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二十四史》
第32节

作者: quanyanyyy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乎,汤迁九鼎于亳都,“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今后之天下,乃我大商之天下也!
  一个崭新的王朝,开始在东亚大陆冉冉升起……
  日期:2015-11-13 15:08:04
  060、新朝气象

  咳咳,新朝是新的朝代的意思,托王莽的福,每次用这个词的时候都要淡腾一番,大家不要被绕进去了。
  通过前面的文字大家也看到了,商朝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看着不像是什么武装夺权,反而近似于做生意。投入、产出、投入、产出……这也倒是真的符合商人的民族习俗。同样因为如此,汤在灭夏之后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也是异常的精打细算,从而成为了后世新政权初建的表率:小子们学着点,这,就是改朝换代后该做的事情!
  将夏朝贵族和夏民分离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了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贵族们不是。想当年夏王室一家人几乎都被寒浞斩尽杀绝了,但少康二十年后便成了一条好汉,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夏民们的支持。正所谓为后羿带路的是夏民,为少康带路的也是夏民,东夷族无法在人力上对抗华夏,最终遭遇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汤不能重蹈这个覆辙。
  之所以商朝无法将夏民赶走,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对方人多,而且应该是多得可怕的那种。根据历史学家推测,夏朝时期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00万以上,就算除去那些商朝的铁杆,那也会剩下一个庞大的基数,所以汤不可能一次性流放这么多人。至于商人有多少?我们今天无法知晓,但通过模拟,我们也可以窥伺个大概。
  战国秦杀赵兵和秦末楚杀秦兵时双方的人数对比约在1:3左右,杀人当然比流放要简单粗暴,因为流放是要考虑到对方反抗的(汤当然不可能将夏民全体埋了,那就是作死了),所以我们还要参考一下汉末董卓逼迫洛阳人民迁都的案例——当时双方人数对比应在1:5以上,那商朝的男丁估计不及夏民(或者说只是夏都,而且主要也是防范他们的男丁)的五分之一。再加上华夏早已取得了对东夷的政治文化优势以及夏朝还有很多子城邦,所以商夏的人口对比大概远在1:5以上。

  如何解决这个麻烦呢?
  商人们最后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夏都斟鄩(音“真寻”,真的寻找到了龙?)附近建立了一个叫西亳的城邦作为新首都,以此来监视夏民,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商族是因为人少才不得不这样做,而像西周建立后就有本事建立两京,这个办法也被历朝历代沿用了下去,所以我们看中国历史长时间有长安、洛阳和北京、南京两个首都组合出现,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此外,汤还命手下一个叫咎单的作《明居》,大约就是习俗法之类的东西,以此来约束国民——东夷早有皋陶作法的先例,商人商业发达,大概契约文化也比较浓厚,所以制订出来的法律应该也不赖。
  而法律之外,汤仍然不忘本族人民优秀的迷信传统。他改正朔(重新制订历法),易服色(之前夏朝好像以青色为上等服饰的颜色,商人则崇尚白色……我怎么有种天天哭丧的即视感,果然是敬畏鬼神的民族?),作五祀八政(一堆仪式性的东西,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都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卓越成果,相当于精神上的剃发易服。总之就是尽量消除两族之间的界线,以此来达到天下“大同”。

  总而言之,汤坚信,困难是存在的,但前途更是光明的,看着这一片咸与维新制造出的新朝新气象,他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汤是个厉害的人物,既无愧于“智谋无双”四个字(根据地、白区两条战线安排得整整齐齐),又当得起“坚忍不拔”这个词(深入龙潭虎穴,没完没了地装孙子),换个人与他易地而处真未必能做得如此完美。但是他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所奠定的这份事业,真能换来子孙后代的永久安宁吗?

  历史的打脸,即将到来……
  日期:2015-11-14 10:27:13
  061、二代危机
  翻遍史书,基本上历朝历代都要遭遇一个二代危机,闹腾出各种好戏出来。不信,让我们一个个数一数:夏(从启算起)二代太康、周(从武王算起)二代成王、秦二代胡亥、汉二代被吓尿、魏二代曹叡、晋二代又是一个逆天白痴、隋二代浪子、唐二代玄武门、宋二代烛光斧影、蒙古二代监国死(从元朝算起未免不厚道)、明二代失踪、清二代……管他是皇太极也好还是顺治也罢,不都跟多尔衮没完没了?

  二代之所以容易出问题,我们在太康失国那一节讲过一部分——但凡是二代,本人大多没参加过集团的创业,所以不懂起家的酸甜苦辣。而除此外,每个王朝建立的时候都有着一堆“历史遗留问题”要处理,主要表现为前朝的太子遗老,或者本朝的开国功臣元勋之类的。我们看上面那个名单里“业绩”不错的二代们,比如大孝子李世民、好弟弟赵匡义,都是和一代一起打过江山的,能力不能力暂且不谈,至少镇得住场子。

  大家不服周成王很自然,我跟你爸爸打江山的时候你还是个娃娃呢!对于你,咱们跪拜是跪拜,可是谁真当回事呢!但是大家敢不服李世民吗?别的就不说了,当年你起码是当众给我磕过头喊过主子的,那就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礼仪了,你说你跪小孩子是闹着玩大家信,跪个大老爷们甚至娘们(木有不尊重女同胞哈,这是封建遗毒的叫法)也说是玩笑,谁信呐!然后你现在再说要造反,羞不羞呢!

  商朝同样出现了二代危机,而且还很严重,严重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伊尹放太甲”事件。在说此事前,我们照例要将“时代背景”交代一下。
  传说汤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丁、外丙、仲壬(你早该想到是一群甲乙丙丁了)。这三兄弟的故事非常混乱,大致可以确定的是,老大太丁在爸爸汤死之前就挂了,接着就出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
  版本一:汤的王位本来是要传给太丁的儿子、也就是汤的长孙太甲的,然而因为太甲年幼,所以上头决定让外丙、仲壬先登基。不过这两哥们加起来也只活了六年时间,于是王位又顺到了太甲手上。
  这本是正统的版本,受到了包括《竹书纪年》、《孟子》和《史记》的三大牌著作的支持。

  然而挑战也是既大且多的。
  首先这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风格,那就是喜欢洋洋洒洒地夸夸其谈,文章太过“完美无缺”。先说《竹书纪年》吧,战国时代距离五帝两千年,结果这本书帮你把时间轴确立得完完整整,打死我也不相信他有这个本事。孟子和《孟子》的文章结构非常严谨,尤其十分喜欢用排比句,然而学术问题向来都很难排比好,不然元素周期表就不是那个卵样了。至于司马公公,我们都知道,笔下的人物很生动,但究竟有多少是他老人家自己原创的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