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九皋(一位老民警的破案经历系列连载)》
第36节

作者: 漱心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主任立刻满口应承:“放心吧,您去吧。”接着就给孟天成等人沏茶,王敬轩一边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一边当着孟天成等人的面,再一次向赵主任简单地说明来意,这一次,他说明只是来了解一下李秋水和宋金田的情况,并且请他带他们到李秋水的家里走一趟,他们想和李秋水的家里人谈一谈。
  赵主任面带难色,顾虑重重地告诉他们,他带着丨警丨察去李秋水的家,怕在街坊中影响不好,他告诉他们这个景区门口是村北口,沿着景区办公室,也就是售票处墙外的石子路往上走,连接到公路那里是村南口,从北口往南大约一百米处,路左侧的铁栅栏门就是李秋水家,非常好找,因为别人家都装上封闭式的大铁门了,只有他们一家因为穷,用的还是铁栅栏门。
  孟天成性格很敦厚,对赵主任的胆小怕事未置可否,他让王敬轩留在办公室给赵主任记份笔录,因为他隐约地感觉到他好像和赵主任比较熟了。由他带着靳江、朱明出门去李秋水家。敬轩真想批评赵主任两句儿,告诉他配合丨警丨察办案是每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想:你是谁呀,随便地批评别人,人家愿不愿说是人家自己的权利。谁承想,在之后的日子里,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十年之后几乎遍地皆是。

  幸好说起李秋水家的事儿,赵主任侃侃而谈,看来只要不让他带着去,怎么说都无所谓。也许是全村百十来户的事儿都装在他脑海里,也许是李秋水家的情况在这个村子里真的算是挺特别的,总之赵主任对她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包括李秋水和宋金田是什么时候谈的朋友,什么时候结的婚,什么时候有的小孩儿,什么时候出外打工,始终都说得很清楚。但这些情况王敬轩已经在李秋云那儿了解得比较详细了,多问无益,就把问话的重心引到了他们两个人平常的表现上来。近些天王敬轩很想知道这两口子的所有事情,这是惯性使然,如果想抓获对方就应该尽量多地了解对方,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线索,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说起李东树一家,赵主任是十分感慨,他为李东树两口子深深地鸣不平,因为李秋水和宋金田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就把孩子甩给了老两口,自己出去打工,却没听说给家里拿过多少钱,尤其是宋金田,结婚之后还在这个村子里住的时候就游手好闲,等一出去打工就再没有回来过,不看老人也就罢了,总也得看看幼小的儿子吧,所以他家一直是村子里的穷户之一。赵主任越说越生气,以至于最后将搪瓷缸子往茶几上重重一蹲儿,茶水洒满桌面,杯子也差点被摔坏。

  接着赵主任更加感慨地告诉王敬轩,这老两口真不容易,竟然把小外孙拉扯这么大,却没有过任何怨言,是一对老实得几近木讷的庄稼人。其他如孩子的舅舅、三姨、四姨都对孩子相当好,他们全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世代贫民,平时不招灾不惹祸,不应该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他说,这一家人除了李秋水嫁宋金田之后变得比较尖滑之外,其它的人都是老实人,包括李秋水的弟媳妇。

  王敬轩心想这样的笔录记个十份八份的,对破案的帮助也不大,无非是更加深了对李秋水和宋金田的了解而已,于是就匆忙的收了笔。其实事后总结,他才发现这种对嫌疑人多方位的细致了解,对破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研究犯罪的形成、犯罪时和犯罪后的心理变化等等,甚至对研究犯罪分子的逃跑方向都很有帮助。另外,这些也是研究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事实、客观方面、客观事实的比较重要的依据,幸好笔录记得也并不是很草率,而赵主任的每一句话也深深地记在了他的脑子里。

  因为王敬轩急于想去李秋水家里一探究竟,记完笔录他就告别赵主任,匆匆地往办公室外面走,赵主任送出了门,与王敬轩寒暄着到了院门口,双腿便牢扎不动了,但仍旧热情地又为他指了一遍路径,便立刻转身回了办公室。敬轩踏着缓缓的石子路向上走,石子是用水泥粘住的,不平但防滑,虽有些硌脚,走起来却非常舒服,感觉有按摩脚心的作用。不知这里的村民们的寿命如何,这里山美、水好、空气新鲜,再加上天天按摩脚心,长寿是肯定的,王敬轩这样想着。路两侧的房屋是依着山势而建,这里的人们能将缓坡铲平成院落,再建成坐北朝南的石质房屋来,真是不简单,你看那一间间房屋、一堵堵高墙都是用不同形状的石头堆建而成,仿佛能够看到建房时一个个勤劳的身影。

  日期:2016-06-12 12:39:44

  王敬轩观察着每一户人家,家家都是高墙铁门,让人一看就知道家家都已经富裕了起来。
  李秋水家偏偏和别人家不太一样,果真像赵主任介绍的,是一个比较简陋的铁栅栏门,铁栅栏上锈迹斑斑,有一扇已经倒向一边,到了晚上肯定关不严实,王敬轩可以想象得到关起门来那铁栅栏斜斜的样子。他站在院门口扫视了一遍院内的全貌,院子是正方形,院门在院子的西墙,院墙和房子也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垒起来的,院子不大,只有五六十平米,与刚才他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其他院落相比明显要小,院墙也比其他院落要矮,可院内的土地面却干干净净,不见一片树叶或是些许的垃圾,显然主人经常打扫,因为靠栅栏门边儿放着两把大扫帚很是显眼。石头房共五间,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东侧是两间厢房,既然是就地取材而建,山里的石头有的是,可为什么不建高点呢?王敬轩一边想着一边往里面走。正房对面是个鸡窝,四周围着木栅栏,十几只鸡悠闲地在里面摇摆着方步,靠西一点是个狗窝,一条不大不小的黄柴狗拴着铁链,耷拉着耳朵、夹着尾巴,站直了身子警觉地呲着牙低吼着,弓着腰敌视着他,像是随时要进攻,也像是随时要逃跑。西南角是厕所,东南角是个摆得方方正正的柴堆,整个院落内物品布置得整整齐齐。一条碎石子路打了个弯儿从院门口伸到正房门与厢房前。房屋的房门与门框、门槛都是木制的,正房左门框上面挂着两辫大蒜。

  屋外虽然阳光明媚,但可能是房子矮、窗户上一部分又糊着纸的缘故,一踏进屋里就有一股由于昏暗而造成的视觉压抑伴随着一股潮气扑面而来。让王敬轩不得不在进门处适应了一会儿,才迈步往里走。外屋靠门儿的右墙边砌着一个泥灶台,不锈钢的锅盖扣在铁锅上,灶台上放着一把蔑制的大炊帚,左墙边是一个碗柜,放着锅碗瓢盆,对面是一张矮桌和几把板凳。东屋是主卧,屋内旧桌、旧椅、旧躺柜、旧电视因屋内的昏暗显得更旧。窗子下面是一个用土坯盘好的土炕,把屋子填得满满登登的,致使过人错身都费劲,土炕上是王敬轩小时候能经常见到的那种炕席,上面整整齐齐地堆着一叠被褥。一个灯泡悬在半空,没亮,看那样子亮了也不会给屋内带来多少光明。透过掀起的薄布门帘,王敬轩瞭了一眼西屋,屋里也是一个土炕,被褥不多,想是李秋水等人住处,而现在应该是她们都不在家,没人睡的缘故吧,上面堆着很多杂物。其中就有两个纸箱子,大小像李永描述的那三个小箱子当中的两个。王敬轩对它们多看了几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