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51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今站在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中,我看到的不再是那个任人嬉笑怒骂的荒唐阿三。当印度人民的怒火在这里点燃,分裂的小象也就此凝聚成了一头觉醒的大象,必将以更加独立、庄严的姿态,思考自己的未来。
  圣雄甘地、穆斯林联盟真纳、国会之星尼赫鲁,他们根据古老印度的非暴力思想,一起筹划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那是一个人杰辈出的伟大时代,他们最终创造了历史。
  于是印度人民欢呼雀跃,开始憧憬,赢得了自由之战的我们,将去向何方?
  这个答案,也可以在阿姆利则找到。
  日期:2016-06-29 13:34:14
  (二)
  从阿姆利则城区一路向西,是一条笔直的公路,行二十多公里,就来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穿过边界,对应的巴基斯坦边境城市是拉合尔(Lahore),每两周,就会有一辆班车从阿姆利则开向拉合尔。
  如果没有那扇著名的门,一路拉着风唱着歌从阿姆利则驶向拉合尔,那感觉绝对是从北京朝阳区开到通州区,还不堵车。
  就在两座城市中间,有一个著名的小镇,叫做瓦嘎(Wagah)。每天在阿姆利则的酒店门口,总有些人四下喊着“边境、边境”,他们要去的就是这个地方。这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唯一开放的陆路边境,一堵墙、一扇门把两个国家隔开。两国政府很有意思,不但把此地开放给游人,而且还会每天傍晚在这里举行滑稽的降旗仪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仪式在六点整开始,我们提前了两个小时出发,在酒店外面遇到了一堆火三轮车夫正在抢客,差点大打出手。有一个车夫非要拉我们上一辆已经坐了七个人的车,我们挣脱开车夫回到酒店,本想让大堂经理叫一辆出租车,但印度的出租车不会大街小巷到处跑,只能预约,不能保证时间,所以我们犹豫了一下,又去找三轮车。
  我们不缺钱,犯不着和他们挤,便单独叫了一辆。两百卢比“包车”立刻出发,让其他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然而我们跟快就发现我们又被坑了,一路上,无数辆汽车超过我们不说,那群人乘坐的三轮竟也后来居上。赶超我们的时候,他们的车夫还故意放慢车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朝我们挑衅。尼廷问:“你为什么不开快一点?”车夫说:“车有问题还没去修,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再快的话轮胎会飞出去。”我立刻感叹你不会是猴子派来故意整我的吧?

  我们开了五十分钟才行完了二十公里的路程,好在我们提前了两个小时出发,还有时间。在一个边境停车场,我们不能继续前进,得步行接受层层安检。各种交通工具都停在这里,把此地堆得人满为患、飞沙走石,我感觉呼吸都困难了,直后悔没带口罩。路边居然还有不少印度人在买小贩的烤玉米,若无其事地大快朵颐,仿佛要去和巴基斯坦干仗,吃完人间最后的晚餐赶去投胎。
  烈日下的长队让人绝望,所幸旁边有一条外国人专用通道,拿着护照就可以不排队直接安检,进去以后还可以凭护照上外国人专用看台,否则凭这人流量,只能被隔在外面翘首以盼了。这本是个好消息,我却感觉被五雷轰顶,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个规矩,没带护照出门。
  这一天很可能是我这一生唯一可以看这个边境仪式的机会,难道就要这么草草收工吗?
  尼廷却说他有办法,他来到第一个关卡的守卫处,交待了我的身份,被对方拒了几次以后软磨硬泡。印度人不知道是真善良还是真傻,这么敏感关键的边境,他是一个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人,面对一个号称中国人的无护照人士,居然被软磨硬泡后妥协了,不但放我过去,还放走了尼廷,于是我们很快完成了安检。
  第二关卡更加严格,因为它决定着你是上看台还是当夹心饼干。只有两种人可以上看台:一是外国人,二是提前签约的印度游客。
  我又一次被拦下来。尼廷还是说:“没有关系,你就赖在他面前,其他交给我。”士兵死活不放我过去,我就站在那窄窄的通道挡着一拨又一拨的外国人和签约游客——这行为要换在中国,保准已经被抓起来了。我自己都嫌丢脸,不断说:“算了算了,我就在外面看吧。”尼廷说:“你不懂印度人。”

  于是,他再次故技重施了那一套软磨硬泡。那士兵不耐烦,想对我说什么,却发现自己英语太次,造不好句子,于是口吃了两句我听不懂的短句以后,似乎要放我过去。我生怕他改变主意,立刻拔腿就走,尼廷却被拦在了外面。
  此时的情况是:我和尼廷已经进入了两个世界,在茫茫人海中无法再看到对方。而边境处甚至没有印度手机卡的信号,我不敢想象,我一会儿该怎么和他汇合。
  我之前喝了很多水,想找个厕所解决一下,却发现只顾着赶路已经路过了厕所——如果要回到厕所,就要再经过那个士兵处。不可节外生枝是我的原则(虽然时时都在节外生枝),所以我不能回去,只能往边境一直走看看能不能找个隐蔽的地方“印度式如厕”。刚绕到一颗树后面,还没打定主意,手机响了,我中国电信的卡收到了数条短信。
  “中国电信祝您巴基斯坦旅行愉快!”“避免前往敏感地区及人员聚集场所……自我保护……”我赶快退了回来,三急问题还是先搁置了。

  正打算去看台,前面又出现一个巡逻士兵,我怕又被检查护照,不想和他正面接触,正巧旁边来了一堆印度旅行社的游客,我混在里面终于上了看台。
  看台分两部分:印度人的看台虽然大,却人山人海;外国人看台虽然小,倒还有许多空位。我当然上外国人看台,旁边坐着一位新西兰女士,见我大汗淋漓,主动借给我扇子。还没扇凉快,尼廷居然窜到了我身边,我惊呼:“你怎么进来的?”他得意地说:“我碰到一个士兵,恰好是我的客户,他派专车把我接过来了。”
  我说你生意够大的,这里也有你的客户?他说:“我的朋友遍布印度,四部手机里一共存了六千个电话。”
  啥证明也没有的我们两人竟然可以在敏感地区一路混到VIP席,这奇迹也只有在印度才会发生了,所以特此笔墨记录。最后尼廷总结:“不能用常识去衡量印度人,做了那么久的生意,早就把印度人看透了。”
  说得真好,正如我无法用常识来理解你。
  不过尼廷没能得意多久,没过几分钟,又来了一个士兵,他目光如炬,从众多肤色杂乱的外国人中准确地搜索出几个蹭外国人看台的印度人,把他们撵回了印度看台一侧,包括尼廷。
  呵,尽管你的生意无远弗届,也不至于人人都是你的客户吧。
  日期:2016-06-29 17:52:59

  (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