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40节作者:
小禅GF 日期:2016-06-23 12:41:18
第二十章 一个人也要出发
(一)
有时候我很感兴趣,印度人说的话,到底有几分诚信度,所以每次他们跟我承诺了一些事情,不管轻重缓急,到了时间我一定要回访他们,看看兑现的概率有几成。这虽稍显得有点恶趣味,却也是研究印度不可或缺的视角。
经过将近一年的统计,我得出了结论——除了生死攸关的必须学习必须考试必须上班必须结婚之类的大事,其他的事情说了和没说差不多,尤其是以下几个重灾区:旅游、请客、还钱、售后服务。但凡是私人性质的或者不是必须马上做的,这一年,所有的人、所有的话,一次也没有兑现过,兑现概率为0%!
为了证明这个0%的结论有效,我在暑假伊始再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按照之前和桑迪普的约定,在婚后,应该归还我五千卢比了,于是以要去第乌旅游为由,请他还钱。他当时还在学校正常工作,却说马上要去果阿度蜜月了,手头紧,说好回来一定第一时间还钱。我说没问题,但希望不要再次食言。
接着,我联系了安布尔,他之前说好的,我去第乌之前要通知他,他很有兴趣和我同行。当时他说得口若悬河,要自己开车、开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到达、到了第乌有人接待、吃住不愁、其他花销大家分担。越说越起劲,仿佛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当时嘴上答应了他,心里没当成一回事。
不管怎样,出发前一天,我还是出于礼节问了问安布尔还去不去(其实不问也没关系,估计已经忘了),安布尔说:“啊,不好意思,工作太忙,不去了。你联系一下阿巴迪耶,他还是想去的。”
阿巴迪耶在我们前往阿嫩德的路上听说了我们的旅游计划,当时也是兴高采烈,说一定要叫上他。于是我联系了阿巴迪耶,他说:“母亲来看望我,最近要搞个家庭聚会,所以不旅游了。”
既然一切反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也就顺其自然了。
然后我又找到了尼廷,这位老板放过我两次鸽子,这次我要看看他怎么说,于是我再次来到了他的店铺。
这次的格局稍微有点不一样,除了他和他的员工外,还有两个特殊的人:尼廷的妻子和儿子。
他的妻子叫做雅西卡(Yashika),应该说还算漂亮,不过她妆画得很浓,反倒掩盖了她的素颜,而且和很多印度女人一样,在生孩子之后,开始微微发福,在美女如云的印度就显得一般了。
他的儿子叫做克里斯(Krish),不到四岁,特别可爱,模样像是西方的孩子。按尼廷的话说,印度人刚生下来都是西方人的样子,长着长着就成印度人了。克里斯踏着一辆脚踏车在走廊上溜来溜去,刚开始看到我很害怕,后来经常见面,就很我混熟了,不怕了。
听说我要去第乌,尼廷表示:“谢谢兄弟你还这么信任我,这次我敢跟你签协议,你说去哪我们就去哪,再放鸽子不是人。”
我说协议就不用签了,我相信你,咱们三天后就出发。
雅西卡听到我们的谈话,见我们要去海边,连忙从后面一间办公室里跑出来,说她也要去。
我说:“欢迎欢迎,我很乐意跟印度的一家子一起出去渡假。”此话没有丝毫的虚伪,任何国家的最小组成单位都是家庭,透过家庭可以以小见大,而他们是我当时认识得最完整的印度三口之家。
尼廷却毫不留情地推掉:“他们不去,就我们两个男的去。”那脸色中带有不屑、不悦,甚至厌恶,让我无从置喙。我不禁思忖是什么样的隐情让尼廷变得这样戾气丛生。
第二天,尼廷如同例行公事一般给我打电话:“实在不好意思,还是生意太忙太忙,走不开,反正你假期有三个月,等到七月初,我说什么都和你一起走。”
我说:“没事没事,我已经习惯了。”
如果要计较他们的食言,那就一个朋友都没得做了。
这个0%的记录仍然没被打破,我倒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这几个食言的人还是促成了我的旅行——我深知一旦开始了他们言而无信的坏毛病,这种坏风气就会不知不觉成为自己的习惯。因此在这个毫无诚信的国家生活,我还是依旧坚持着言出必行的风格。
我果断订好了往返第乌的汽车票和酒店,踏上了孤独的旅程。
日期:2016-06-23 14:38:57
(二)
比起大家耳熟能详的普吉岛、巴厘岛、济州岛乃至马尔代夫,印度的海岛显得很不出名,但这不代表印度没有美丽的阳光沙滩。比如第乌、达曼、果阿等地都有着非常迷人的海滩,只不过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坐拥数不清的旅游资源,却在旅游开发上非常落后于时代,才使得我们很少看到旅行社主打印度的线路。不过这也有好处,这些岛屿和海滩没有被过度商业开发,保留了原滋原味的风貌,也绝对不会人满为患。
我之所以选择第乌作为假期首站,就是考虑到第乌虽然不是旅游首选,但是离我们近,容易成行。我的预计是,万一那些个同事和尼廷都放我鸽子,我就必须自己出发,而印度天天都是春运,临时抱佛脚肯定买不到火车票,只能坐大巴,因此从近的地方练手比较好。当然,近也是相对的,第乌虽然尚未出古吉拉特邦,但是按照印度的车速来算,我估计要开十来个小时。
结果我的预测全部应验,鸽子一只都没有少,我只好在印度第一次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人生地不熟,挑战是必然的,不过正因为如此,在交通中经历的故事,往往比景区本身更为精彩。
印度人不诚信不守时的坏毛病还是有好处的,比如我去赶车的时候就迟到了,但也不会错过车。迟到的原因是去车站的那个三轮车老车夫也是个不靠谱的人,我给他留足了一个小时十分钟载我去车站,上车之前跟他说好了车站的具体地址,有好心路人用古吉拉特语给他写在一张纸上,我还用手机地图作了标记给他看。作为一个当地车夫,话也听了,文字也读了,地图也看了,却还是找不到那个车站,一路停车打听方向共计十来次,每次遇到岔路口就极其没有自信,一定要下车去和路人扯上两分钟,让我一度怀疑他到底是要载我还是要卖我。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后一次十字路口,我实在忍不住了,他刚要下车问路,我叫住了他,指着前面说:“过街右边就是车站,你看不到吗?”他干笑两声说,哦哦,到了,到了。
下车以后,他望着里程表不知道该收多少钱,一会儿说125卢比,一会儿说400,一会儿又说125……自己搞不清楚就叫来一个路人又是当翻译又是当计算器,可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我想到大巴快发车了,就抢过他的收费表说:“这439是里程数,对应的是180卢比。”他这才恍然大悟,又干笑两声说,180,180。
就这样,超过了发车时间五分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