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24节作者:
Wubeifa
傅友德真缺这点田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在努力自保,所采取的自保措施就是历史上功高不赏的大臣们所采取的“自污”以“自坚”,也就是通过给自己泼脏水,通过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执着于钱财、富贵、子孙,而并无更大志向的人来消除人主对于自己的猜忌和顾虑,以实现自保。采取过这种措施的杰出代表有战国名将王翦、汉初名相萧何。王翦在率军灭楚之前,特地向秦王嬴政求取大量良田美宅,说为了给子孙置下一份厚厚的产业,嬴政大悦。萧何在刘邦率军平定黥布叛乱期间,为了自保,听从门客建议,大肆侵夺民众财产,以自污名节的方式让率军在外的刘邦安心,刘邦回来之后收到大批举报非但没有震怒,反而打趣萧何。
谈迁在《国榷》当中对傅友德求田问舍的做法就持以上看法,认为他是在效仿王翦、萧何。奈何朱元璋不是嬴政也不是刘邦,他的度量比以上两位帝王都要狭小,他的手段也比上述二人要狠辣许多。刘邦的所谓屠戮功臣和朱元璋一比简直就是和风细雨。朱元璋不管知道不知道傅友德的真意,都表现出不领情,把傅友德训斥了一通。想在我老朱这里玩花样,你还嫩点。
关于傅友德的死,《明史》傅友德的本传没有记载,只说“赐死”,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任何细节。明末清初张岱所撰写的《石匮书》和谈迁的《国榷》却对此有细节性的描写,读下来让人毛骨悚然。《国榷》记载,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通过密布的眼线,得知定远侯王弼与傅友德私下聊天,说 “皇帝年老,必然要杀尽我们,怎么办?”。为此,朱元璋借着一次宴会发难,因傅友德 “彻且不尽一蔬”,这里“彻”通“撤”讲,也就是说在宴席结束撤席的时候,有一道菜傅友德没有吃干净。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应该理解为傅友德一道菜也没有吃。应该是前一种说法较为符合文意,如果是“不进一蔬”倒是后面的意思,但一来原文不是这么写的,还是要尊重原文,二来傅友德应该不会这么无礼,皇帝赐宴都敢一口不吃。
但没吃完也不行,朱元璋借机责备傅友德浪费粮食,哦,不对,是大不敬。朱元璋后面说的这句话就很奇怪了,说“召二子来”,叫你俩儿子来。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当爹的菜没有吃干净,叫儿子来干嘛?难道还让他们回家教育老爹要节约不浪费么。我想实际情况应该是在傅友德奏对时,朱元璋越说越火大,借题发挥,胡乱牵扯,提到了他对傅友德的儿子早有不满,所以召二人来谢罪。
傅友德遵旨离去,朱元璋却马上派人给傅友德传话说:“携其首至。”,带他们的头来,这么让人震惊的命令肯定让傅友德心如死灰,由此也可见朱元璋晚年的暴虐到了有些匪夷所思的地步。不一会,决绝的傅友德把自己儿子的两个头就带来了,朱元璋大惊,说:“何遽尔?忍人也!”,现在不少人解读这句话都断错句,所以笼统解释为“你怎么就忍心呢?”,这样的解释基本上是词不达意。实际上,朱元璋是说:“你怎么这么快?真是个残忍之人啊!”,遽尔是突然、快速的意思,而“忍人”出自《左传》,意思是残忍的人。这样一来上下文才解释得通。如果朱元璋让傅友德带两颗头来,后面又说你怎么忍心,这不是神经病么,除非朱元璋想当着群臣假装自己没有传旨给傅友德让他带头来见,但傅友德不见得不会说出来,此时的傅友德已经抱了必死的心思。
朱元璋应该是在借机责怪傅友德说,我虽然让你带两颗头来,但好歹你们也是父子,我想不到你真的立刻就能杀了你儿子,是在震惊于傅友德杀子之快,而不是他杀子。原文中有”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
顷之就是我前面说的不一会,不一会傅友德就提着俩儿子的头进来了。傅友德杀子之干脆震惊了朱元璋,想必也看出了傅友德绝望背后的愤怒,所以他一时有些乱了分寸,借口傅友德残忍来掩盖自己的暴虐。到这个地步,傅友德也不再讲究什么君臣礼节,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头吗?”,说完就自刎而死。
《国榷》的记载应该是具有较高真实性的,《明史》为了尊者讳,改成“赐死”,不过是为了掩盖朱元璋晚年的昏暴。傅友德之死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十分可怜可惜。
洪武二十八年,宋国公冯胜被朱元璋以小罪被逼自杀。自此,朱元璋手上的国公就剩了3家。信国公汤和诸子早逝,无人承继爵位,爵位后被除。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因曾带兵抵挡朱棣靖难,虽后来投降但被靖难功臣所猜忌和衔恨,纷纷弹劾他谋反,最终在永乐二年被削除爵位,终身圈禁,曹国公至此消失。因此,实际上洪武年间的9位国公到后来只剩下了魏国公徐达这一家成功延续到了武宗时期。
朱棣靖难成功,除去追封,总共封了5家功臣,其中排位第一的淇国公丘福因后来征讨蒙古兵败被杀,震怒的朱棣把淇国公爵位给褫夺了。朱棣的为人比他老爹要宽厚得多,其余4家都一直活得好好的,世袭到了明亡那一年。
明朝的国公基本上就是这两朝所封,此后只有小猫两三只,除去追封的总共只有3家。英宗封了石亨做忠国公,但石亨本人就在天顺四年被宰了。宪宗封了一个保国公,也就是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一次的与刘瑾交往甚密的那一家,他们家一直平安到明亡。此后还有最后一家最特殊的,就是死太监魏忠贤的侄儿,著名的阉党魏良卿,他尺寸之功未有却很不要脸地封了个宁国公。不用说,魏忠贤一倒台,这宁国公就被人给拧掉了脖子。
所以我们扒拉了一下,在武宗时期,大明全部的国公加起来只有6家,而刚好成国公是靖难第一家,魏国公是开国第一家,是6家国公中家世最为显赫的。所以史书特地选这两家来做代表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说明连大明最牛逼的两家国公的当代家主对于江彬都毕恭毕敬,其余人就根本不用说了。
小知识完毕。篇幅一写下来居然就成了大知识。
—————
日期:2016-12-05 14:16:14
如此飞扬跋扈的江彬,等武宗一驾崩,立刻就傻了,江彬应该从未想过年轻力壮的武宗会这么早就驾鹤西去。前面提到过,武宗刚一驾崩,杨廷和就借遗诏的名义把威武团联营给解散了。这一举动非常重要,因为威武团练营的提督就是江彬,而江彬的一些党羽如许泰等也都做了威武团练营的主要军官。杨廷和此举让江彬猝不及防,内心大为不安,因此赶紧称病不出,窝在家中,但同时也广布眼线,试图探查外界的动静。但江彬这个人起于边将,智商情商都颇低,掌权期间情商不够用,不懂得搞好人际关系,借着武宗的大旗到处耍威风,势压群臣,人缘超差。武宗驾崩之后,智商又不够用。他因为不自安,所以急切之下,居然主动派亲信许泰去探查内阁的意思,这简直就是世纪大昏招。这一探查,一来曝露了自己底气不足,二来给了杨廷和忽悠自己的机会。杨廷和人老成精,当着许泰的面说了一通软绵绵的好话,无非是说江彬英勇神武,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还指望着江大人好好地给朝廷做贡献,一起建设大明江山万万年呢。杨廷和此举自然是为了稳住江彬,不要让他狗急跳墙,但幼稚的许泰和江彬居然就相信了,史载 “彬稍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