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9-22 19:15:04
在困难面前,人难免都是有后退或畏惧之心的,即便是已经悟空的美猴王也不例外,菩萨来收了白龙马,悟空觉得保着唐僧这个凡人,不知几时才能成正果,而且不比闹天宫时能打就打,不能打可以跑,有了唐僧这个牵挂,悟空是难再逍遥的。
如同人生,人活在世界上,即便降服了心猿和意马,也是难免有牵挂的,而有牵挂,特别是远不如己的牵挂,难免就会增加生活中的困难,当然人生中很多牵挂又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比如家庭和孩子,孩子的出生固然会给普通人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也同样是幸福的,悟空这里嚷嚷着不去了,倒未必是有了后退之心,而是他很明白西天前行的困难,尤其是带着牵挂上路,所以他需要菩萨给他指点,他太知道有了牵挂后困难会增多,尤其是牵挂还是唐僧这样的凡人。
也正因为如此,儒家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修身之后,是还有齐家这个大难题的。
自己修到一定程度,但是难免会受到家庭和亲人的影响,而家人和亲人的人生层次,则未必是同一层面。
这时候在处理很多事情上,矛盾和问题往往也就随之而来了。
“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行者闻了这许多好言,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那菩萨香风绕绕,彩雾飘飘,径转普陀而去。”
悟空虽然因为狂妄而被压了五百年,但是他也预知到了前途艰难,那么菩萨给他的指点是什么呢?
菩萨讲得明白,当年悟空还没成人道,尚且肯尽心修行,怎么脱了天灾反倒懒惰了?
一个人,从未立,到自立,到能有牵挂,这其实是很大的福分,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个过程都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
有牵挂不是坏事,人生的精彩和幸福,很大程度就来自于牵挂。
所以悟空能有牵挂,其实是天灾已脱的表现。
没有牵挂的人,不是孤就是寡,当然和尚等情况,我们今后再聊。
对于在家人而言,没有牵挂,这是比较遗憾的。
菩萨讲得明白,要想顺利取回正经,得成正果,必须要信心正果。
只要是信心正果,按规律出牌,许悟空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诸君,为什么前面悟空大闹天宫,所有人都站在美猴王的对立面。
而这时候取经,美猴王可以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按不按规律办事,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且单按规律办事还不能说百分百确保取到真经,菩萨是大智慧,还给了猴子三根救命的毫毛。
就是按规律办事,万一真到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用来随机应变。
也正是因为有这许多好处和保障,唐僧师徒才具备了真正意义上取经的条件。
日期:2016-09-23 18:13:28
唐僧师徒收了意马,唐僧着急过不了河,这时候却自然有水神变做渔翁撑船来接引了,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有意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没有转机,看不到峰回路转,其实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坚持走到能够看到峰回路转的地方。
所有作者写得明白:“这正是: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
唐僧从出长安城到这里,算是峰回路转,为什么能够有这个转机出现?
因为收了心猿和意马,这时候往前到了西番哈飞国界,又有落伽山山神土地,蒙菩萨差送鞍辔,告诫唐僧师徒可努力西行,却莫一时怠慢,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道酬勤。
我们读者看着轻松,但是诸君不妨想象,唐僧从出了京城到两界山,伴当都死了,马也丢了,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讲,是很大的考验和刺激,但是唐僧毫无后退之心,真如他自己出发前说的,宁可向西而死,不取真经势不回头。
无独有偶,三国里面刘备上洗手间看到自己胖了,尽然感慨自己功业未建。
这样的人不成功,那什么人才能成功呢?
这样的人最后不能成功,那才是没有道理了。
师徒两收了意马,又走了两月余,来到了黑风山观音庙,作者在这一回开篇写了首诗单道这座庙的风景:“上刹祗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表面上是写风景,其实指出了什么呢?
贪。
僧人贪不贪呢?
这世界上有不贪的僧人,就肯定有贪的僧人。
如同有好人就有坏人一样。
所以说净土在封建社会的人间比较少,这时候的师徒二人是在人间吗?
当然是人间,而且不是在今天美好生活的人间,是在旧社会,封建社会的人间。
僧人贪不贪?
当然贪,贪风水,贪名誉,这些都是贪呀,可不是贪钱才是贪。
这里的住持贪的倒不是钱财,他贪袈裟。
佛门弟子,修行中人,原本该不贪,该不着相,那这座庙的僧人是什么情况呢?
长老下了马,行者歇了担,正欲进门,只见那门里走出一众僧来。你看他怎生模样——
头戴左笄帽,身穿无垢衣。铜环双坠耳,绢带束腰围。
草履行来稳,木鱼手内提。口中常作念,般若总皈依。
三藏见了,侍立门旁,道个问讯。那和尚连忙答礼,笑道失瞻,问:“是那里来的?请入方丈献茶。”三藏道:“我弟子乃东土钦差,上雷音寺拜佛求经。至此处天色将晚,欲借上刹一宵。”那和尚道:“请进里坐,请进里坐。”三藏方唤行者牵马进来。那和尚忽见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问:“那牵马的是个什么东西?”三藏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什么东西,他就恼了。他是我的徒弟。”那和尚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乍一看,穿戴倒是真像模像样,好比封建社会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外表功夫是做足了的,也穿的是无垢衣,也拿着木鱼,而且嘴巴里老是念阿弥陀佛,一看就是专业人士嘛。
但实际如何呢?
这和尚一看悟空就怕了,甚至听唐僧说了行者性急后,还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
诸君,这哪里是个真修行人啦?
只懂看皮相的俗僧罢了。
所以这个庙虽然占的是名山,虽然风景秀美,哪里又能有高僧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知客僧是门面,门面如此,里面如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