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36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21 12:51:49
  第十八章 阿嫩德舞夜
  (一)
  拉谢尔走后,小假期也结束了,下一次重要活动,是四月份桑迪普的婚礼。在这之前,发生的几个插曲,耐人寻味。

  早在一月份我们参加完安布尔弟弟的订婚仪式后,有一天,桑迪普先给我发邮件问我在不在办公室,我说在,然后他很快来到我办公室,说是顺路来看看我。那表情我觉得很不寻常,说话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于是我只好无中生有找些话题来陪他聊天,很是累人。他心不在焉地跟我扯了十多分钟以后,终于开口说出真实目的:“我其实是想来找你借点钱。”
  其实这结果我早就想到了,借钱就借钱,何必这么拐弯抹角的?我更纳闷的是:怎么不去向身边的人借钱?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已经从别处借不到钱,二就是故意找人际关系简单的外国同事。无论怎样都导致不祥的预感,这钱很可能有去无回,不过我还是问他:“借多少?”
  “八千卢比。”桑迪普可能觉得这个数量有点多,紧接着说,“下个月领了工资就还你,最多二十天。”
  一个国家顶级大学的员工,来找一个外国人借一点生活费级别的小钱,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隐情。我顺势说:“在我们国家,有个说法叫‘月光族’,原来你也是个‘月光族’。”我们谈起了收入。
  “我们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工资不一样,教师收入很高,有些教授甚至一个月可以领十万卢比,这在印度绝对是高薪,而我们普遍在18000到23000卢比之间。而且我未婚妻现在还没工作,所以只能靠我的工资养家,还要扣除房租,所剩无几。”
  “你们有年终奖吗?”
  “那是什么东西?”
  “就是每年底一次性给员工发一大笔钱,这在中国比较常见。”
  “没有。”
  我无法判断他话的真假,不过估计也八九不离十。在IIT,教授来自天南地北,他们必须要有名牌大学的博士文凭,最好有出国深造的经历,并且在专业领域有优质的论文、专著,条件非常苛刻,自然收入很高;而对于行政职工来说,那就是一份普通的办事工作,大部分都在古吉拉特邦就地招聘,门槛低,所以他们的收入比街上的普通打工者也高不了多少。这差距体现出中印两国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理解,很难说谁好谁差。

  我给了他八千卢比,并附了中国的客套:“你结婚要花钱,不用急着还我,等有钱的时候再说。”
  于是这一去,别说二十天,两个月都没音讯了。后来,我借口要去乌代布尔旅游,让他还一半现金。他答应了,人也倒是来了,不过连四千都拿不出来,勉勉强强还了我三千,还差五千。我继续客套:“没事,剩下的婚后再说。”
  日期:2016-06-21 15:41:33
  (二)
  婚礼前一个星期,安布尔来我办公室送请柬。那请柬是大红色的,和中国的颇为相似,让我感觉到了喜庆的气氛。婚礼举办地在桑迪普的家乡——阿嫩德(Anand),离我们学校两个小时的车程。
  和桑迪普一样,他送完请柬也不走,像是憋着什么话不好说,于是我又只好扯旅游应酬他:“还有一个月就要放长假了,准备出去旅游。有地方推荐吗?”
  他说:“好啊,去第乌(Diu)吧。就在古吉拉特邦的边缘,是个海滨城市。你要去的时候跟我说一声,我们自己开车去……”我嘴上答应,心里对此不报丝毫期待。

  终于,他开口说正事:“婚礼当天我会开车载你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因为路途比较远,所以我们可能要分担交通开销。包括汽油和过路费,大概每人三四百卢比。”
  不就是AA制吗?直说多好。一扯到钱干嘛都这么吞吞吐吐的?
  我说:“没问题,应该的。”他就像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般轻松地离开了。
  婚礼在2015年4月25日,那天正好是第二学期的汉语期末考试。收好试卷,我马不停蹄地找到一个叫拉巴迪耶(Rabadiya)的同事。
  这是一个黑黑的大胖子,为人敦厚淳朴,也是桑迪普和安布尔的挚友,对行程早有安排:“安布尔开车去接人了,我们去街上一个转盘等他。”
  这一等等得可真够呛,足足一个小时暴露于郊外。四月的印度热得很纯粹,白天四十来度,傍晚也是三十多度。中途我和拉巴迪耶在转盘附近的商店买了四瓶水来喝。街上的飞沙走石混和着身上的臭汗,还没出发我就已经觉得快要虚脱,连拉巴迪耶这个本地人都不耐烦了,前后给安布尔打了三次电话。
  我终于抛出了一个很早就想问的问题:“这街上这么脏,怎么就没人来管管?你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得了吗?”
  拉巴迪耶一点也不觉得这问题有什么不妥,反而像是找到了知音,大笑几声说:“谁都知道印度很脏,可是,没有人来做这个事情。每年中央都要拨很多钱下来,但是谁都不知道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那些当官的,只知道把钱往自己口袋里塞。腐败已经深入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人们都已经忘了这世界上原来还有‘腐败’这个词语。”
  印度人民关于腐败层出不穷的调侃方式充分反映了他们的苦中作乐精神和创新精神,仿佛恨不得谈笑间,贪官灰飞烟灭。

  安布尔终于开着他的小车来了,可是没有接到他该接的人。车上只有他的女儿莫拉,于是我们三个大人一个小孩一起前往阿嫩德。我坐副驾,心里暗自窃喜,这车就跟小奥拓一样,理论上只能坐四个人,人少也好,不必挤了。
  可我马上就不窃喜了,天气热到这个程度,安布尔也舍不得打开车上的空调。我们身上的汗水都在往下滴,又不好主动开口。我看见安布尔也热得受不了,拿着一张干毛巾不住地擦自己的脸。
  你倒有毛巾,我们呢?都热成这样了,老兄你就大方点吧。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收费站,前方停泊的车辆在缴费之后一辆辆通过关卡,和中国的场景一样熟悉。
  不一样的场景在于关卡两侧各有一个摩托车道,那道不宽,但是刚好够安布尔这种迷你轿车通过。于是他方向盘一打,咱们绕过了哪个收费站,凭着他高超的掌控技术开过小路而且成功避免了擦挂,再回到主干道上,继续前进。这样的事情,他来回一共干了四次。
  我每次回头望那摩托车道,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是怎么过来的?

  还没开口,他就自己先招供了:“这高速公路收费八十卢比。也许你觉得不算什么,可是我们印度工资太低了,没有你们那么富裕。我买这种小车,就是为了绕过那些收费站。”
  反正都兜底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进一步说:“你们中国的手机很便宜,我妻子正好缺一个智能手机,你回国以后,买一个便宜点的送我可以吗?”
  我着实大跌眼镜——好歹你也是名牌大学一个中层管理啊。
  不过我还是答应了他,心里只想拜托你打开空调。
  “爸爸,好热啊,把空调打开吧。”莫拉在后面丫声丫气地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