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15节作者:
小禅GF 我对于东北人的好感与日俱增,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直到有一次,我参加另一个老师的课堂,他要求学生配对合作学习,格蕾丝又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老师居然在课堂上公开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要因为你来自南方,我来自北方,他来自东北,就排斥别人。”
心里一下子就开怀了。
不知道历史上你们和我们中华民族到底有什么关系,但每每在印度看到你们,还是忍不住想多看两眼。自作多情的背后,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体悟,叫人回味无穷。
日期:2016-06-08 18:02:35
第七章 艾哈迈达巴德
(一)
2014年9月17日,正好我开课一周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印度总理莫迪盛情接待,首站选定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
之所以这么安排,拿莫迪的话来说,一来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希望习主席能看到不一样的印度;二来这里是莫迪的故乡,有利于培养领导人的个人友情;三来莫迪 在这里辛勤耕耘了十多年,创造了“古吉拉特模式”,符合“发展”的主题。
之前的几天,艾哈迈达巴德为了迎接习主席可谓煞费苦心。《艾哈迈达巴德镜报》头版头条放上***的照片,上书中文“欢迎***”,城市里的许多广告牌都换上了莫迪和***的全身像,用中英文书写:“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架势。
第一学期,我的中文课开了两个班,一共66名学生,当天那个班有30多人到场,我在课堂上跟学生说:“这样的安排很巧妙,我猜下一次莫迪中国行,首站很可能是西安,那里是***主席的故乡,而且有中国文化的代表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半年之后,这个预言得到了证实。
我突发奇想建议:“下课后,有没有人愿意跟我去艾哈迈达巴德,咱们两个国家的元首在萨巴马蒂河边看表演,兴许能碰上他们。”
最终,有四名同学响应了我的号召,他们是:
米兰(Milan),男,大四;
桑吉(Sanjit),男,大三;
拉蒂卡(Radhika),女,大三;
莉祖(Rizu),女,大四。
事实也证明,态度好的学生,成绩也好。
在中国,旷课往往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而IIT的学生政策是很自由的,老师起指导作用,如果学生有信心不需要课堂学习也可以考试过关,旷课是没问题的。所以每学期上中文课的学生,总是越到期末人越少,唯有少数学生,真心喜欢中文,从不旷课。这四位学生就是如此,他们一直是我的铁杆支持者,和我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也都能顺利获得A或A+的考试成绩。
其实,由于下课太晚,我当天并没有信心能够见到两位国家元首,我不过是找个由头,让学生们带领我畅游艾哈迈达巴德这座城市。
我们下课时已近五点,两政要五点半即将飞往新德里,半个小时能否赶上尚且未知,更何况还要扣掉他们去机场的时间。于是,我们立即赶到校门口,叫上了一辆火三轮,本来只能坐三人的三轮上挤了五个人——我和女生坐着,两个男生站着,直奔中心城区。
从学校出发到目的地果然花了半个小时,当我们赶到萨巴马蒂河畔的时候,表演早已结束。
当然他们也不必失望,我答应请他们吃晚饭。印度人吃晚餐的时间是八点以后,此刻离饭点还有两个多小时,好在季风到了九月中旬已经消退,我便叫他们带我去随处转转,我逐渐认识了这座城市。
日期:2016-06-08 20:12:15
艾哈迈达巴德,古吉拉特邦旧首府,后因用地紧张,首府搬迁至32公里之外的甘地讷格尔,但其仍保持着古吉拉特邦的中心城市地位,一般认为综合排名印度第七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班加罗尔、海德拉巴与金奈。不过我也曾看到另一个排名方式,从竞争潜力来看,由于其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居然排名第一。甚至在2011年福布斯发布的“世界增长最快城市”评选中,艾哈迈达巴德仅次于中国的重庆和成都排名第三。
也因此,只占印度总人口5%的古吉拉特邦却贡献了印度全国16%的工业产值和22%的出口份额,并多年保持GDP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无论从硬指标,还是从印度人的口碑中,古吉拉特邦都是印度最发达的一个,难怪被称为“印度的广东”。这个称号,正是莫迪访问广东后,对广东模式赞不绝口,亲自起的。
艾哈迈达巴德的城市结构为圆环形,三条环路有板有眼,蜿蜒的萨巴马蒂(Sabarmati)河穿城而过,把城市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大西小。河水并不干净,成群的绿藻和垃圾严重破坏了原本养眼的景观,让人惋惜。
当然,优美整洁的环境,在还在为消灭绝对贫困而奋斗的印度人民心目中,从来就不是一个主要需求。和生存问题比起来,环保的议题还太过奢侈。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艾哈迈达巴德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林林总总。
艾哈迈达巴德是传统的,城内随处可见古老的建筑,动辄数百年历史。贾玛清真寺,修建于1423年;爱玛大清真寺,建于1424年; 西迪赛义德清真寺,建于1573年,达达·哈里台阶井,建于1501年……然而它们并非如同历史遗迹般被保护、被开发,然后请游客购票入内,恰恰相反,印度人在这方面相当缺乏“经济头脑”,大部分的清真寺和印度教寺庙时至今日仍在供信徒使用,游客也可以免费参观。只需记得,无论进入任何宗教场所,一定要脱鞋。
我和学生们步入一个又一个清真寺,在西迪赛义德清真寺的院落里,几个穿着白大褂头戴白头巾的穆斯林,坐在地面,各自背靠着一根柱子,看了看我们,又埋下头去念他们的经文。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寺庙的院落内,几缕光束透过墙角的缝隙,把古建筑的圆顶和房檐衬托得熠熠生辉。我们小心翼翼地迈步,深怕惊扰了这里的一切。而任凭我们逗留、拍照,穆斯林也再没有多看我们一眼,仿佛喧嚣的世界与他们无关。
更多的,是无处不在的印度教寺庙,相较之下它们没有清真寺那么显赫的历史,但无疑是学生们自身的信仰。经过一个银色的寺庙,我们看见众多的信徒络绎不绝,学生们也跟上排了进去。里面供奉着一个全身漆黑、凶神恶煞的神——摩诃迦罗,中国形象地把他翻译为‘大黑天’。每个人走进寺庙时都会俯身摸地,以示虔诚。他们面对摩诃迦罗双手合十,念念有词,随后将数量不等的钱币投入功德箱内,再从另一侧出来。
艾哈迈达巴德又是时尚的,在中心城区内,可以看到许多铺面整洁、灯火通明的商店,里面坐着一些干净的印度人,对座而谈,笑靥如花。几乎很难看到女性单独活动,她们或有男士陪伴,或两三个女的自成一桌。她们有的穿着时尚,有的穿着莎丽。商店的周围停着许多私家车,有的依序停放,有的则显得很随意,但几乎都是白色。不过,无论多么光鲜的建筑,仿佛都是独立存在,只需要走出建筑半分钟,立刻又可以看见衰败的民房、肮脏的街道、赤贫的人民。那些黄绿相间的破旧火三轮,见缝插针地守候在商店外面的私家车丛中,等待着偶尔光临的无车一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