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0-25 22:35:10
西游记是写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有评论说西游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峰,是很中肯的。
八戒是天庭道教体系里面的嫡系部队,而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所以没有什么佛道斗争,西天取经,是高层共同安排的一场对天地人三界,都能共赢的大事。
也正因为如此,取经路上,师徒几人一路都有高人相助。
孙悟空说出取经的事,八戒一听,立马抛了兵器,要悟空引他去见唐僧,西游记写到这里,心猿和懒猪算是都集齐了。
所以吴先生写的明白,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并喜贞元聚,同证西方话不违。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性情是都要修到的,不明白自己的性情,又如何谈得上了解他人?
不明自己,不明他人。
又如何希望凭借运气,能够活出有价值的一生?
所以古代圣人说,反求诸己,在古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人都有一场西游记。
只不过,很多时候,在不明当中,连水帘洞都还没进去。
就更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再或者有些人干脆就是被压在五行山下起不来了,还有些人头上带了紧箍咒,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取下来。
懒猪归正,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他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
人,只有降服了自己的懒惰之心。
而后方知自己能与不能。
如果人生没有来世,今生点滴皆为宝贵。
如果不清楚自己能够做到什么,那人的一生,就太遗憾了。
日期:2016-10-29 10:02:15
谈修行的书,必然谈人事,人都做不好,做什么神仙?
所以很多人避世修行,谬矣。佛门弟子出家,是为了方便普度众生,避世修行的人,却不知是为了什么?
有品行的人,经历了世事,只因时机平台等原因,穷则独善其身,这才是避世的真相。
而不是为了修行而避世。
顺序颠倒了,可惜的是不少人抱着修行的心态,空耗了光阴,而人生不少简单的快乐,也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很多都没有体会和品尝到。
这是可悲的。
惜福的人,才会有福。
多少人抛妻弃子,不顾家人,妄图成就自身,美其名曰修行。
却不知道佛祖出家,是为普度众生,初心一为公,一为私,天壤之别。
为何唐僧去得西天?
他很懂得惜福,“三藏道:“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逢处求斋,怎敢受金银财帛?”行者近前,轮开手,抓了一把,叫:“高才,昨日累你引我师父,今日招了一个徒弟,无物谢你,把这些碎金碎银,权作带领钱,拿了去买草鞋穿。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高才接了,叩头谢赏。老高又道:“师父们既不受金银,望将这粗衣笑纳,聊表寸心。”三藏又道:“我出家人,若受了一丝之贿,千劫难修。只是把席上吃不了的饼果,带些去做干粮足矣。”
随缘的意思,是不造作,更不是消极,随缘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多少人为物所累?
终身捆在钱眼里,又如何能够突破格局,成就自身?
更别说封建社会多少高明的人深明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抛出利益的诱饵,就有人愿意付出一切换取利益。
可悲的是多少人又身在术中而不自知,还美其名曰,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
悟空是明白的,他要钱也无用,钱只是工具,成就自身,成就事业的工具,所以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高才辛苦一场,没点打赏,心难免不平,悟空随手抓了一把,给高才,而且话说得十分得体。
三藏之所以是师傅,他就更明白了,他怎么说:“只是把席上吃不了的饼果,带些去做干粮足矣。”
物质的作用,是资助我们到达目的地,而不是捆绑我们,更不是磨灭人性。
多少人笑唐僧无能,又多少人在钱字面前迷茫。
为了钱,卖妻,为了钱,做毒胶囊毒牛奶坑人,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这才是人性真正的黑暗。
日期:2016-10-30 18:49:40
人的心,是特别难坚定的,懒也只是心不定的一种表现而已,懒本身,往往是因为行动力不足和瞻前顾后等等诸多原因导致,包括现代常见的拖延症,其实都属于这个范畴。
也正因为心不定,八戒出门前特地交代高老汉照顾好自己媳妇,万一取经不成,他还回来。“八戒道:“哥呵,不是胡说,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
诸君,同样的给自己留退路和留退路之间,往往是本质的差别。
一种留退路,叫狡兔三窟,一种看似留退路,其实是畏难,心不坚定而已。
书不好读,是因为不懂得心法,也因此才有了纸上谈兵的空谈阔论,及到用时,百无一用是书生。
没读懂书,没读活书,反怪书不好。
这也是很让人为之一叹的了。
所以吴承恩先生紧跟着就要讲心法,八戒入队,师徒一路向西,吴先生这里留诗一首:“满地烟霞树色高,唐朝佛子苦劳劳。饥餐一钵千家饭,寒着千针一衲袍。
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情和性定诸缘合,月满金华是伐毛。”
单说心猿,意马懒猪都要好好的降服,只有自己的情和性定了,人生这一遭,才真正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当?”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紧跟着到的这个地方,就有意思了,地名叫做乌斯藏界,山名叫做浮屠山,作者借唐僧之口,再三说了,悟空悟能的人,到此一定要仔细,仔细。
乌斯藏是谐音,而为什么这座山别的不叫,单叫浮屠山?
浮屠原为Buddha,翻译过来叫做浮屠,浮屠的意思,网上尽可查得到,然而个中真趣,诸君还需意会了。
唐僧到这里时,其实就已经觉了,这里就是灵山,然而觉和迷本为一体两面,有觉就有迷,所以后面还有诸多苦难。
唐僧说要仔细要仔细,懒猪怎么说呢?
没事,一个乌巢禅师而已,我也见过他,他倒也有些道行。
懒猪这话,倒也有些道行,意思是不怎么样,这个禅师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见八戒是满不拿这个禅师当做一回事的。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机缘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当面错过罢了。
老猪混不拿乌巢禅师当一回事,我们看过原著就知道,原著写得明白,悟空后面作恼,要打乌巢禅师,结果呢?
“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诸君,悟空这如意金箍棒,当年可是闹过天宫的。
我们虽然前面说是闹,不是斗,但好歹,也是闹过的。
但就是这样的能耐,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这乌巢到底是什么来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