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罪?”狄仁杰更加惊讶。
“此事也是蔺长史主动说起,郑某方才得知。狄老弟走后第二天,蔺长史便夜访李司马,两位宿敌推心置腹,交谈了整整一夜。”
“说些什么?”
“蔺长史还不是被狄老弟的情义所感动,说区区一个参军,都有此侠肝义胆,咱们长史、司马却是鼠肚鸡肠,为些芝麻蒜皮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实在是羞愧难当。”
“这……”狄仁杰竟不知如何接话才好。
“蔺长史一番话,也让李司马感慨不已,所以两人当夜商议,待狄老弟回并州之日,一定要率都督府六曹官员,亲自出城迎接!”
“蔺公才是真正的贤人哪!”狄仁杰明白了个中因由,不禁仰首慨叹道。
日期:2015-11-06 20:37:31
第九回 征百济刘仁轨成名 送军粮狄仁杰望亲
狄仁杰回到并州约莫一个多月的光景,一封由兵部尚书任雅相、户部尚书窦德玄联名题奏的奏疏,经尚书省呈送李治批示后,八百里加急递送到了并州都督府长史蔺仁基的手中。
蔺仁基略扫了一遍,赶紧吩咐都督府的几名兵士,快马加鞭赶往北面的边塞,将前去巡察的司马李孝廉速速请回来商议要事。
从传令的兵士口中,李孝廉只知道十万火急,却不明详情,满心狐疑地赶了并州城。兵士提前回来复命,蔺仁基又派仆役去法曹衙门将狄仁杰召了过来。
待李孝廉、狄仁杰双双入了都督府衙门,蔺仁基赶紧将这封奏疏递给二人传看。狄仁杰从李孝廉手中接过奏疏,细细浏览了一遍,也跟蔺仁基、李孝廉一样,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明公,”李孝廉率先发话,“朝廷此次对高句丽用兵,胜算几何?”
“难说啊!”蔺仁基缓缓落座,叹答道。
“对了,”蔺仁基突然想起了什么,“狄参军先前陪同任尚书出使吐蕃,可曾从他口中了解到高句丽的情况?”
狄仁杰见问,先将奏疏送还到案上,接着娓娓道来:“禀长史,卑职返回途中,方得机会向任尚书讨教。圣上此番征伐高句丽,必得之志甚著。”
“何以见得?”李孝廉抢先问道。
“据任尚书分析,吐蕃此次言而无信,阴怀不臣之心,无礼之至,圣上却网开一面、置之不理,意在集中精力于东线,再回头收拾西线。”
“可吐谷浑一旦落入吐蕃之手,关陇便成边陲,与西域的通路也会暴露在吐蕃面前,万一被吐蕃拦腰斩断,安西都护府何以保全?”李孝廉身为司马,对防务问题素来关注。
“吐蕃之势尚不明朗,如今先说高句丽。”蔺仁基赶紧将话题扯了回来。
“李某鲁莽,倒忽略了眼前的要紧事。”李孝廉自觉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分析道:“高句丽素来桀骜不驯,前朝的隋炀帝曾派兵百万征讨,竟然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三十万,这小小的异族,倒是不太好对付啊!”
“且不说前朝,”蔺仁基接过话头,“先帝在世时,一心为报中国子弟之仇、雪高丽君父之耻 ,率部亲征,结果只是拿下辽东十余座城池,面对安市城又久攻不下,只有赶在入冬前班师回朝。先帝文治武功,却没能在有生之年再度东征,终成憾事。”
“圣上就是想要完成先帝的遗愿,方有此用兵之意。”狄仁杰说道。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蔺仁基并不怀疑狄仁杰的分析,“显庆五年,新罗 遭到百济 入侵,圣上接到新罗的求援信,当即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十万大军东征,将百济杀得人仰马翻。”
“这仗打得解气!”李孝廉笑道,“高句丽担心朝廷从辽东南下,对它两面夹击,因而不敢瞎搅和,百济很快玩完了,圣上下旨,在那里建了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个羁縻都督府,真真是大快人心!”
“既然高句丽不敢轻举妄动,圣上此时为何决定主动出击?任尚书也真是,奏疏里光说让并州筹集粮草,前因后果却只字不提。”蔺仁基此时也显得十分迷惑。
“依卑职看,这奏疏是写给皇上的,恐怕无需赘言。不过卑职回长安的路上,倒是听任尚书提起过。”狄仁杰答道。
“哦?那还不快说!这并州山高皇帝远,咱们倒成聋子瞎子了!”李孝廉不免有些“牢骚”。
“任尚书说,自打在百济故地设了都督府,日子一直不消停,”狄仁杰回答,“百济残部剿而不灭,近些年又呈死灰复燃之势。据前方情报,后面不乏高句丽的暗中撺掇,还有隔海相望的倭国,也想来搅和搅和。”
“倭国?”李孝廉听闻,竟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哼!撮尔小国,死性不改!”
“此话怎讲?”蔺仁基见李孝廉年纪一大把,还这么意气用事,倒有点想笑。
“这倭国自汉朝以来,受中原册封,已成惯例。至前隋时期,见中原久经战乱,国力衰弱,竟主仆不分、喧宾夺主,大言不惭地在奏疏中,说什么‘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之类的昏话。如今又想染指我大唐王土,岂不是死性不改?”
“正因如此,”狄仁杰正色道,“任尚书出使吐蕃期间一直忧心忡忡。卑职斗胆揣测,朝廷见安抚吐蕃不成,故而索性放任自流,当务之急是先稳定东面的局势。”
“依下官之见,未必尽然。”李孝廉补充道,“圣上当是借此次弹压之机,向倭国施以颜色,若是时机成熟,让高句丽变成第二个百济也未为不可。”
“蔺某听出来了,”蔺仁基笑道,“二位对此次东征,颇为乐观哪!”
“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大战在即,岂能灭自己志气,长敌手威风?”李孝廉背了一句《孙子兵法》,接着又叹道:“可惜可惜,咱们也只能看别人的热闹,纸上谈谈兵而已。”
“司马倒是乐得清闲,只怕狄参军要辛苦一遭了。”蔺仁基接过话头,对着狄仁杰笑道。听了这话,李孝廉方才想起,任雅相、窦德玄在奏疏中说,关中、河南一带粮草紧缺,需从并州调拨,并委派得力官员护送至洛阳。任雅相因出使吐蕃,对狄仁杰印象深刻,特意点了他的将,于是也转身对狄仁杰笑道:“狄参军,出使吐蕃、护送军粮,皆非法曹分内之事,本官和蔺长史绝不强加于人。”
“狄某幸蒙任尚书信赖,担此重任,岂有推辞之礼。”狄仁杰站起来,深深作了一个揖,算是表态了。
“狄参军拳拳报国之心,苍天可鉴!”蔺仁基称赞道。
日期:2015-11-07 21:39:52
并州按照朝廷的指示,马不停蹄地开始筹集粮草,负责押运的狄仁杰也做着最后的准备。正在此时,百济前线风云突变,朝廷接到前线报告,倭国水师明目张胆地出现在百济沿海,一面隔岸观火,一面等待时机介入。
唐高宗李治当机立断,决定派水师渡海增援。不过,唐朝的将领虽说灿若群星,但绝大多数将领皆是步骑出身,不习海战。因此,在决定主将人选的问题上,李治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陛下为何不起用刘正则 ?”武则天见李治百般为难,便主动提及一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