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50节作者:
枫昀 日期:2016-01-12 06:02:06
~~2016啦,时间过得太快。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继续贴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37)皇子李贤
李贤比李弘小三岁,生于永徽五年底,也是在武则天做昭仪时生的。不过他出生时武则天的地位已经稳固,离封后已经不远。李贤出生后一个多月就被封为潞王、岐州刺史,大概是唐高宗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昭仪的地位。到显庆元年武则天立后,哥哥成了太子,呀呀学语的李贤也跟着升官,成了雍州牧。“雍州牧”一向是赐给亲王的闲职,以显示某亲王的尊贵身份。永徽元年高宗刚继位不久,也曾将长子李忠封为雍州牧。
史书上说李贤小时候很受父亲喜爱,长得也好看,“容止端雅”。龙朔元年九月,七岁的李贤再次加官晋爵,从潞王改封为沛王,从幽州都督改为扬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依然是雍州牧。和他一同升官的还有弟弟李显。李显比李贤小两岁不到,出生后封为周王,这时被加封了一个并州都督。李旦此时尚未出生。《旧唐书·高宗本纪》上在记载这件事时还提到一个细节:当时高宗下了一道旨,要当时各省各部的中高级官员都到沛王宅去出席宴礼,显然是一项隆重的仪式,礼仪中还奏了“九部乐”。可见李贤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王府,离开皇宫生活了。
李贤在青少年时代无疑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与哥哥李弘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李弘自小就是太子,责任重大,而且身体不好。李贤年轻时却喜欢运动,不怕冒险。他当太子后,薛元超曾写过一份谏书,其中有一句说:“殿下昔在藩邸,时以打球为戏,当此之日,已经坠马,近取诸身,足为深鉴。”
李贤和弟弟李显似乎走得比较近。这两个小王爷年龄相仿,地位也相仿,常在一起玩乐。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才子王勃曾经在沛王府侍读时,做了一篇“斗鸡赋”,起因就是李贤和李显两人玩斗鸡,王勃便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鸿文为李贤助兴。不料唐高宗听说此事后却很生气,说王勃是个歪才,调拨王爷之间的关系,把他逐出了沛王府。
上元元年,朝廷在皇宫里举办一个大party,称为大酺,京城四县和宫里太常寺都出人表演,分为东西两朋。高宗一时兴起,就让李贤负责东朋,李显负责西朋,两边比一比,分出个胜负。这时大臣郝处俊就进谏说:“两个王爷年少,思想还没有定型,应该教导他们多多谦让礼敬才是,如今让他们比赛争胜负,而且还是跟俳优小人在一起,这样不好吧?”高宗立刻醒悟,夸奖郝处俊有远见卓识。
从这些小片段可以看出,李贤和李显的少年时代比李弘要轻松得多。
但在咸亨二年,李贤十六七岁的样子,也开始做些正事了。按《唐会要》,当时高宗下了道旨给尚书省,让各部门把奏事文案都让沛王李贤参与处理,“并取沛王通判。”不过,高宗让李贤只管小事不管大事,诸如官员任命、州县废置、乃至兵马刑法等重要事宜,李贤仍然无权处理。
(待续)
日期:2016-01-12 06:07:18
●◎◇◆◇◆◇◆◇◆◎●
(37)皇子李贤--02
如此过了一年多,到咸亨三年,父母忽然给李贤改了名字,叫做“李德”,同时改封雍王。高宗(和武后)的这一举动可能是有用意的。先来看改名。李贤可能非常喜欢他本来的名字。他小时候的故事,流传下来的是一则“读论语”,说他在学习《论语》时,每次读到“贤贤易色”四个字,总是反复吟咏,非常喜欢。高宗问他为什么喜欢,李贤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他本来就喜欢。贤贤易色,大体意思就是“好德甚于好色”。到咸亨三年,父母给他改名叫李德,不知道与这句“贤贤意色”是不是有关?也不知道李贤本人是否喜欢这个新名字,反正才过了一年,他的名字又改回了李贤。
咸亨二、三年的时候,李弘这个太子已经做得有声有色,深受朝臣拥戴。但在同时,李弘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令人担忧。高宗在这期间提拔李贤,让他开始接触政事,很可能是出于长远考虑,让李贤将来能够成为李弘的帮手。给他改名李德,或许是希望李贤能做一个好臣子,尽心辅佐哥哥。另一方面,高宗又进一步提升了李贤的地位,将他从沛王改封雍王,继续领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再加授凉州大都督,食实封一千户。(旧唐书·李贤传)
不过李贤这一大堆官职都是荣誉头衔,实际上并无任何兵权和人事权。只有实封一千户是真格的,意味着他的王府可以从这一千户中收取租庸。很可能高宗此时已经对李弘的身体有了不详预感,所以开始准备李贤这条后路,但只要李弘在,李贤始终都是臣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