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56节作者:
小禅GF 在听完那一个半小时回肠荡气的演讲之后,所有的毕业生欢呼雀跃,他们纷纷起立,甚至站在座位上,把手中的书、本子、书包、衣服齐刷刷地抛向空中,这是对过去所有压力的释放,也是对于未来人生精进和国家崛起的呼唤。一个崭新的世界,即将对他们张开怀抱。
日期:2016-07-02 12:36:52
第二十八章 八月围城
(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大约诞生于距今三千年前的早期吠陀时代的晚期。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次大陆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被征服,为了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印度社会逐渐分化为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对应神职官员、武士阶级、商人和平民。在这四个大种姓之下,分化出无数的亚种姓,彼此恪守本分,不可僭越行事,更不可互相通婚。
这已经很不平等,更残酷的是,有一部分人,还游离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又叫“达利特”,是地地道道的“贱民”。这类人被看作是不洁之人,断不可接触其他种姓成员,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依靠清扫、依靠焚尸、依靠乞讨。
于是,每一个印度人,从他一出生开始,他的姓氏,就已经注定了他一生的阶层和走向。
如同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印度漫长的古代史中,种姓制度与印度教教义相互交织,长期禁锢着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这样画地为牢的思想枷锁,对于印度社会的整体稳定、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有正面的意义。如果没有种姓制度,那么印度历史无疑会全部改写,甚至印度文明还能否生存,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点,只需看看哥伦布胡乱命名的印第安人便可一知——他们拥有同样的名字“Indian”,文明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然而时至今日,平等和自由的潮流已然不可逆转,印度既然选择了西方宪政的道路,种姓制度就更显得与新印度的追求南辕北辙。印度宪法明确废止了种姓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主动遗弃了它。当我走在印度的大城市,看着那些南来北往的人群,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街头并无二致。在工作学习中,人们知道彼此的姓,却并不一定了解这个姓归属于哪个种姓。人们淡忘了它、不再提它。我只看到有一次,在“探索印度”的活动中,人们闲来聊天,一个记者偶然提到自己是婆罗门,对方小小地吃了一惊。
那个研究印度语言的莉塔教授,对于种姓制度也有深刻的研究,全IITGN只有她,可以从对方的姓氏判断出他的种姓,却仅仅限于学术研究,待人接物并不厚此薄彼。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我刚来到IITGN第一次和莉塔交谈时,她指着一个名单,向我介绍学院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出于中国人的习惯,喜欢了解一个人的全名,问他那么某某人的姓怎么读,她却敏感地问我:“为什么你对他们的姓那么感兴趣?”我想起了种姓制度,不再询问类似话题。但她是我认识的人当中唯一有稍许敏感的人,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印度人并不排斥按照先名后姓的顺序,像欧美人那样介绍自己的全名。
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种姓制度的色彩已经淡化了太多太多,但是,它真的一去不返了吗?
当我们穿着耐克、吃着麦当劳、玩着iPhone、看着《蝙蝠侠》时,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很容易用自己所处的阶层观照着世界,可正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印度广袤的农村中,还有数以亿计的成员拥有着和他们一样的国籍,却无法踏上这个国家进步的航船。请看下面一则参考消息网的报道。
印度兄弟考上理工学院 却因贱民出身遭村民攻击
台媒称,印度一对兄弟考上最显赫理工学府印度理工学院,获省长表扬后,却因贱民出身而遭村民掷石攻击。现在,当局出动1组警力在住家站岗保护。
台湾“中央社”6月23日报道,2015年印度理工学院(IIT)联招日前放榜,北方省普拉塔加尔县里华拉甘吉村一对兄弟布里吉希、拉朱总成绩分居420、167名。
逾130万人报名2015年考试,2.6456万人成绩合格,将争取20所IIT和印度矿业学院共1万多个入学名额。
年龄分别是19、18岁的布里吉希、拉朱出身贫寒贱民家庭,父亲是领日薪的临时工。一家人前天获北方省省长阿克希莱希·雅达夫接见表扬。
原本该是村里之光的两兄弟从省会勒克瑙回到村落里,不料当天晚间住家就遭身分不明人士掷石攻击。地方执法当局知情后,立刻派出6名员警保护这个家庭。
他们的父亲沙罗吉说,从他父亲那一代、他自己、再到下一代已忍受部分村民歧视多年。尽管如此,对于因儿子考上IIT而遭邻居攻击,他仍感难以置信,“得到几乎全村喝彩,我们在自己村子里却感不安”。
印度独立后在法律及一切政府作为中,严禁种姓不平等。但社会各角落的种姓阶级观念牢固依旧,影响和制约社会进步。种姓制度仍是印度现代化的一大阻力。IIT则被视为印度社会和经济流动最重要途径之一。
……
这个事件,就发生在2015年,也只有当他们牵涉到了印度理工学院,才能获得新闻的关注,所以不难想象,在那些我们和印度主流都看不到的角落,种姓制度的余孽仍然根深蒂固。至今,仍有那么一些“贱民”,在部落中担任着清扫工作,他们在烈日下佝偻着背脊,挥舞着短短的扫帚沉默地劳作,每当有行人经过时,他们就会侧身闪过,避免让行人触碰到他们的影子……
至于那两兄弟,好在有了媒体的关注、政府的介入,才得以免缴IIT入学金并获得奖学金,随后,又有议员和社会人士向他们捐款。印度政府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起大事件,也是政府的杰作,却着实让我哭笑不得了。
日期:2016-07-02 13:56:15
(二)
IITGN的新校园在新学期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使用,然而仅限于部分教室,教师公寓并未竣工,于是,我依旧住在钱德凯达的老校园背面,上课却要去到甘地纳格尔的帕拉吉。校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在两个校园之间开设了校园班车,每小时一班。赶车不算麻烦,但是算上等车和通勤,一来一往却要两个小时,我在印度的第三学期不得不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
2015年的8月25日是一个星期二,临近月底,我的沃达丰(Vodafone)手机卡5GB的流量也用完了,于是我就在官网上订购了价值五百卢比的2GB流量包。按照惯例,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账,然而,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我的卡依旧没有流量可用,我权当这是印度惯常的拖沓风格,也没太在意。
第二天,手机还是无法上网,我的耐心逐渐消磨至尽,于是打算上午去位于老校园街对面的沃达丰营业厅要一个说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