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说《出师表》写得感人肺腑,可当诸葛亮沉浸在对刘备的怀念中时,刘禅则听得如坐针毡。他脑子只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丞相的权力竟大到这种地步?
诸葛亮安顿好成都的事后,毅然决然带着大军和幕僚前往益州北部——与魏国雍州接壤的战略要地——汉中。从此,蜀汉的军事政治中心也连同诸葛亮搬到了汉中。
一直到公元234,诸葛亮已在汉中驻扎了七年,这七年他从未回过成都,且期间总共发起过四次北伐魏国的战争。
这里简略叙述一下诸葛亮之前发起的四次北伐战争。第一次,他出其不意地攻陷了雍州近半数土地,后来在魏国名将张郃与曹真的反攻下前功尽弃。第二次,他出兵雍州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但被曹真麾下猛将郝昭击退。第三次严格意义上不算北伐,诸葛亮为挽回前两次战败受损的声望和士气,捡了个软柿子捏。他向西进军,吞并雍州最西部的武都和阴平两个郡,这里几乎没有魏军驻守,是氐、羌等游牧民族的聚集地,这也是诸葛亮唯一一次成功的“北伐”。第四次,他进驻雍州祁山,但被新上任的雍凉都督司马懿击退。当初,诸葛亮出于理性制定的基本国策——北伐,渐渐偏离了初衷,变得越来越非理性了。
公元234年的初春,诸葛亮即将开始第五次北伐,临行前,他把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唤到身边。“再给为父背诵一遍《论诸子》吧……”《论诸子》是诸葛亮流传后世的众多文章之一,内容是评论古代先贤的优劣秉性。
诸葛瞻乖巧地背诵起来: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苏张(苏秦、张仪)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子胥(伍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
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
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许子将……许子将……”
“怎么又忘了,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诸葛亮平静地补充道。他心头徒然闪过一丝困惑:不知道百年之后,世人将会如何评价我呢?
日期:2016-03-25 13:15:13
公元234年二月,蜀军从汉中出发进入斜谷,十几天后来到魏国雍州境内的郿县。六年前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蜀将赵云曾率领一支偏军在这里牵制曹真。当下,诸葛亮的目的并不是占领郿县,他只是路过。
与此同时,魏国也获知诸葛亮到达郿县的消息。
有人担心诸葛亮会直取关中,遂向雍凉都督司马懿提议:“诸葛亮声势浩大,我们不如退到渭河北岸避开蜀军锐锋,然后以渭河作为屏障和蜀军作战。”
司马懿摇了摇头。“绝不能把渭河以南拱手让人!诸葛亮谨小慎微,他肯定没勇气进逼关中,我料他会到西边的五丈原安营。传令诸军,在渭河南岸迎敌!”
诸葛亮在郿县短暂停歇了一会儿,他面临一个选择,向西?还是向东?东边是雍州最重要的关中地区,若能拿下,足以撼动魏国半壁江山,但也会陷入魏军的包围中。西边是雍州偏远地区,就算攻下来也对魏国造不成太大损伤,但稳扎稳打,不会有什么风险。
魏延强烈建议:“咱们只要向东疾进,不出几天就可以兵临长安城下!”魏延自刘备时代任汉中都督,他是个好大喜功之人,曾三番五次向诸葛亮提议由子午谷奇袭长安却不被同意。
诸葛亮向东眺望了一会儿,他的目光径自越过司马懿的大军,甚至越过长安,仿佛能看到洛阳,看到了故乡徐州琅琊。然后,他毅然调转了马头。
“全军向西,屯兵五丈原!在那里准备和魏军决一死战。”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和司马懿预测的分毫不差。
日期:2016-03-25 13:16:19
在这片开阔的平原上,诸葛亮扎下了营寨,司马懿则驻扎在五丈原东边不远处,两军皆以渭河保护自己的侧翼,双方的军阵皆布置得毫无破绽,谁都不想贸然出击。诸葛亮派出一支偏师渡到渭河北岸,打算趁机攻略雍州北部以期打破僵局,但被雍州刺史郭淮挡了回去。
随后,诸葛亮开始在渭河南岸屯田耕种,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姿态。
魏军众将按捺不住纷纷请缨出战。司马懿不想耗损兵力,又不好直接违背众将的意愿,便推脱道:“坚守避战是朝廷定下的策略,诸位不要急,容我向朝廷说明情况。”当即,他装模作样地呈上奏疏,请曹叡准许出战。
半个月后,卫尉辛毗带着曹叡的答复来到雍州。
“诸将听旨!陛下禁止出战,只能坚壁据守,等过些日子蜀军就会因军粮耗尽退兵。”
魏军诸将一片哗然。
辛毗并不慌张,他向身旁的侍从招了招手。“呈上来!”
侍从毕恭毕敬端过来一个托盘。辛毗缓缓揭开托盘上的盖布,将托盘里的物件高举过头顶。
这物件由纯金打造,长约八尺,最上部装饰着黄色旄羽,名叫节钺,正是代表皇帝权力的信物。
辛毗的权力,官方称呼叫做使持节。这是极高的权力,被授予持节的重臣无需上报可自行对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处以死刑。我们在看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时经常会见到这样一幕,将领随随便便对违反军令的下属喊道:“来人呐,给我拖出去斩了。”这让我们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古代草菅人命犹如家常便饭,其实不然,即使在战争时期,获得使持节的重臣也屈指可数,而普通将领根本没有任意处死下属的权力。使持节还有其他称呼——持节、假节、假节钺、假黄钺等,魏朝时,这些称呼都是一个意思,到了晋朝才又细分出三六九等。
辛毗亮出节钺不怒自威,谁再敢嚷嚷项上人头可就保不住了。群情激奋的魏军眨眼间鸦雀无声。
司马懿偷偷对辛毗会心一笑。他正是想借曹叡之口来压制诸将请战意愿的。
在不远处的蜀军大营中,蜀将姜维也得知了魏军的情况。他失望地说:“辛毗持节而来,这下魏军更不会出战了。”
诸葛亮苦笑了几下:“司马懿本来就没想出战,之所以高调请战只为安抚众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他真要打还用得着上奏朝廷吗?”
日期:2016-03-25 15:57:54
秋天的流星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都不想主动出击,全都静待对方露出破绽。就这么一晃,两军不知不觉僵峙了近半年。
这天,全副戎装的司马懿向蜀军大营处眺目远望,只见在大营中央,有个人独坐在白色的木车里,不仅没戴头盔,甚至连士大夫常备的头冠都没有,只在发髻上包了一块葛巾,手拿羽扇气定神闲下达着军令。
“那人想必就是诸葛亮吧……”
这段来自《世说新语》中的记载塑造了诸葛亮的经典形象。当时在野隐士崇尚纯洁的白色,喜好飘逸的服饰,这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在诸葛亮长达二十七年的军政生涯中,他被迫做过很多自己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做的事,然而他内心最深处,却依然保留着当初隐居时那份自由和纯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