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碎月如粥》
第20节

作者: 青葱的樟园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姨这才跟着田文芝一块走进屋里。

  晓东晓斌忙说了声:“苏姨好!”
  就闪到一边去了。
  日期:2016-05-14 11:33:34
  晓斌上次见到苏姨还是王文超被抓走的那天,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现在时隔不到两年,苏姨仿佛就像变了个人。才三十多岁,头上就多了些许白发,眼尾纹有向发际蔓延之势。最主要是精神状态变了,变得像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的,原来的苏姨可是见人都是有说有笑的啊!
  苏姨勉强笑了笑说:“不好意思, 打扰你们吃饭了!”
  毛大年忙说: “哪里的话, 都多年的老邻居了, 说这话就见外了。”
  苏姨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打从老王出事之后, 我一直带着小军住在我娘家。在娘家住长了也终归不是个事。你们也知道我娘家还有小军他舅和姨呢!这不,武斗也结束了,我也打算搬回来住。”
  田文芝一旁忙附和着说: “搬回来好, 搬回来好啊, 这样我们左邻右舍的也热闹点啊!”

  这时, 苏姨似乎有些为难地看了田文芝和毛大年一眼。毛大年和田文芝马上意识到苏姨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忙说:“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你就说, 不用客气的!”
  苏姨犹豫了好一会, 终于咬咬嘴唇, 红着眼睛说道: “老王被抓走之后可受尽了折磨啊!”
  苏姨声音有些发颤, 同时刻意把‘折磨’两个字压低了声音, 像是怕人听见似的。
  接下来,苏姨声调有所舒缓地说道:“最近上面派人通知我说: 尽管王文超的错误性质是严重的, 但考虑到王文超的一贯表现还是忠于毛主席, 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的, 所以决定暂将其下放到江城一中校办农场监督劳动, 以观后效。家属可以每半年申请探视一次。”
  说到这,苏姨抬头看着毛大年和田文芝说:“我想这一两天去农场看看老王, 如果可能的话, 就在他身边照应他几天。他胃一直都不好。”
  话到此, 已不用再明说了。田文芝当即表态说:“你放心去吧, 小军就交给我们了。晚上就让他和晓斌挤一块睡。”
  毛大年补充道:“见到老王替我问声好! 劝他想开点, 保重身体要紧!”
  苏姨连声谢谢后, 告辞出门。
  日期:2016-05-14 11:34:44
  从1966年底到1968年9月,在‘五·七’干校住了一年多的牛棚之后,根据领导班子 “三结合”

  的形势要求,老姜又官复原职, 重回江城市教育局局长的领导岗位。
  回想当初老姜蒙冤受屈,遭了那么多的罪,而今终于摘掉头上的帽子,又一扫精神上的桎梏,太可喜可贺了。
  毛大年闻知此讯后立马拽着田文芝一道上门道贺。当毛大年敲开老姜的家门时,两位老战友四目相对,半晌说不出话来。毛大年默默上前二步,和老姜紧紧拥抱到一起,情不自禁地拍打着老姜的后背,嘴里不断地念叨着:“不错,不错,这把老骨头看来还算硬实,还算硬实!”
  老姜闻听此言一把推开毛大年,故作不悦道:“来来来,咱俩掰掰手腕比试比试,以前你不是我的对手,现在看看我这把老骨头还中不中用!”

  邓姐不知什么时候站到身边,埋汰道:“这老头子,总喜欢较劲,生怕别人说他老了。”接着转身对毛大年和田文芝笑道:“别理他,快进屋吧!”
  几个人进屋落座之后,老姜感叹道:“是祸也是福啊!一年多的干校劳动,日子虽苦点,但自觉也有所得,至少对‘生命无常,慧命永存’多了些感悟。”
  老姜目光这时转向田文芝,说道:“听说你那段日子也被整得够呛嘛。好在都挺过来了。其实,朱峰真正想整的是大年啊。有些话以前不太好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朱峰的确是个小人,他曾多次向教育局,甚至向市委写黑材料污蔑毛大年隐瞒家庭出身,说大年是资本家府上的大少爷。幸亏我对大年的出身情况早有了解,同时组织上也对此做过认真的调查核实,不过是个小店员嘛,哪有什么资本家的事啊!若是按朱峰的阴谋算计,那是不把大年和你田文芝双双都整个七荤八素是绝不罢休的!真是岂有此理!”

  毛大年不无感慨地接过话头说:“事实证明害人者必以害己告终!更何况朱峰的人品之差在我认识的人中真是所为仅见。”
  老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日期:2016-05-14 11:35:34
  这时候,小梅从外面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一眼看到坐在沙发上的毛大年和田文芝,便欢快地叫到:“年爸爸好!田妈妈好!”
  毛大年逗她道:“你爸爸那么久不在家,你想他吗?”
  老姜接口说道:“这问题我一回来就问过了,你猜她怎么回答,她说‘年爸爸和田妈妈几乎每个星期都来看我,还给我带好吃的,所以我就不想爸爸了’!你瞧这丫头,我都白疼她了!”
  邓姐这时插进来说道:“难得我们再次团圆,来来来,我们上桌共饮一杯以示庆贺吧!”

  毛大年忙说:“对了,我这正好带着酒来的,还有文芝买的苹果,就为图个吉利,让我们为你平安归来,共饮一杯!”
  老姜马上迫不及待地说:“那就借你的酒庆贺一下吧,不过一杯是远远不够的,今天这么高兴的日子,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痛饮一番啊!”
  于是乎,两位老战友你一杯我一杯地开怀畅饮起来,大有不醉不休之势。在和老姜的酒桌闲聊中,毛大年还得知有关王文超的一些内幕消息。
  本来对王文超的处理并没那么低调轻松。要不是王文超有个给省委某领导当秘书的弟弟,从中多方斡旋,并做了大量工作,王文超根本不可能下放到本校农场,而是要发配到北大荒,甚至是新疆戈壁滩之类的地方。那可是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地方。总之,不管是北大荒还是戈壁滩,王文超那一去,还有没有命回来就真的很难说了。
  王文超本人是否了解这其中的曲折关节并不重要,关键是这命运一瞬间的改变给人留下的感叹是意味深长的。
  当年,王文超因一字之差而身陷囹圄,而今,又因其弟之周旋而峰回路转。虽重返讲坛无望,但至少留在本地,性命堪称无忧了。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啊!

  很多江城一中的老人时隔多年后都还感叹:没想到啊!在当时那种极左路线高压下,上级部门对王文超的发落居然如此高举轻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毛大年每闻此言总是报以莞尔一笑。
  日期:2016-05-14 19:20:19
  第十六章 下放前夕
  1968年年末,为响应毛主席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号召,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轮空前的 “上山下乡”
  浪潮。全国大中小城市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学生打起背包,扛上红旗,唱着雄壮的革命歌曲,迈开青春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
  江城一中校园里也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场面。到处彩旗招展,同学们彼此兴奋地交换着有关插队的信息。广播喇叭里交替播放着革命歌曲和广播员那充满激情的鼓动性演讲。最引人注目的是从教学楼楼顶直坠而下的两条鲜红的大字条幅, 一边是: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