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14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上陈述保证完全属实,如有半点虚构愿承担诽谤的法律责任。
  总之,在印度,有困难要过一天,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让你过一天。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我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生活和工作。
  日期:2016-06-07 21:26:32
  (二)
  9月10日,中国的教师节,是我第一天给学生上中文课的日子。顺便一提,印度教师节是9月5日,比我们早五天。
  在上课前一个小时,有一位同事来到我办公室拜访我,他是IITGN负责宣传工作的达亚南达(Dayananda),之前已经和我邮件沟通过,要在我的第一节课上采集一些照片,用于学校内部的宣传,同时准备帮我安排《艾哈迈达巴德镜报》的采访。

  虽然我在邮件的头像中看到过他的照片,不过当他进入我办公室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吃了一惊,这分明就是一张年轻中国人的脸,只不过带有印度味道的粗糙和沧桑。
  他大概看出了我的诧异,还没等我开口,便说自己确实是在IIT工作的印度人,让我就叫他“达亚”好了。
  我们在中国看印度的一切都充满了异域风情,不过时过境迁,此刻的异域风情,得反过来。
  “我来自曼尼普尔邦(Manipur)。”见我表露出陌生感,便在纸上画了一个印度地图(当然是有头的那种),然后指着东北的最边境,“这里的一个小邦,别说外国人,就是很多印度人也不知道。”
  印度东北,紧邻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和我国的西藏地区。和印度其他大块大块的邦不同,这个片区被划成了若干小块,主要包括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锡金邦,它们几乎没有存在感,但要记得咱们的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也被他们算进了东北。由于文化非常相近,所以印度人一般不对每个邦特别区分,统一称“东北地区”,和咱们中国的东三省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世界降雨量最大的地区,就在阿萨姆邦的乞拉朋齐,号称“世界雨极”。

  达亚说完了采访的正事儿,见我有问必答,非常配合,又见时间还早,就跟我唠起了家常。也许是我们有着相同的面容,他坦诚地说,非常羡慕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平等政策,他们东北居住着大量的中国脸,当然和纯种的汉族还是有些许差别,更像是藏族。他们是印度的少数民族,甚至用着和我们一样的筷子,在手抓食物的印度成为另类。

  种族歧视反种族歧视,并不是欧美的专利,在享有“人种博物馆”之称的印度,居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就在2014年的八月,一个由十一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作了一个长达八十页的调查报告。从2005年到2013年,有超过两百万来自东北地区的印度人,移民到首都新德里,而其中86%的人声称他们在大城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有超过2/3的东北妇女称她们在新德里遭到了歧视或是性骚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走上德里街头,抗议种族歧视。
  “和古吉拉特邦的繁华比起来,”达亚说,“我们那里就和乡村差不多。”
  古吉拉特邦很繁华吗?我不觉得。这个话我没说出来。我问:“那么留在东北的印度人,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是很幸运的,因为英语和印地语都很好,所以能在IIT找到一份工作,这里的人素质都很高,也不会对东北人有任何歧视,不过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如果说东北人到大城市还可以追求中低阶层生活的话,那么留在东北的人只能过最底层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东北就是个孤儿……
  你能想象吗?哪里的GDP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里缺乏工业,缺乏港口,没有国际贸易,也看不到城镇化和商业化的迹象。外商很少来投资,就算来了很多也很快就撤走了。年轻人都想出去打工,留在东北的大多是些老农民和手工业者。很多年了,状况一点没有改变,政府也似乎舍不得投资改善那里的生活。”
  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估计不是票仓吧。”达亚耸耸肩说,“印度是个民主国家,每次大选,那些政客们都要找大公司大商人拉赞助,搞竞选活动。越是大城市,他们能拉到的赞助越多,不管是国大党还是人民党,上台以后,当然也要重点回报那些票仓大邦。这么一来,那些发达的邦就越来越发达,我们那里却原地踏步,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达亚的神情有些黯然,他或许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印度一直以他们比中国拥有更“民主”的政体为豪,发展了六十多年,却无论国力还是民生,都被中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那之后,我对印度东北人有了别样的好感,从他们脸上总能品味出家乡的味道。他们和中日韩人大同小异,却在气质上很容易辨别出土著的身份。
  在学校附近有一家SPA馆,里面的按摩师都是清一色的东北人,老板也打着“东北原生态SPA”的旗号招揽客户。印度娱乐节目不多,有时候工作之余我和同事们也会去按摩放松。

  那里大概有四五位东北女按摩师,隔一段时间又会换掉一两个,只有一位叫古琪(Guchi)的按摩师长期不动,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告诉我:“每个月月薪两万卢比,按多按少一个样,不过和动辄一万卢比的底薪阶层比起来,也算是不错了。这里有空调,不用遭受高温,而我在这个城市没有朋友,开销不大,还能存一点钱寄回家里。对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东北人来说,你不能要求得太多。”
  当她得知我来自中国以后,甚至说:“我想存一笔钱,到中国去旅游一次,都说中国发展好,到底怎么样,只有亲自去看了才知道。”
  不知道是真心话还是恭维,我只能祝她好运了。
  在IIT的校园中,也有这么一批东北面孔,人数不多,不到五人,游走于校园的建筑物之间,无论上课选座、吃饭,他们喜欢和其他东北人一起行动,一般不太和其他民族走得太近。
  有一个曼尼普尔邦的女生叫做格蕾丝(Grace),在某一期选修了汉语课,她的汉语发音虽难称完美,但也和其他学生迥然不同,母语为曼尼普尔语的她,常常被我叫起来作示范。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觉得汉语的发音很难,我却觉得一学就会。”

  有一次,我在学院放映中国电影《唐山大地震》,一些印度斯坦族学生在地震的灾难场面结束之后就陆陆续续离开了礼堂,格蕾丝和另一个东北女孩却对后半部冗长的“家庭泡沫剧”看得津津有味、泪眼婆娑。
  结束的时候,她说:“我能感觉到,这是一部好电影,里面中国人物的细腻感情我都能体会到。”这不是说谎,因为她要求我把片子拷贝给她,并向其他朋友推荐。
  期末考试,她考了88.7分,只差1.3分便可以得A。本应该得A-,但我想到IIT的学生都争强好胜,在这么小的分差下,往往不服气,找老师要求提升等级的考生大有人在,于是我主动给她改成了A,她却写邮件说:“老师您是不是弄错了,我这个分数段应该是A-,您改一下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