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符合道家元婴之意,一个人,活一辈子,如果能够像自己童年本真时代那样,做的,行的,都符合自己所想,没有很多违心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人生就是快乐的。所以给了猴王一个孙字,然后菩提祖师又说了十二个字,是这一门中的字辈。
其实这字辈是修心的真言,只有先修得广大智慧,才可能明白真如性海,再然后才能颖悟圆觉。
悟空出场的水平就非常高了,所以直接是悟字辈的,而且一开始就是悟空了。但是却肯定不是圆觉了的。那么什么是空呢?
是不是真的就什么都没有?
当然不是,就如同西游记原书第一回最后写的:“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日期:2016-07-07 11:18:54
诸君,书接上回,上回书说到悟空得了姓名,拜了菩提祖师为师,接下来他学了些什么呢?
且看原文:“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又是极有意思,悟空在学什么呢?先被带出了二门外,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的东西还没有入门,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诸君,切莫小看了这个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人这辈子,我们好多普通人没有学好这个“进退”二字,而这应对也是活到老,做到老的。一句话说得不合适,得罪了人自己不知道而后被人报复的,在封建社会少吗?
历史上比比皆是。
而进退容易吗?韩信要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那恐怕也不是最后的结局,所以虽然是第一课,洒扫应对,进退周旋这八个字,是跟随人的一生的。
小朋友为什么要先学扫地和打扫卫生?扫地扫地扫心地,为何进退要加周旋二字?
不能转动的,就不叫旋,周,是圆周的周,这里可不是要人圆滑,而是要圆通,所以进退要懂得圆通。悟空学了最初的礼仪后,每天也只是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闲时干点体力活,不知不觉就七八年。这可像极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小时候的启蒙课。
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所以封建社会讲天地君亲师,把师放到非常重的位置上。悟空这里就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我们来看看七八年后他又学了什么。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诸君,有朋友说西游记是佛道打架,小子只能长叹一口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西游记原文明白说了“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和《三国演义》这本讲道术应用变化的书不同,西游记其实是并没有打算谈那些的,西游记的侧重点,是人生的修行。
这里说到菩提祖师开讲大道,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那么听课的有多少能听懂,自然也是和我们很多普通人小时候上学一样,有走神的,有听偏了的,有跟着混的,有只听到字句的,那么悟空听到了什么呢?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佛家禅宗有个典故,讲的是拈花微笑,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接下来佛祖就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这别传的一宗也就讲究心悟。
无独有偶,吴老先生写书时描写的这时候的悟空,和拈花微笑同理,悟空明白了,所以乐得手舞足蹈,猴毕竟是猴,它可没有迦叶微微一笑的举止,悟空明白了是手舞足蹈的。那么这时候菩提祖师当然也就明白了悟空的状态,于是就要真正把他领入门了,就问悟空来了多久了,悟空回答得非常的妙:“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
不像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大多幸福,古时候老辈人多少苦难和辛酸,都是懵懵懂懂就过去了。
悟空也不知道未来和过去有多少苦难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不怨天不尤人,慢慢就度过了那些苦难。灶下无火是过去修行的术语,人自身是有火的,这个我们按下不表,后面再聊。祖师发现悟空已经到了门前了,那么要真正进哪一门,就要看悟空的了,毕竟我们前面聊过,菩提祖师代表觉悟之祖,一法通万法通的人物,所以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这一段又极妙,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状元,菩提祖师讲的道,有三百六十旁门,任何一个旁门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得到正果。这时就悟空,要学哪一门,我们的美猴王学了七八年的礼,倒也懂得谦虚,就说老师你愿意教哪一门就教哪一门吧,我都愿意认真学。其实这里猴子心里明镜似的,反正我只学长生不老的。
祖师就问猴子,愿不愿意学“术”字门,祖师的智慧当然是知道猴子心里所想的,但是这里是进一步测试猴王,看看猴子的心性。
这术字门修到正果,自然也是不凡的,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这学出来就是世间第一流的算命先生。所以西游记里面,师徒几人,悟空起点是很高的,因为一方面他修行志诚,另外一方面,他遇到的是觉悟智慧之祖,菩提祖师。这时候悟空不学,祖师倒也挺耐心,于是又问悟空:““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