洛阳沦陷西晋灭亡快过去4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北方南下士族(简称“北一代”)如王导、庾亮们相继去世,北二代、北三代相继主政,他们对北方的印象越来越模糊,那时候不像现在通讯发达,很多北三代对洛阳是个什么概念都不清楚了,大部分人除了寄情山水、清谈阔论、优游处世外,谁还能提起精神来去收复故土?
  就在这时,北方传来一个利好消息,那里大乱了,后赵国主石虎病死后,内部发生政变,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
  北方的情况给了东晋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不征更待何时?桓温就上书晋穆帝请求出征。
  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对桓温的请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答应他。一是祖逖、庾亮他们都北伐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就小朝廷吧,好歹也是个安乐窝。二是担心桓温功勋日盛,难保心生异心,北伐只能更加增加他的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这一点不得不防。
  朝廷总体上是不支持北伐的。那个王导的侄儿、书法家王羲之,就是极力反对北伐的官员之一。他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一是北伐当求万全,以占得实地,获得人口等实际利益为主,你桓温直捣河洛的主张没多少意义;二是运输的困难,十万之兵,通常须三倍人力的物资后勤,以吴越两州,难以支持长久的补给线;三是东晋的本土兵力不如北方,其将官多为士族袭承,战斗力孱弱,难以取胜。

  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最后,朝廷来个折中,答应北伐,但不是派你桓温,而是派一直与桓温明争暗斗的殷浩领军北上,晋穆帝企图殷浩凯旋,以封大功,既从北伐中收复一片故土,又好制衡和削弱桓温的势力。

  遗憾的是,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朝野上下,对殷浩的质疑与不满因此陡然增多。桓温趁热打铁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于是,本是打击桓温的一场阴谋,反而打击了晋穆帝自己。
  祖逖北伐是受到后方牵制没成功,庾亮北伐因为对方太强大没成功,殷浩北伐是因为不懂军事没成功,那么桓温呢?能不能成功?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354年,桓温统率四万晋军,从江陵出发,攻打前秦。前秦的开国君主符健也派出五万雄兵奋力抵抗,结果被桓温的雄师打得只剩六千老弱。苻健只得退守长安,一面挖沟筑壕,严防死守,一面转移人口物资,抢收麦田。晋军乘胜追击,进驻霸上,见到晋军,关中民众前往劳军,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桓温本已将长安团团围住,只需假以时日便可成功,无奈军粮不济,只得抱恨而归。桓温被迫徙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撤返江陵。

  这里有个小插曲,桓温驻军灞上时,王猛(后来成为前秦宰相)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确实有私心,: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一语触及了桓温的心病,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于是拒绝了。

  两年后,桓温第二次北伐,当时羌族首领姚襄入据许昌,随后又进攻洛阳。桓温出师征讨姚襄。当途径金城时,桓温看到当年他任琅琊太守时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大,无限感慨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并攀抚着柳枝,潸然泪下。桓温真是个军事天才,几战下来,大败姚襄,并收复了洛阳及其周围大片地区。桓温进驻洛阳,经过草草修缮,便上表皇帝,他劝晋穆帝还都洛阳,可朝廷一方面偏安久居,贪图安逸,另一方面担心桓温“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有同意。桓温上书十几次,晋穆帝始终没有答应。最后,桓温只得挥师还晋,光复之地及洛阳重又落入北方胡族之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