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楠闲聊西游记》
第37节

作者: 冯一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30 17:37:12
  在封建社会,炫富,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但是喜欢炫耀,这个是人的性格之中都有的潜在习性。
  项羽攻占咸阳,有人劝说他占关中,这里地势非常利于争夺天下,但是项羽怎么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为什么富贵要回乡里?

  说白了,就是让人知道自己发达了,要晒。
  这个问题其实水浒传里小申也和诸君闲聊过。
  在那个人心比较阴暗的封建社会,你天天晒富,别人看到了嘴上称赞,但是背地里,怎么说,怎么想,那有是另外一回事了。
  更有甚者,见了就嫉妒和眼红的,并把眼红嫉妒转换为实际行动的。
  你炫富,别人跟你开口就借一大笔钱,你借还是不借?
  借了,你找别人还,懂得感恩的还则罢了,不感恩的会不会觉得你这么有钱,还盯着这点小钱不放?
  这里的悟空和老和尚比袈裟,也是同样的问题。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这里唐僧却是个明白人,劝悟空不要和别人斗富。
  猴子呢?
  猴子是一贯的心高气傲,取经路上别人说他是弼马温都受不了的人物,怎么肯服输?
  所以即便是悟空了,也还需要堤防这个傲字才是。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言不合,就要和人争竞,这是魔道。
  老和尚未必修行高,虽然活了二百七十多岁,但是依然贪心不足,“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

  诸君,唐僧师徒这时候是投宿在别人的地方,话说到这个份上,能不给人看一晚吗?
  这就好比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处处都有相关的人情,抹不开情面的时候是很多的。
  人家开了口,就如同唐僧讲的,“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
  担心得罪人,那只能答应别人的要求。
  不担心得罪人,那往往就会得罪人,祸根就种下了。
  所以又有什么晒富的呢?
  老僧果然越看越喜欢唐僧的袈裟,喜欢一样东西,就想产期占有,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心毒的人,往往为了长期占有,就会做出阴损的事情来。
  “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众僧道:“好没正经!你要穿他的,有何难处?我们明日留他住一日,你就穿他一日,留他住十日,你就穿他十日便罢了。何苦这般痛哭?”老僧道:“纵然留他住了半载,也只穿得半载,到底也不得气长。他要去时只得与他去,怎生留得长远?”
  出家人,不但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情,而且呢,还为了长期占有袈裟动了歹意,居然想烧死唐僧师徒。
  诸君,这里值得猛醒,如果不是孙悟空神通广大,唐僧师徒是不是就交代了?
  所以为什么说祸福自种?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的理论,今天早已经不适应,只是闲聊罢了。
  日期:2016-10-08 11:27:50
  人,动了贪念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动了贪念之后什么都敢做。
  诸君,看看唐僧投宿的这个寺庙里的这群和尚的想法,就知道人性的黑暗面有多么的恐怖。
  “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即便收拾枪刀。内中又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谋,就是那广智的师弟,上前来道:“此计不妙。若要杀他,须要看看动静。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不知你尊意如何?”老僧道:“我儿,你有何法?”广谋道:“依小孙之见,如今唤聚东山大小房头,每人要干柴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这出主意的和尚,一个叫广智,一个叫广谋,聪明吗?
  当然聪明,这计策,够狠,够毒,所以作者说得明白,这些都是聪明人,有智谋的人。
  只是在人性的贪婪下,智谋就会让人如此的可憎。
  比如某地的天价虾宰客,比如海外的一些国家里面一小撮不良商贩拿旧皮鞋来做胶囊。

  却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人类社会在步入商业社会前,就已经有了交换的概念。
  货币和钱的出现,就是为了交换。
  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大,也很难占全所有的资源和技术,当一些聪明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来满足贪婪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同样也会这样做,这就是互坑模式。
  毒胶囊的难保不喝毒牛奶,做毒牛奶的难保以后不吃天价虾,卖天价虾的难保以后小孩子不用花钱选择学校。

  大家相互算计,看似占了便宜,结果却是水涨船高,人人得不偿失。
  所以广智和广谋出了这个主意,连作者也忍不住感叹:“唉!这一计,正是弄得个高寿老僧该尽命,观音禅院化为尘!”
  广智广谋起这样的毒心,那孙猴子岂能是好惹的?
  猴子立马也就动脑筋报复:“行者暗笑道:“果依我师父之言,他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故起这等毒心。我待要拿棍打他啊,可怜又不禁打,一顿棍都打死了,师父又怪我行凶。罢,罢,罢!与他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教他住不成罢!”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烧了自己的立身之地。
  孙猴子存心报复,这就难保背后还有趁火打劫的,书中讲得明白:“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一山兽怪。”
  诸君,小到历史上封建社会中生活琐事,大到历史上的国事,何尝不是如此?
  东汉末年三国之乱,董卓何进之流,难道就不是这趁火打劫的黑熊精吗?之余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又有多少真的是要保大汉朝,而不是想趁乱分一杯羹?
  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
  这黑熊开始倒是真想来救火的,但是呢,吴先生写得明白,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