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21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问莉塔:“这么拍,她们不介意吗?”
  莉塔还没回答,旁边随行记者倒抢着回答,让我回味无穷:“在印度,当人们吃饱了饭,或许会思考你说的问题。”
  在莉塔的引领下,我们步入了这里最核心的建筑——巴沙档案馆,里面陈列着丰富的印度部落文化和部落语言的资料,还有一个音频设备,收集了印度的几十种主要语言。于是,那天探索的主题,就是印度的语言。
  印度到底有多少种语言,我也非常感兴趣。可惜这个问题即使是研究了几十年语言的莉塔教授也无法回答。她让我们随便掏出一张印度卢比,翻到背面,我这才发现,在印度卢比背面的左侧,密密麻麻地印了很多不同文字,具体一数,一共十五种。依我看,如果不是因为排列不下或者影响美观,设计者恨不得再翻一倍。对比我们的人民币,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约是印度的三倍,人口也比印度多,钱币上也不过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而已。

  莉塔把参与人召集到一起,说:“印度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这取决于你怎么去计算。有些语言,你可以把它看作独立的语言,也可以把它看作方言,很多部落语言出了部落就不一样,有些语言隔三差五就随着最后一个使用者的死亡而消亡。”最后她只告诉我们,“印度估计有八百到一千种语言!”这个说法让在场的印度大学生也惊讶不已。
  我的学生会五六种语言的也很正常,比如当场有个女学生就跟我说她会英语、印地语、古吉拉特语、旁遮普语和拉贾斯坦语,我说不错,不过别忘了现在你还略懂汉语。排灯节去我家的桑吉,懂泰卢固语、印地语、古吉拉特语、英语,随父亲去加尔各答生活又学了不少孟加拉语。尼廷也说过,他出生在拉贾斯坦邦,自然精通拉贾斯坦语,来到古吉拉特邦七年,学会了古吉拉特语,加上印地语和英语也有四种,不算少。

  总之一句话,在印度,不管是家乡语、印地语还是英语,如果只懂一种,那只能是个废人。
  这一点起先让我很是纳闷,在中国,我们光学个英语,几年下来很多学生尚且不能做到流利交流,这些印度人,是怎么掌握那么多语言的?其实两者没有可比性。印度的语言,绝大多数都有个共同的祖先——梵语。
  梵语,被看作“神的语言”,主要用于记录印度古代的诗歌、经文,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绝迹。印度绝大部分的语言都来自于梵语的不断演变,所以各种语言之间的鸿沟,远远没有中文和英语相差那么大,外加有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慢慢掌握了。此外,印地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基本原理也一致。这就是为什么,不管他们懂多少语言,学习中文仍然非常吃力。他们在课堂上可以理解我所有的讲解,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一旦脱离了课堂,单独和他们说中文时,他们依旧拙口钝腮。

  印度不同语言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异,这问题我想只有印度人自己才明白。但我相信,在他们看来,字母语言和象形文字,那一定是人和神的差别。
  印度语言的异常复杂性,带来了印度的很多社会问题。比方说,北印度人印地语好,英语差;而南印度人英语好,印地语差,我于是想到了一种极端情况,假如一个古吉拉特人,只懂古吉拉特语和印地语,一个泰米尔纳德人,只懂泰米尔语和英语,他们两个印度人加起来懂四种语言,却完全无法交流。我问莉塔,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发生?莉塔说,完全正确,你说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
  我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望着莉塔,她无可奈何地耸耸肩,苦笑起来。
  日期:2016-06-12 16:54:13
  (二)
  有一部印度电影我很喜欢,叫做《印式英语》,讲一个名叫莎希的印度家庭主妇,喜欢做一种叫拉杜球的食物,并把照顾丈夫和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中心,不知不觉中,她的生活与社会脱节,只剩下了家庭。由于她完全不懂英语,被事业飞黄腾达的丈夫忽略,被日益聪明的女儿小看,和家人越来越大的差距让她觉察到了婚姻的危机。一个偶然的机会,莎希被亲戚请到纽约去料理婚事,在纽约的初期更是被这所大都市的纯英语氛围吓得失去自我。于是她下了一个决心,瞒着亲人,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利用四周时间疯狂学习英语,终于在婚宴上用英语完成了一场讲话。正是这场并不完美的英语演讲,获得了在座所有嘉宾的赞美,也让丈夫重新感受到了她的存在和努力。莎希就此重新赢回了家人的尊重。

  这是一部励志家庭剧,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其中看出不一样的印度文化,那就是对于印度这个无数语言并行的国家来说,英语的掌握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种对于一门外语的极度依赖性,我们中国人很难体会到。
  所以,要研究印度的巴别塔,就一定要听听他们对于英语深层次的认识,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印度的社会问题。此外,过去我也在国内长期从事过英语的一线教学,应试的、口语的、商务的,都做过,可以借此机会与中国人对于英语的认识作一些对比,为低效的中式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考。

  能考上IIT的学生,或者在IIT工作的员工,英语都出类拔萃,所以在排灯节那晚,我和桑吉也就英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我问桑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两个异地印度人之间交流,他们可能随时在英语和印地语之间切换,所以我想搞明白,当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你脑海中自然反映出来的是什么语言,或者你做梦的时候,梦中说什么语言?”
  这是一个人的本能,能反映出他把什么语言作为母语,就好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做梦一定是说汉语,我觉得这是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结果这问题居然把桑吉给难住了。思考了好半天,他给了我一个神奇的答案:“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刻意去区分印地语和英语,很多时候,印地语就是英语,英语就是印地语。在梦中,也是混着的。”
  这个回答倒也不假,我注意到,印度人说印地语的时候,句子的主干是印地语,但是夹杂着大量的英语单词,所以只要他们一说Chinese,我就知道一定在谈我。同样,印度人也活用了很多印地语单词进入英语,比如英语的数字单位中,thousand表示一千,million表示百万,billion表示十亿,印度人创造性地把lakh、crore两个单词加入其中,分别表示“十万”和“千万”,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了不少,比如一个教授工资为十万卢比,与其佶屈聱牙地说“one hundred thousand”,不如直接说“1 lakh”就解决问题了。

  我们谈到了单词量,其实,印度精英的单词量也达不到母语使用者的标准,约莫在一到三万之间,而美国高中生动辄拥有五六万词汇量,所以一些我觉得生僻难懂的单词,同样也会难倒他。但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我们的英语单词主要是在象牙塔中,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而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靠大量的阅读和对话,在真实的场景中磨练出来的,所以一来用得地道,二来记得牢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