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碎月如粥》
第22节

作者: 青葱的樟园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到这门亲事,那还是上一辈定下的娃娃亲。毛鼎斋和本地士绅金德宽是同窗挚友,同时毛、金两家又是世交。
  有一年春暖花开时节,毛鼎斋带着太太女儿到江城郊外的石门湖畔踏青游湖。一路兴致勃勃地先游完了龙山八景,接着下山来到湖边,就在准备登船游湖时,正好碰上了也来游湖的金德宽一家三口。两家人意外相逢于这郊外湖边都异常高兴。两家一合计干脆合租一条船吧。一条不大不小的渔船载着两家人慢慢朝湖心划去。此时正是晌午时分,石门湖上太阳高照,湖面上春风拂面,湖水荡漾,两家人向船家置备了一些酒菜,于是就在船上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湖光山色,一边开怀畅饮,同时愉快地闲聊着过往的人生快事,真是好不惬意!当看到船头金家小哥哥带着毛家小妹妹玩得那么开心时,金德宽故意借着酒劲试探着问毛鼎斋夫妇:“你们看他们两个青梅竹马,看上去是不是挺般配啊?要不我们两家就给他们定个娃娃亲怎么样?”

  日期:2016-05-14 22:30:30

  毛鼎斋也是个说话办事一贯痛快之人,当即表示:“好啊! 我们两家都是多年的世交了,把女儿嫁到你们家,我肯定没什么不放心的!”
  呵呵,这儿女婚嫁大事就在游船上这么定下来了,双方还约定待毛福蓉20岁那年便正式过门嫁到金家做媳妇。
  虽然这之后毛鼎斋夫妇不幸先后早早离世,毛家属于家道中落,但金家乃是厚道人家,说过的话绝无半点含糊,那是一言九鼎,坚守诺言,到了快迎亲的日子,便早早差人按民间习俗送上风光体面的彩礼,连花轿都准备停当,只等着迎亲过门的那一天到来了。
  可毛福蓉这些天全然没有即将过门当新娘子的喜悦,相反却一直愁眉不展。她心里放不下弟弟毛大年啊,她想着自己一旦嫁到了金家,弟弟谁来照顾呢?随着过门的日子日益临近,她这心里也日益焦虑不安。
  要说这新姑爷金胜铎还是非常善解人意的,这金、毛两家交往又非一日两日,他岂能不知毛福蓉姐弟情深?而毛大年的事一天不解决,毛福蓉也一天不能安心出嫁。所以这段时间,他也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把未来的小舅子先安顿好,然后再谈迎亲之事。想来想去还终于想到了一种目前看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金胜铎的大伯金德旺在上海开银楼已有多年了,前些日子曾来信提到很想从老家找一个老实靠谱的家中后生,到上海跟他学学手艺,顺带帮他打打下手照看店铺。
  金胜铎这天整理书斋时,看到这封信,眼前顿时一亮,何不将毛大年推荐给大伯呢?一来解除了毛福蓉的心结,二来又结了大伯嘱托的差事,三来还顺便帮毛大年谋得一个不错的饭碗。一举三得啊!
  日期:2016-05-14 22:34:44
  金胜铎在征得家父同意后,赶忙让手下管家到毛家传话,当然,是先征询毛福蓉的意见。在毛福蓉看来,这当然是个机会。到银楼当学徒,若真能学到老板的绝门手艺,那不啻捧上一只真正的‘金饭碗’。

  管家好像怕毛福蓉拿不定主意似的,一旁劝说道:“大年虽刚十岁出头,但这个年龄学手艺是最好不过的。”
  末了,他又特意暗示说金德旺膝下无儿无女,到他那就相当于给他做养子,断不会受什么委屈的。如能在金老爷身边用心学习,做事勤快点,日久天长慢慢有了老爷的信任和好感,再加上学得不错的手艺,说不定将来就接下他的班,甚至继承他那份不薄的家业也未尝不可能啊!
  按说,管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是人都觉得这应该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许多人盼星星盼月亮也求之不得呀,但毛福蓉还是有点舍不得,总觉得毛大年还小,上海又离得那么远,这一去到什么时候他们姐弟才能再见面啊?
  可天下事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呢?况且,机会稍纵即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毛福蓉左思右想,反复权衡之后,也只有应允了。
  毛大年就这样带着毛福蓉的千叮呤万嘱咐在依依惜别的泪光中,跟着金家管家一同踏上了前往十里洋场的路途。这条路到底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充满艰辛曲折,暂时谁也说不清楚,但无论怎样,就当时来讲,它对于毛大年这样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意味的!

  毛福蓉一口气跟毛晓东和毛晓斌讲了这么多。严格说,这并非全是毛大年小时候的故事,而是毛家早年的部分家史,可晓东和晓斌照样听得入神。
  就在晓东和晓斌准备继续听姑姑讲下去的时候,毛福蓉却就此打住了。
  她站起身来,笑着对晓东晓斌说:“还想听啊,那就回去问你们的老爸咯,因为他在上海的经历,我也知道得不甚详细。只有他自己讲给你们听,才能满足你们的好奇哦。”
  晓东晓斌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
  晓东对晓斌说道:“我们回去非找机会让爸爸把他在上海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毛福蓉略显神秘地补了一句:“他的上海故事说不定还挺有传奇色彩叻。”
  日期:2016-05-14 22:55:18
  第十八章 带队下乡

  带队下乡的日子到了,毛大年一大早就拎着一只旅行包来到了学校操场。操场上早已人声鼎沸。
  因为今天即将出发的是第一批响应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所以学校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
  和那天报名的场景几乎一样,校园里到处彩旗招展,到处是横幅标语,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就是好!”
  最让人感动还是那些前来送行的家长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不外乎都是对自家的孩子进行最后的叮呤嘱咐。有感情脆弱妈妈们早已是泪水盈盈,弄得像送儿送女上前线一般。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溜停放在操场边上的七、八部大客车。车头披红挂彩,车身两边也是披挂着醒目的大红横幅。欢送仪式一结束,下放的知青还有带队的老师将会立马乘上这些大客车浩浩荡荡奔赴农村广阔天地。
  随着哨子声不断响起,各班同学已分别按班级排好队伍,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中央。接下来是校长致欢送词,再接下来是由少先队员给大哥哥大姐姐们带上大红花。作为第一批插队知青,他们无不怀有一种无上的荣耀感!
  要知道,这在当年既是一桩了不得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啊!

  毛大年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的学生,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参军入伍时的类似景象:也是肩背背包,胸佩大红花,在万人瞩目中骄傲地踏上那无法预知的征程。
  毛大年这边还在遐想中,那边却骤然响起热烈奔放的锣鼓声,把毛大年吓一跳。那是几名工宣队师傅打起了锣鼓,果然是“咱们工人有力量”。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震天动地雄壮无比,一下子将操场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去。
  不能不说这催征的锣鼓还是非常鼓舞斗志,激发豪情的。同学们情不自禁挺起了胸膛,迈开大步,按口令登上指定的客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