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04 10:51:43
唐僧到了两界山,这时的刘伯钦就不能送唐僧接着往前了,按刘伯钦的说法是,那厢狼虎,不伏他降,他却也不能过界。
为什么过了两界山,刘伯钦就降不了虎狼了呢?
这打虎的本事,难道还分地域不成?
这里显然又是吴承恩先生有意为之,西游记这本书,可以说是神魔玄幻之际,处处都留有思考题。
我们修行,切记的是自己的初心是要在修行的过程中收获什么,我们常常讲不忘初心。
而唐僧从不忘初心,到发至诚之心开始取经,走到这里,其实就是到了一个分水岭。
刘伯钦救唐僧这一回,代表的是慎独,是孤独。
这几乎是每一个修行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的。
那么到了两界山这个分水岭,很多人就回程了。
这里不是说回程不好,因为我们多次提过,人的修行,每个人的目的,目标,都是不同的。
所以不能用好和不好来评价,刘伯钦这里过不去两界山,原因是这套方法,只适用于“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的状态,再往前走,我们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看原著的朋友,都能够想象得到,刘伯钦是无法战胜后面的妖魔鬼怪的。
所以对于一心要取真经的唐僧来讲。
就需要一个真正能够降妖伏魔的徒弟。
这个徒弟,就是我们前面聊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美猴王在遇到菩提祖师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自己的名字,叫悟空。
后来自我膨胀,一心要与天齐,才被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所以这回的回目叫“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这里是明白告诉后人,只要收了心猿,自然得到悟空,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六贼无踪。
那么什么事六贼呢?
要明白六贼,首先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世界,是用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我们看见,是用的眼睛,我们听到,是用的耳朵,闻到,是用的鼻子,尝到味道,是用的舌头,感触,用的是身,思绪,是因为意。
而在明白自己之前,这六根,是很容易受外界牵着走的。
一旦被外界牵着走,而自己的心猿乱动,那么往往看不清事实和真相,因此,就有了六贼的说法。
人若不能从其中解脱出来,就会出现烦恼。六根不净,时刻被外界所扰,自然看不到别人,也难看见自己。
比如某个海外国度经常有些明星炫富和出轨的新闻,如果天天看得很愤慨,甚至因为看到这种炫富而萌生了不平,甚至产生了对物质的强烈意识。
那生活的悲剧就来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大多数人是得不到和那些炫富的人相同的物质的。
如果形成一样的价值观,那一生都将难得心安。而且由于这种价值观不利于大多数普通人,那婚姻不幸,亲友之间尔虞我诈只为财等等,就都会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人发一念,天地皆知,其由因果呼?
不少人的心是什么样子?
就是唐僧初见悟空时,美猴王的样子,书里写得明白:“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心里长了很多杂草,而且很多尘垢,虽然语言便利,但是身体动弹不得,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是和美猴王一样,活在生活的重压这种山下,动弹不得分毫?
日期:2016-09-06 23:09:40
唐僧是怎么把悟空救出来的呢?
这里就更有意思了,唐僧说自己没有工具呀,这么大一座山,没有斧凿,怎么能够把悟空救出来呢?
诸君,我们一路聊来,内心的安宁,要向外求,容易得吗?
小申上学时,最想的是有房有车有女友,觉得这三样有了,心就安了,就知足了。
后来倒是三样都有了,可快乐呢?
似乎又升级了。
所以快乐很简单,不向外求。
到哪里找?
自己的内心。
所以原著写得明白: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
唐僧走到山顶,取下我佛如来的六字金言,被压了五百年的美猴王,终于出来了。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有真我之美,只不过被五行山压得动弹不得,猴王身上长了太多杂草,美猴王都不美了。
因为美猴王本就有了悟空的名字,所以唐僧给美猴王又取了个别名,这个名字也有意思。叫孙行者。
毕竟人生多少道理,脑袋明白了,终究还是空的。
靠的,还是我们要我们能去实践,照着道理去做,去行。
如此,道理,才有了意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