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46节作者:
Wubeifa 日期:2017-01-13 17:56:37
至此,张璁的坑已经挖好了,准备先把薛侃、夏言、欧阳德、益王这四个人给埋进去,后面再把徐阶也找机会一块扔进去陪葬,现在就看嘉靖陛下跳不跳这个坑了。
但是,从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皇帝陛下不跳。嘉靖愤怒归愤怒,但绝对不糊涂,作为有明一代堪称最为明察的君主,臣子们想把他当枪使至少在现阶段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但是张璁看着面皮紫胀的嘉靖,以为皇帝已经跳入了他挖的大坑,于是假惺惺地建议嘉靖先不要发作,等到薛侃正式上疏再做处理。张璁的盘算也很好理解,如果薛侃并未正式上疏,还只是停留在意见稿的阶段,那无论是嘉靖还是张璁都没有恰当的名义去大张旗鼓地调查此事。嘉靖点头同意,张璁回去就让彭泽去做薛侃的工作,让薛侃不要再等,抓紧时间上疏。
于是,脑袋已经被搅得稀里糊涂的薛侃在彗星入太微几个时辰之后就递上了自己的奏疏,成功地点燃了嘉靖的怒火。
前面我已提到,面子大大受损的嘉靖下令彻查此事。但从查办此事的方式来看,嘉靖没有如张璁所希望的那样被怒火蒙蔽了双眼。世宗陛下的冷静和明敏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下令由三法司牵头,会同朝廷文武重臣及众多科道官员进行公开审理,这就基本杜绝了法司官员上下其手的可能。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无论是张璁还是三法司的头脑人物都无法对薛侃屈打成招,更无法肆意捏造口供。
而参与审理的官员当中就有夏言本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嘉靖并未听信张璁的指控,也说明嘉靖有意回护夏言。
嘉靖这种安排的重要性往往为人所忽略,以为夏言之所以最终能够不被此案牵连,纯粹是因为薛侃是条真汉子,死活不愿攀扯夏言。其实不然,我们仔细看这个案件后来的走向就能够明白,这个案子其实从一开始,张璁就几乎已经输定了。
首先,张璁要得偿所愿的第一关就是薛侃要松口招供。张阁老本以为撬开一个小小司正的口易如反掌,不管什么人在刑具面前恐怕都很难不松口。但事实上,这一关,张阁老从头到尾就没闯过去。薛侃无论如何拷打审讯,都一口咬定这封奏疏是自己的意思,幕后没有任何人主使,和夏言更没有任何关系。薛侃不松口,张璁那个株连的大网就根本撒不下去。
那薛侃为什么死活不松口?是因为薛侃是条真汉子,是个有原则有品行的士大夫吗?是,但不全是。薛侃这个人从他一生的表现来看,确实算得上是个正人君子,虽然脑袋有点迂腐,读书或许读得有点傻了,但绝对算得上是个品行端正的人。让他无端冤枉自己的同年,有违本性。但这只能算部分的原因。
有道是,人心如铁,刑法如炉。在严刑拷掠之下,没有几个人敢打包票说自己能够咬死不松口。所以凡是能够经受百般刑讯拷掠而始终不改初衷的人,我们都要把他们视作是英雄,比如说后来的杨涟、左光斗、近代的革命先驱们,那根本不是常人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薛侃有这么大的毅力吗?很难说,鉴于烈士的出产率极低,薛侃没有这么大毅力的概率更高。那他为什么死活不松口去咬夏言呢,细想下来,除了薛侃本人正直之外,主要还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嘉靖的安排,百官在场监审,法司无法滥用刑具,以免有屈打成招之嫌,公开拷讯和在大狱里私下拷讯自然是无法相比,薛侃所受刑讯的酷烈程度较低;第二,还是由于嘉靖的安排,夏言本人在场,只要薛侃稍微想想,就知道此时圣宠正隆的夏言并不是他能够随意攀扯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薛侃如果吃打不过胡乱招了,说他自己幕后有主使,那此案的性质就完全改变。只要他咬定是自己胡言乱语,那本案顶多就是个妄议天象,诽谤君父的罪名,最多杀头。可如果他招出个后台来,那本案就如张璁所希望的那样,变成朝臣结交藩王,图谋不轨,那他薛侃的罪名就要上升到谋大逆这样十恶不赦的层次,到时杀头便是最轻的处罚,一个不小心就要惹来灭族的弥天大祸。薛侃再迂腐,这里头的厉害关系还是清楚的。
有此三个原因,薛侃又怎么会如张璁所希望的那样去攀咬夏言呢?咬死不松口还有活路,一旦胡乱招供就必死无疑,还要连累妻儿家小。这样的选择,很好做。
可叹,张阁老斗争一辈子,临了却连这个都看不透。挖下这么一个坑,以为人人都会跳,结果根本没有人跳。其他人不跳也就罢了,他自己却一不小心掉了进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