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22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么一来,就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印度人的英语听力明显高过我,比如我和他们一起去电影院看过《星际穿越》和《复仇者联盟2》,虽然有英语字幕,但是充满科幻味道的英语还是让我昏昏欲睡。有些一闪而过的美式幽默,我摸不着头脑,整个电影院的人却同时哄堂大笑起来,让我着实领略到了他们扎实的英语功底,这就是长期接触真实英语的效果。
  我也在IITGN每周的电影节中,给印度学生播放过几部中国电影,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合伙人》,其中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说英语的部分,都没有字幕,他们也能听懂。而中文对白的桥段,有些英语字幕一闪而过,我便问他们能不能在看到一句英语的一瞬间在脑海中反应出整个句子的意思,学生都告诉我说没问题。
  带着些许的不甘心,我在第一个暑假参加了IITGN为全体师生开设的“英语浸入式学习班”,主讲人是C·S·夏玛教授。
  C·S·夏玛在邮件群发宣传这门课的时候,写了一段话,很有意思:
  不精通英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会在你人生和事业的每一个阶段继续产生问题。如果那些来自非英语背景的朋友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有一个机会,你一定要抓住。虽然我们不可能承诺在短短两周内让所有参与者成为专家,但是我们相信,可以将他们引领上正确的轨道,并且提升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祝贺国际英语节。爱英语也好,恨英语也好,但我们还是离不开它。
  所以,尽情享受吧。
  这本来是针对印度师生的选修课,但我还是向C·S·夏玛教授回复了邮件,表示我愿意参加。他非常高兴,客气地表示,我的加入,可以让他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C·S·夏玛教授和我接触的很多教授一样,偏向于英式发音,听起来不难懂。越资深的教授,越会向标准英语看齐,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张口就是印式英语,这说明一个印度人在没有接触社会之前,是意识不到发音问题重要性的,反倒在他们看来,刻意模仿英美人的发音,非常做作。

  C·S·夏玛教授丝毫没有纠正学生们的发音问题,似乎不觉得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整个两周的教学活动,主要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尽量让学生多说,老师少讲,这一点,和国内英语学习理念已经一致;第二点则很不同,那就是与其说他们是在学习英语,不如说是在用英语学习人生哲学,诸如“提升人格魅力的方法”、“人生的价值”、“生活技能”等,PPT做得非常理论化、体系化。将英语用于真实语境,这确实比单纯地学习英语效果更佳。

  此外,课程中也会专门学习一些纯语法点。让我意外的是,这些语法极其简单,比如单复数变形、几个时态、情态动词等,这些我们初中就学过的语法,到了高中就不再专章讲述了,他们却学得津津有味。C·S·夏玛教授让我们做题,我立刻发挥出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优势,速度和正确率远高于这些印度精英,让他们啧啧称奇。但是我心里清楚我们学的是不同的东西,我们学习的是怎么样去保证一个句子的完美,怎么样保证得高分,而印度人学的是怎么用英语完成听力理解和自我表达,至于他们句子中的小毛病,C·S·夏玛可以挑出一大堆,他们也并不在意。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的这些实录,已经很容易让我们得出结论:印度人整体的英语水平和中国不是一个重量级。
  中国的英语教学体系,仍然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问题还在摸索,特别是老一批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趋近僵化,等他们退下来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由于国内没有英语环境,单靠学校教学,我想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应该永远也不会超过印度人。对于那些有英语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国人朋友来说,如果不用为高考、考级而束缚手脚,我建议他们放空过去学习英语的所有条条框框,着重从听力入手来提升英语水平。这是C·S·夏玛的原话:“听力水平决定英语水平。”

  同时,我也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印度人这么对待英语,真的是件好事吗?如果学好英语就能成为英国、美国,那么印度又怎么会对着中国望洋兴叹?
  日期:2016-06-12 23:53:12
  我经常浏览《印度时报》的网页,其中有专门的中国板块新闻,评论留言的印度网友很多,可以看出印度人对于中国有一种特别复杂的情结。其中有一篇关于中国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文章,让印度网友煞是羡慕,有一个愤青的评论就很有代表性:
  “但有一个问题,印度狗们(原文确实是Indian dogs)常常问:中国人可不如印度人那么懂国际语言,但他们怎么做到了?我觉得吧,这恰好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如果他们也集中精力搞英语奴化教育,那么有才华的中国人就会移民美国,中国则停留于一个弱小的第三世界国家,就跟印度一个鸟样。”
  另一个印度网友则写道:
  “中国有能力达到如此伟大的高度,因为他们有统一的人口政策,这使得他们各方面都有凝聚力,不像印度文化这么多元。治理中国就像治理一个国家,而治理印度就像治理一个大陆。
  多元印度永远无法达到中国的高度,因为在中国,中华民族第一。我们印度呢?马拉地人、古吉拉特人、泰米尔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个个都以为自己才是老大!”
  我不禁想起了秦始皇,他虽然残暴,却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统一了九洲方圆的文字。从此,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至今仍然让十多亿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汉文化的海纳百川,也让55个少数民族羼杂互融,认同了统一的民族概念,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相反,由于文化多元性的存在,没有统一的民族语言,对于本就多宗教多民族的印度来说,非常不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印度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极力尝试在国内普及印地语,却遭到了南印度各邦的抵制,最后没办法只好将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两大官方语言。印度政府还申请将印地语列成为联合国工作语言,遭到了联合国拒绝,理由是:它虽是世界第二大语言,影响力却微乎其微。要知道,虽然印度精通英语的人只占5%-10%,可是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主导着社会,而印地语主要只用于日常交流。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即使在各个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中,开设印地语的学校也少之又少,因为学生不好就业。大到印度的官方媒体、政府文书、学术文章、商业合同,小到餐馆菜单、日常小商品的说明书,都是英文写成的,我们还学印地语干嘛?

  所以,英语好不好,和这个国家是否成功不但没有正相关,或许还会有负相关。印度精英们不但精通英语,而且往往掌握着软件、生物、医疗等高科技领域的知识,使得他们在美国上流社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比华人更大。就说这IIT的学生,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很多美国公司就来招人,谁知道他们以后还愿不愿意回国。在教师餐厅,我常常碰到一些专家,印度人血统,通印地语,但一问国籍,往往都是美国、加拿大,一个穷国煞费苦心培养出的精英,毕业后甚至不会为国家做出一卢比的建设,这样的人才流失着实让人痛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