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44节作者:
小禅GF 日期:2016-06-25 11:52:21
第二十二章 逃离果阿
(一)
印度的火车果然很有个性。
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上。我之前担心即使手握火车票,到了火车站也不知所措,所有再次麻烦了K は穆甏疑铣怠D闹溃宦飞厦挥杏龅饺魏巫璋颐窃诨鸪嫡靖浇俗远缣萆狭艘桓鎏烨牛俑菰绿ê怕氪犹烨诺亩杂Ψ植砜谙侣ヌ荩淮鸪道矗铣当闶恰U夂椭泄鸪嫡静悴阊槠薄布烊缌俅蟮械恼笳体暮醪煌�
铁轨上满是让人作呕的污秽物,密密麻麻的老鼠在光天化日之下蹿上蹿下觅食,如入无人之境,月台上到处卧地等车的底层人民更是印度从不会缺席的景观。
2A车厢内倒是清洁不少,我的铺位为侧下铺,相当于中国火车的座位那一侧被利用了起来。颇让我惊叹的是,我原以为又要延迟二三十分钟,想不到这一次,火车竟然严格按照计划的上午10:30一分钟不落地准时发车,似乎有一种印度要重新做人的觉悟。
一会儿,一个老头子来查身份证,我给晃了一下护照,他都没认真看,就说OK。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人家说买不到票可以上车后贿赂检票员。
印度火车的开放性还表现在不关门上,有兴趣可以走到两节车厢的接头处,拉好扶手把半个身子探出去感受呼啸而过的刺激,我试了一下就赶紧缩回身子,心里总有个阴影背后的过客会一脚把我踹下去。每次快到站时,那些乘客就堆在车门处蓄势待发——无需等车停稳,只待月台与脚同高时,就踏着凌波微步离开了火车。
铺位上有布帘,我不打算和车上的印度乘客闲聊,所以一拉到底。除了吃饭,就这样与世隔绝地待了二十个小时,第二天凌晨六点抵达了果阿的马尔冈站。
在保守封建的印度,小小的弹丸之地——果阿邦,完全是个异类,这和它的历史有关。从1510年被葡萄牙殖民起,到1961年回归印度,这四百多年的历史,给果阿打上了鲜明的西方印记,域内基督教堂林立,冲击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这传统两强。更奇特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俄国人选择逃离寒冷的俄罗斯,把定居果阿作为一种潮流。如今的果阿,街上到处可见俄语招牌。
海滩、印度教、耶稣、葡萄牙、俄罗斯,这些元素纷纭杂糅,拼凑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果阿风情。这灯红酒绿、意乱情迷的果阿,正在以叛逆者的形象,逃离着印度。这种叛逆感如此鲜明,以至于我甚至在晚餐时点到了我在印度吃到的唯一一份牛排。
在海边虚度了一日,第二天我按照计划,要去Baga海滩纪念我的“大日子”了。找酒店老板询问车费,他拿出一张过塑的表格,上面显示:到Baga海滩要1600卢比。
和印度惯常的交通价格相比,这价格实在高得离谱,但我不懂公交路线,勉强认了。我等了十多分钟,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那司机要价1300卢比,我犹豫了一下,他说:“朋友,别想了,除了我以外,没人给你这么便宜的价格。”
南印度的司机,不但英语很好,看来心理学也不错。我的心思被他猜中了,确实,很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庙了。看看天上毒辣辣的太阳,这四十多度的高温我也早已难耐,走吧。
我在路上问他:“我很好奇,这里怎么到处都是俄语?”
“唉,光有俄语,没有俄罗斯人,又能怎么样?”他叹了口气说,“果阿没落了。我们果阿本来有好几万俄罗斯人定居,每年还有十多万俄罗斯人来旅游,我们出租车司机主要就靠拉俄罗斯人维生。卢布大量贬值以后,来果阿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少,生意清淡……你看街上那些**,价格越来越低。以前她们一天最多可以赚七八百美元,现在可能一单都接不了了。”
“什么都这么贵,你们司机收入也不低吧?”
“我们的车都是公司的,底薪只有六千卢比,外加点小费,你说呢?我在马尔冈还开了一个小店,每个月还有五千左右的利润,这就是全部。”他给我看破裂的手机屏,“如果去换掉这个手机屏,这个月我和我女儿就有一个吃不饱。”
他女儿在一所神学院读初中,每年学费要两万卢比;而妻子是个护士,在孟买工作,月薪一万五。“她很节省,每个月还要给我寄五千回来。她总是说生活很好,不用担心,可那是孟买啊……物价还在每天飞涨,俄罗斯人却越来越少。这就是果阿,每个人都在挣扎,艰难地过一天算一天……”
汽车在马路上一路向北,路过一个教堂时,司机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
“你是基督教徒?”我问他。
“是的,我叫西蒙(Simon),信仰耶稣。”
“这不是个印度名字吧。”我说。
“对,是个葡萄牙名字。果阿有很多人都起葡萄牙名字,比如‘佩德罗’、‘安东尼奥’之类,很多人都信仰基督教。现在果阿大体上有七成信印度教,三成信基督教,穆斯林受不了,都搬走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寺庙和教堂,但看不到清真寺。”
西蒙依循着基督教的惯例,每周日去教堂做一次礼拜:“四十多年了,除了有两次住院,从未间断。不过,这一切都要结束了,我明年就要离开果阿……准确地说,是逃离果阿了。”
“你要去哪里?”我以为他会去一个更好挣钱的印度城市,他却说:“英国。我移民的手续已经差不多办好了,明年就可以前往英国定居。”
“恭喜你!你怎么做到的?”我顿时心旌摇曳。
“果阿人喜欢移民英国。我有个哥哥就在英国当厨师,一个月可以挣1500英镑,日子还不错,所以我通过他的渠道也办好了移民。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我舍不得印度,更舍不得果阿……可是没办法,这里已经没有生意,我还留下干嘛?”
“你太太呢?还有你女儿,也一起去吗?”
“她们的移民手续还没有办下来。我先去,等女儿读完高中,我想也差不多了,我一定会把他们都带到英国去的。”
他用那个屏幕开花的手机接了一个长长的电话,是用当地的孔卡尼语讲的,待他电话打完,深深一叹,表情落寞。我没问他缘由,因为到达我的目的地了。
我支付了1500卢比,含两百小费,他接过说:“谢谢你,那个……我还没问你,你来自哪个国家?”
“我来自中国。”
“中国?太好了!”他有点儿转忧为喜,“你等一等,麻烦你教我说一些中国话!”
他找补完钱,在车里找了一本本子和一支笔,说:“今年俄罗斯人特别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游客多了起来。如果我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生意就会更好了。”
“因为2015年是中国的‘印度旅游年’啊。”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咱们元首互访,两国的关系正在变好,你不知道吗?没问题,我的工作就是来教印度人说中文的,我教你。”
我用拼音把一些简单的寒暄、交通、数字等用语给他写在纸上,他如获至宝地说:“太谢谢你了,你什么时候走?我来这里接你。”
“不用了,你家在马尔冈,离这里太远,我到时候会自己去车站的,祝你们全家幸福”我跟他握手道别。
乌克兰危机、西方封锁、卢布贬值、中印关系升温,这些本来离我很遥远的新闻,突然都联系到了果阿身上,带给了我和这位叫西蒙的司机这样一番奇特的缘分。
现实的果阿,和传闻中那个梦幻的乐园相比,确实没落了。我看着西蒙的汽车绝尘而去,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基督教谚语:“上帝只会帮助那些自助的人们。”
我们中国人也说:自助者天助。西蒙,唯有逃离那割舍不掉的过去,你全能的上帝才会重新赐福人间。
日期:2016-06-25 18:18:39
(二)
到目前为止,果阿之行一切安好,我就快要实现我果阿旅行的意义了。我把果阿之行看作是一场自己感动自己的励志大戏,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几乎颠覆了我的三观,甚至让我开始怀疑人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