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52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1-15 13:11:42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38)李贤的失败不能赖老妈武则天--03
  【深入解读李贤的被废】
  李贤的被废,其实充满了阴谋气息。废为庶人,官方给出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是因为私藏铠甲,还是因为杀了明崇俨?我们不知道。
  但是《资治通鉴》上说了这么一个细节,说高宗素来喜欢李贤,这时候想保他,但武则天坚决不干,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所以按《资治通鉴》上的说法,连武则天都认为李贤只是“怀逆谋”,是心里有造反的计划,可没有什么实际行动。那几百套盔甲说不定只是李贤胡闹玩乐的玩具而已。而李贤一案牵连的大臣并不多,杀掉的一批党羽可能基本上都是户奴。

  至于明崇俨之死,也是疑团重重。首先我们不能肯定明崇俨一定是李贤派人杀的。《资治通鉴》上说,是户奴赵道生交待的,李贤让他杀了明崇俨。谁知道赵道生是不是在撒谎?《资治通鉴》考异上还有这么一条,说按照《御史台记》,当时唐高宗下令迅速侦破明崇俨遇刺案,而刑部郎中郑仁恭却请皇帝稍安勿躁,说这种事情不必心急,慢慢等真凶出现好了。结果过了十几天,果然抓到了凶手。司马光说,《御史台记》的说法与《实录》不符,他采用了《实录》,也就是李贤指使赵道生杀人。(见附录1)

  如果李贤的私藏盔甲一事可大可小,而刺杀明崇俨一事未必属实,那么李贤的被废就另有原因了。武则天想要废掉他应该是肯定的,这从她以后对李贤的态度可以佐证。但是想废掉李贤的并不只有一个武则天。大臣当中也有人想换个太子。武则天尽管是天后,可是天后也没办法直接下诏把太子说废旧废。实际上李贤的被废完全是遵循了严格的程序,先是调查,然后取证,然后得出结论,最后才废掉。而调查小组是高宗指定的,不是武则天。

  值得考量的是调查小组的大臣们。《资治通鉴》上列出了三位:薛元超,裴炎,高智周。
  薛元超是隋朝大文豪薛道衡之孙,高宗的宫廷老师薛婕妤的侄子。薛元超仕途坎坷。他曾在李义府失势时替李求情,结果遭贬,后来又被上官仪案牵连,被流放嶲州(今四川境内)。直到上元元年,高宗大赦天下,各路冤家统统得赦,李义府的妻儿回到了洛阳,长孙无忌的灵柩陪葬昭陵,而薛元超也得以重返中央。两年后的仪凤元年,薛元超任中书侍郎,并成为宰相。他的职责之一是辅佐太子李贤。

  裴炎是一位后起之秀,曾是弘文馆的学生,后来参加科举,考中了明经科,进入中央官僚队伍,在审理李贤一案时担任黄门侍郎。这是一个“正四品上”的大官儿,而且能经常见到皇帝。
  高智周也是进士出身,曾担任宰相,但在审理李贤一案时,已经被免去了宰相之责,只是御史大夫。
  李贤最终被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正是这三位大臣。可是我们不能因此把他们视为武则天的人。薛元超是高宗的人,自上元元年重返工作岗位后,就得到高宗的重用、甚至宠幸。《旧唐书》说:“时元超特承恩遇, 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而薛元超对李贤的不满,我们从他的《谏皇太子笺》已经可以领略。李贤被废后,东宫僚属大多数顺利过关,没有受到牵连,薛元超对此感激涕零。《资治通鉴》都忍不住讽刺他:“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义琰独引咎涕泣,时论美之。 ”--资治通鉴说:看看薛元超这些家伙的丑态,再比比人家李义琰,你们好意思不?

  薛元超后来在高宗朝末期就退休了,并未替武则天效力过一天。他去世后陪葬乾陵。
  裴炎也不是武则天的人。如果一定要给裴炎安一个头衔,他算一个阴谋家。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太子,而裴炎升为侍中(门下省长官),成了宰相。后来他与武则天联手废掉了李显,扶持李旦做了皇帝。可是他和武则天最终分道扬镳,并被武则天杀掉。
  高智周在李贤一案中似乎只是一个陪衬。史载他对李贤案的调查结论“无所同异”,也就是不表态。案子结束后,他坚决请求辞职,高宗便给了他一个散官,让他光荣退休了。
  日期:2016-01-15 13:19:49
  ●◎◇◆◇◆◇◆◇◆◎●
  (38)李贤的失败不能赖老妈武则天--04
  现在来看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高宗对李贤的态度。他可能确实如《资治通鉴》所说,素来喜爱李贤,曾经想保这个儿子,但被武则天阻止了。可是,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么一幕,那也不过是高宗善良天性的一次小小发作罢了。他并不昏,应该很明白李贤已经不再适合做接班人了。李贤既不能和母亲搞好关系,也不得群臣拥戴,而且还很任性,其做为储君的素质比起早逝的李弘实在差的太远了。

  李贤甚至可能一早就触犯了身为太子的大忌。这里我们要回头说一说他的《后汉书》注释。
  其实李贤刚做太子时,雄心勃勃,一心想挣个好表现。他刚当上太子不久就主动做了一件事:招集一批文臣学者,为范晔的《后汉书》做注。这些人包括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以及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这批注解的质量颇高,后来被称为《后汉书》“章怀注”,受到史学界的推崇,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李贤本人也参与了具体的文字工作。今天我们看到《后汉书》注释中有“臣贤案”的字样,就是李贤本人的注释,体现出深厚的学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