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这段话,很多人强行为尧洗白,于是将其翻译为“舜接受尧的安排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感到迷惑”。且不说这么“意译”这段话大家累不累,拜托,尧舜那个年代哪有这么丰富的联想力,人家说大麓、烈风、雷雨之类的大概就真是表面上的那个意思吧!
那么尧真是这么想通的吗?
一千多年后,一本叫《竹书纪年》的簿子在战国的魏国成书,里面有关尧舜禹禅让的观点就非常受今天的翻案党们的青睐。上面说,尧是被舜囚禁才没有将领袖地位传给儿子的,舜是被禹流放而最后死在了外地(“尧幽囚,舜野死”)。对此我只能表示,只有整天想着宅斗宫斗的小男人才会这么理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是的,尧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人物,他错误百出,又各种心机。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一开始尧也是从一般贵族开始而崛起成为最高领袖的,当年自己的上台就是顺乎群众的意思,现在他在位了这么多年,也已然认识到了舜在人民心中的强大号召力,所以萌生退意是非常正常的——所谓天意,不过是个偶然机会罢了。就算他真要把权力宝座让给儿子,自己儿子能坐得稳吗?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两点:一,参考后世的游牧民族历史,他们确实存在着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领袖继承制度,所以尧不传位给儿子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这是任何民族在早期发展阶段都可能出现的政治情况;二,那时候的人本来就是很迷信的嘛,就是今天的我们看到一个人不断出意外却毫发无损都会感叹“吉人自有天相”,然后舜居然又天生长了双伪写轮眼,你说尧他惊奇不惊奇!
所以尧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我已经老了,虽然还没有死,但是未来终究是你们的。既然如此,那舜,我就把一切交给你吧!
这一刻,放手的尧比不放手的他更加伟大;
这一刻,尧终于升华为了真正的圣人。
日期:2015-10-07 02:58:32
012、舜的烦恼
最近舜很烦。
尽管尧将领袖的位置禅让给了舜,但是政坛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变幻莫测的。退休一把手向来都是一个让新领导头疼的角色,谁能保证这个尧这个老领导不会在舜的后面做些扯皮的事情?
再加上舜上台前便打掉了太多的大老虎,这每一只老虎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家族支持,所以现在舜的身边还是跟之前一样危机四伏,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谁谁谁的亲戚给干掉呢!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舜如果怕死,就不会做那么多雷厉风行的事情了:他是条汉子!但是汉子也好伪娘也罢,要解决实际问题,还得靠能力而不是品质。现在摆在舜以及整个华夏族面前最大的威胁仍然是那个东西——大洪水。
因为政治上的好坏不可能改变大自然的变化,什么“天人感应”从来都是扯淡,人类只可能以精诚之团结来应对灾难,不可能说什么消弭灾难。即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最成功应对办法也不过是用雷达提前预测一下台风,然后早些逃命回头再来清场。就是地震,有哪个国家敢说能完全预料地震的产生?
舜所处的时代没有任何高科技预警系统,再加上前几任水利工程师的坑爹,所以大洪水在他这个时候应该是非常之严重的了。八恺八元什么的可能有点出息,但也仅仅是在人文社会领域的出息。就是在今天,面对洪灾,你让美国总统中国常委们一起上有多大用处?还得要专业人才镇场子才行啊!
为了应对这全世界人民都在suffer的灾难(据说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时代冰川融化所致,太高端了咱不懂),舜未尝没想过要继续搬家到别的地方居住,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精心思考后他还是决定就地解决洪水问题:扬汤止沸是不行的,要弄,咱就弄大点,釜底抽薪地将问题给解决掉!
于是舜重组了一支治水团队,而这支团队的领袖,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禹同志。
禹是鲧的儿子,据说鲧被杀的时候肚子被搞大了,尸体三年不腐。后来人们将其肚子剖开,其中流出了一个熊孩纸,这便是禹了。
这个传说当然不可信,但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禹大概从小就跟着老爸一起治水,所以积累了比别人更丰富的经验——近代以前的所有科学都是经验主义科学,谁经验多,谁水平高。而且现代研究已表明,年纪越小,学习能力越强。耳濡目染的禹在成年后大概已经展现出了对水患的惊人理解能力,成为了新一代治水团队的领导人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但是舜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下这个决定啊!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亘古难弭的仇恨。如果禹非要替父亲报仇,那大家也都不好说什么。舜说:我没让你受牵连。禹说:我爸是你杀的。舜说:我提拔了你。禹说:我爸是你杀的。舜说:我让你领导治水。禹说:我爸是你杀的。
如此下来,会不会最后演变成这样的情况——舜说:我把宝座让给你,这总行了吧?
禹说:我爸是你杀的。
宽容,是一种勇气。宽恕,更需要勇气。
假如舜因此而不提拔禹,没人会说什么,相反还可能觉得领导英明,毕竟禹他爸就是治水失败了,老子狗熊儿傻逼也是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事情。但是舜慧眼识珠地发现了禹的才能,最后更是为了国计民生而将其提拔到了那么重要的位置,这才是一个真正英明的领袖!
禹,能做的我都做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本事吧!
日期:2015-10-07 03:02:24
013、时势与英雄
传说告诉我们,禹治水十三年(或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史书的记载已经逐渐趋向正常,因为在此之前动不动就是谁谁谁活了几十上百岁的记载,一看就不靠谱。我现在突发奇想一个这样的观点:难道那时候的中国人是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计算时间的?在一个天文历法水平还很低下的年代,伟大的玛雅人都会把世界末日的时间算错,咱们老祖宗算错地球公转周期是不是也有可能呢?
如果这样的话所有历史上的故事在时间上的夸大也都可以理解了,所谓黄帝活了111岁,其实就是几十岁而已。至于犹太人动不动就几百岁的记载,是否是天文算数错得没谱而得出的结论,比如将每三十天算作了一年?
扯远了,回归主题。
禹治水的办法,根据流传下来的传说,是改封堵为疏通,即不断地通过修挖人工渠道分流引走洪水。这个办法显然是很科学的,但是为什么之前的水工们没有想到?
首先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正常思维使然,洪水来了用水坝挡住,这是很容易想到的,而分流引渠的思维则就没那么的直接。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分流所需要的人力是绝对大于筑坝的——修水坝,你只要堵一个点,而分流却要挖出一条新河流出来。就算是在今天,全国世界各地建水坝的新闻用心搜一下还是可以搜到的,但是挖一条运河?你莫不是在逗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