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
第35节

作者: 人和咸鱼pym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东汉时代有三位最著名的经学巨匠,他们分别是贾逵(和三国时代魏国的贾逵同名同姓)、马融、郑玄。三人的学术思想基本没有矛盾,只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他们的学术理论在汉末三国时期盛极一时。
  贾逵所处的时代最早,生于公元30年,他除了精通儒学之外,在天文学方面也有杰出成就,他首次提出以黄道坐标来测算日月运行的轨道,指出因为拱线运动造成日月运行速度不同等论点。比贾逵晚生四十九年的马融是东汉名将马援的族孙,他以儒家为主导,又将各家学问融会贯通。郑玄比贾逵晚生了四十八年,他也是贾逵众多弟子中的一个。郑玄自幼精通谶纬方术和数学,后来专攻儒学并崇尚“天命”理论。在郑玄晚年,他的学术理论使当时的经学进入到“小一统时代”,这在历史上是个巨大的成就。

  之所以简略介绍这三位早已作古的经学家,是因为他们的学术流派在魏晋时代和司马氏夺取曹氏社稷有着直接且紧密的关联。
  接下来,我们要着重讲一下这,他自幼喜好贾逵和马融的学术流派,但却排斥郑玄所讲“天命”主宰万物的理论位王肃。王肃早年在父亲王朗的熏陶下孜孜不倦,博采各家之长,同时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前提下,成功地把道家观点融入儒学当中,其理论和政治联系相当密切。王肃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是让社会安定的根本,如果社会过度追求利益就只会让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百姓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王学”之所以被司马懿大加称赞,除了王肃和司马懿有姻亲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肃提倡的无为而治正和曹爽愈演愈烈的政治改革针锋相对。此后,“王学”逐渐成为魏国官方的主流学派,并直接导致自东汉时代以贾逵、马融、郑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走向衰亡。

  与王肃分庭抗礼的,则是何晏、夏侯玄、王弼这三位当时最著名的玄学领袖。何晏、夏侯玄还会有很多故事,不再赘述,这里只提一下王弼。王弼的曾外祖父是汉末群雄刘表,祖父是“建安七子(活跃于汉末建安年间的七位著名文士)”之一的王粲。王弼人生短暂,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但他对《周易》、《道德经》、《论语》的研究造诣颇高。何晏、夏侯玄、王弼三人一起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

  王肃的学派到底与何晏、夏侯玄、王弼的玄学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王学”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追求积极入世,跟政治结合紧密。而何晏等人的玄学理论则跟经学没太大关系,完全以老庄哲学为主,追寻纯精神层面的哲学,探究宇宙和人性本源,也就是道,基本跟政治不相干。
  提起玄而又玄的“道”和“无”,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一种虚头巴脑的无聊玩意,在这里,我只以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大致解说一下。何晏等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概念,称之为“无”,这个“无”说起来很玄,其意思绝非代表什么都没有,而是超越了“有”和“没有”的概念,因为实在没办法命名,所以只能姑且将之命名为“无”。而“道”,则是“无”的特性,代表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世间的一切,都是从“无”中衍生出来的。何晏的玄学流派,被后世总结为“贵无论”。

  《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从太极(也就是“无”)生出了两仪,所谓“两仪”,即是指阴阳、有无、正反、奇偶等概念,由“两仪”又生出世间万物。了解电脑程序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个小小的TXT文件,还是个庞大的网络游戏,每一个程序其根本都是由0和1构成的,我们可以把0和1理解为两仪,而0和1,则能衍生出极其复杂的程序代码。
  很多人会觉得,古人是不是闲发疯整天研究这些无聊的玩意,但实际上,人类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知从来没有停止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寻找一种统一理论来解释所有的物理现象,这被称作“大一统理论”,他的出发点,与何晏其实没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个处于物理层面,一个处于哲学层面罢了。在很多年后,由何晏、夏侯玄、王弼倡导的玄学理论逐渐兴盛,最终取代“王学”成为魏晋时代主流学术思想,这是后话。

  关于东汉、魏晋时代的学术问题就扯到这里。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点重新放回到何晏身上。
  何晏对曹爽说:“司马懿打算把王肃的理论灌输给学者,从此,学者们都将成为司马懿的党徒。况且,王学崇尚无为而治,这与政治改革也不合拍。”
  曹爽点点头。“说的没错。”继而,他问道:“对了,你那本《道论》写完没有?”《道论》是何晏的著作,论述道家理论。此外,何晏还和曹羲、荀顗(顗读音yǐ。荀彧的儿子)、郑冲等人合著有《论语集解》等书。

  “已经写完了。”
  “好!从明天起,太学院定期开办讲经论坛,就由你组织讲授。”
  从此,何晏、夏侯玄等人倡导的玄学,与王肃的“王学(魏国官方学术流派)”彼此竞争、针锋相对。而这两派学术观点的背后,则是司马懿和曹爽两大权臣。二人的斗争覆盖到了学术领域。
  日期:2016-05-08 12:56:38
  正始年——阶段性战果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和曹爽两大派系的权力架构再次发生改变,让我们来看一下。
  司马懿派  曹爽派
  尚书令(尚书台首席统领)  司马孚——
  各部尚书  ——何晏、丁谧、邓飏
  司隶校尉(京畿州行政长官)  ————毕轨
  河南尹(京畿郡行政长官)  ————李胜
  中护军(皇宫外围禁军统领)  司马师——
  中领军(皇宫内禁军统领)  ——曹羲(曹爽弟)

  武卫将军(皇宫禁军中层统领)  ——曹训(曹爽弟)
  散骑常侍(皇帝近臣)  ————曹彦(曹爽弟)
  藩镇统帅  王昶(荆州)————夏侯玄(雍州、凉州)、毌丘俭(豫州)
  不难看出,曹爽占据绝对优势,王昶被削弱了一个州,司马昭更是被彻底踢出权力核心,由散骑常侍降为议郎。司马孚虽依旧担任尚书令,但被何晏、丁谧、邓飏等人彻底架空,只能选择蛰伏,完全不敢跟何晏等人发生正面冲突。
  司马孚当然过的很憋屈,他唯有耐心等待,因为他的二哥——司马懿也在耐心等待着。
  若说司马懿、司马孚等人无所作为其实也不尽然。他们私底下笼络了大批被曹爽排挤的旧臣。这些旧臣要么削权,要么罢免,虽然大多失势,但他们背后拥有庞大的家族势力,足以影响朝野间的舆论导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里传出一句顺口溜:“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狗指的便是何晏、丁谧、邓飏这三位尚书。这种读起来顺口且颇有韵律的话很容易传诵开,继而像广告语一般深入人心。事实上,纵然史书中对“台中三狗”损得一塌糊涂,但除了邓飏之外,何晏和丁谧并没有具体恶行被记载下来,关于何晏的政绩,最后还会进行评述,这里先不多讲。那么,邓飏又做过什么恶性劣迹被载于史册呢?据闻,他接受过臧艾的贿赂。这本没什么稀奇,重点是,臧艾居然拿他老爸的妾贿赂邓飏,实在有失体面。于是,京城传出顺口溜:“以官易妇邓玄茂(邓飏字玄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