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59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元二年,李弘死,李贤成为太子。两年后的仪凤二年,李显被改名叫李哲,同时从“周王”变成了“英王”,授雍州牧。李显此前的“洛州牧”一职在一年后给了弟弟李旦。没过几年,到了永隆元年(680年),李贤被废,李显随即被立为太子。当时他仍叫李哲,直到二十年后武则天把他从房陵召回洛阳,再次立为太子,才又把名字改回李显。但为叙述方便,就称他为李显。
  就在被立为太子的这一年,李显的长子李重福出生。可他是庶长子。这个尴尬的身份在后来引发了诸多政治问题。这是后话。
  又过了一年,开耀元年(681年)七月,李显又纳了一位太子妃韦氏,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韦皇后。韦氏的家门是京兆韦氏,属于高门大族。但是韦氏自己的小家庭似乎并不起眼。她的祖父韦弘表在太宗一朝只是曹王府典军,她父亲韦玄贞只是普州(今四川境内)的一位参军,都是小官儿。尽管如此,李显对韦氏却非常有感情,其夫妻恩爱并不亚于高宗、武后。
  开耀元年李显纳妃,与此同时是太平公主下嫁。两件喜事差不多同时在长安城举办,让高宗十分开心。《全唐诗》收录的李治诗作中,有一首就是《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高宗不但自己诗兴大发,还要大臣们也凑热闹,来个君臣同乐。于是《全唐诗》中还能看到好几首《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这次写奉和诗的大臣包括胡元范,刘祎之,郭正一,裵守真。当时,一批高宗朝后期的老臣如张文瓘、来恒(来济的哥哥)、戴至德、许圉师都已谢世。郝处俊也在这一年去世。如此,写奉和诗的这几人都可视为后起之秀,是朝堂中的新鲜血液。实际上高宗本人也在两年后去世,武则天紧接其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这几人都曾获得重用。但他们终究因为和太后不是一条心,结果被贬得贬,杀的杀。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高宗直到最后都牢牢地掌握着朝中的人事大权。这批新秀,包括北门学士之一的刘祎之,都是忠于高宗、忠于李唐的。胡元范一口气写了三首《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其中第三首的最后一句说:“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其对皇帝大表忠心的姿态好像有点儿肉麻哦。

  日期:2016-02-16 10:23:03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41)太子李显--04
  【李显这个太子学了乖】
  李显从永隆二年起成为太子,到弘道元年高宗驾崩后继位,为时不过三年多。这是高宗朝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他整个在位期间的一个低谷时期。高宗本人身体越来越糟糕,对群臣的驾驭能力减弱,边境战事不断(吐蕃寇边,突厥复叛),再加上天灾一场接着一场,大家都疲于应付。这也是一个暗流涌动的时期,似乎所有人都在观望。就连武则天居然也安于守拙,除了怂恿高宗封遍五岳之外,并没有搞什么别的花样。

  身为太子的李显,大概是牢牢吸取了前面李贤的教训,完全收敛了锋芒。其实应该说李显是在消极应付。他既没有李弘那样的强烈责任感,也没有李贤做太子之初那种跃跃欲试的活力。他的表现可能让高宗和武后比较失望。《资治通鉴》上特别记载了一件事,说李显的东宫有个官员田游岩,任太子洗马,但无所事事,结果被一个武将(右卫副率)蒋俨斥责了一番。蒋俨批评田游岩说:“主上让你辅佐太子,这是多大的信任!而今的太子正值青春年华,但是表现不怎么样(“圣道未周”),连我这样不才的人都会进谏,可你身居其位,却整天悠哉悠哉,这不是白拿俸禄不干活吗?”说得田游岩竟无言以对。

  《全唐文》收录有初唐大臣崔融的多篇文章。崔融是李显做太子时的太子侍读,成了李显的笔杆子,整天替他写进表。我们看看崔融当时写的上表,诸如《代皇太子上食表》、《代皇太子请复膳表》、《代皇太子请起居表》、《代皇太子贺白龙见表》、《代皇太子贺嘉麦表》等等,可知李显当时对高宗非常恭谨孝顺,起码表面上是这样。李显对母亲的态度也与李贤不同,最起码不再公然对抗了。崔融有一篇《代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祝贺东都洛阳的太原寺舍利塔屋下长出灵芝。太原寺是武则天为母亲杨老夫人祈福而建,长出灵芝,李显也要祝贺一番,可见官样文章是做到了家。

  李显也并非只是搞这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他也有爱民之举,曾慷慨地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分给贫人。当时关中地区地少人多,而均田制是按人口授田的,因此土地早就不够分了。崔融的《代皇太子请家令寺地给贫人表》中就说:“但关辅之地,萌庶孔殷,丁壮受田,(未)能充足,所以水旱之岁,家室未丰。正末端本,思有裨助,臣家令寺有地九百馀顷,特请回授关中贫下等色。”高宗是否批准了李显的这次善举,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这表现出李显的善意。

  李显在做太子期间,唯一一次可能要冒点儿政治风险的举动,是上表请求善待哥哥李贤。李贤自被废后就被押解到长安城幽禁,到了开耀元年十一月,又被流放到巴州。巴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巴中,其实离长安并不太远。李贤启程之日,李显派人送行,得知李贤和男女仆从衣衫单薄,实在过意不去,特地给高宗上表,请求每年春秋两季按季节为李贤添补衣物。崔融的《代皇太子请给庶人衣服表》中说:

  “庶人不道,徙窜巴州,臣以兄弟之情,有怀伤悯,昨者临发之日,辄遣使看,见其缘身衣服,微多故弊,男女下从,亦稍单薄。有至於是,虽自取之,在於臣心,能无愤怆?天皇衣被天下,子育苍生,特乞流此圣恩,霈然垂许:其庶人男女下从等,每年所司,春冬两季,听给时服。”
  后来李贤在巴州身亡,就地安葬,武则天从未动过他的墓。直到神龙后李显再次继位,才把李贤的墓从巴州迁葬到乾陵陪葬。
  永淳元年(682年),关中又闹饥荒了,一斗米要卖到三百文。高宗、武后再次前往洛阳,留下李显监国,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政。太子与天皇、天后两地分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八月,天皇才把太子召到东都。李显的庶长子李重福此前刚刚被封为唐昌王,这时就留下来看守长安,由老臣刘仁轨辅政。
  李显在永淳二年十月抵达东都。十二月,高宗驾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

  没有人能预料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想都无从想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