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读书万卷,且到此处来,听野老谝闲 (乡村奇人奇事的真实记录》
第9节

作者: 竹素园主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民校,这真是石破天惊,我们村一下子名震全县。县政府要在我们村召开一个扫盲现场会,安排金大锭做经验介绍。可是金大锭已经走了,是大年初一早上走的。区长大发雷霆,呵斥狗剩道:怎么搞得!一个少有的先进典型,跪求学员学文化,能感动上帝,却感动不了你!你竟把他撵走了!
  狗剩忙诉苦道:我没撵,是原先说好的。
  区长道:你还犟,还不快找!
  狗剩急忙召集民兵分头去找,找了好几天,终于在四十里外一个镇店上找见了。金大锭正跪在摊子上给人写信,郑有才在一个工地上做小工。
  日期:2016-03-20 22:02:00
  于是金大锭又回来了,郑有才和那条狗也回来了。狗剩赶紧提高金大锭的待遇,通知各家给金教员管饭,一日三餐,热馍热菜,送到庙里,不得马虎。又给金大锭解决了一副铺盖,一身新衣服。又在庙里支起一张床。金教员便有些安居乐业的气象了。现场会开过,村小学随即开办。我们村从来没办过小学,大家早就想办小学,只是没教员。这回有金大锭,不愁了。校址不用说,还在关帝庙。桌凳自备,择日开学。学生十几个,都是男娃,大的十二三,小的七八岁。课本是新的,教学方式却很陈旧,和私塾没啥区别,讲的很少,成天就是读呀读,写呀写,完不成课业就打手板。

  考虑到自己行动迟缓,学生逃跑是追不上的,金教员上课时先把庙门栓上,又拿根绳子在门闩上缠上许多匝。那条狗也好像明白主人的意思,老虎般蹲在门口。学生们学得很苦,常常挨打,有时回家吃饭手肿得连筷子也抓不住。教学成绩却优异,联区统考不但总是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不久,鉴于各村小学教员里南郭先生太多,根据指示,每周全区教员集训一次,集训时讲课的教员就由金教员担任。去时由郑有才用自行车带着,讲完课又带回来。
  一年后金教员便做了联区校长,从破庙里搬到区政府去住,成了吃国家供给的干部。工作极其认真,学问底子又异常扎实,品行又好,两年后就调到县里做了文补校老师。文补校全名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员多是些有官职没文化的老革命,学校里的老师自然也高人一头。金教员从此算是脱颖而出了。
  金教员再回我们村时,已是县中学的校长了,而且已经是个昂藏大汉了,是骑着自行车回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县领导关心金教员,知道他那腿是能治的,就不惜代价,派人送他到西安做了膝关节手术。据说是由苏联专家主刀,做得很成功。从西安回来,金校长就整个变了样,只是双腿还稍微有点瘸,但不留意是看不出来的。
  不久,金校长结了婚,媳妇比他小十岁,蛮精干。他带着媳妇来我们村,进村先找老高,香烟点心美酒提了一大包。
  金校长结婚后便把父亲和继母从太原接到了身边。他的后母倒是生有一子,只是不成器,于是老两口只好靠当年走失的残疾儿子养老了。金校长待后母很好,有目共睹。我上县中学时,金校长还是校长,地位高,威信也高,但我只能远远地仰望,无缘结识了。
  日期:2016-03-21 19:47:00

  @竹素园主人
  野老谝闲之第六篇
  老 高
  我对高大爷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胸前那一把大胡子。我们在电影上看到黄发碧眼的西方人围着餐桌吃饭,胸前总挂块洁白的餐巾,高大爷的胡子和那餐巾一个位置一般大小,只是颜色和质地不同。又因为个子矮,那胡子便更显得大,仿佛覆盖了全身似的。他是俗语所谓的“矬子汉”,虽矮,却超常的宽阔厚实,整个人近于一个正方体。没办法,人们总是以身高判定汉大与汉小,假如不论高度而只论体积,那老高就绝对要算大汉一名了。

  “高大爷”,按说是尊称,但在我们村的特殊语境里,却是带点揶揄的,当面大家都还是称他老高。老高是河南人。河南人在晋南落户的,大抵都是难民,很少例外的。“难民”,是客气的说法,其实呢,就是乞丐。
  那年头乞丐多,一般三三俩俩,偶然间还会成群结队蜂拥而至。他们拖儿带女入村,往往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当然,既是乞丐,照例只是见门就进,哀哀乞怜,不给口馍是不走的;走完了整个村子,便背着馍布袋,快步到村头那座关帝庙里歇脚;若天色已晚,就索性在庙里过夜。我和几个小伙伴出于好奇,曾特意到关帝庙里看过。想象中乞丐们应该永远是低眉顺眼、可怜兮兮的样子,却不料到了关帝庙里,他们就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他们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地说天道地,女人打孩子,男人骂老婆,就和在自己家里一般。两块砖头支个砂锅,把布袋里的口口馍放进去一煮,吃得那个香!对于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根本睬也不睬。

  老高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进入我们村的,那模样至今仍是我们村的传奇段子。他肩头披块麻袋片,麻袋片上的雪和头顶的雪连成了一体,成了个雪疙瘩,大胡子则结成一个冰坨,于是整个人便像个缓缓移动的大雪堆。他缓缓地移动步子,走进一个又个院子;在当院站住,一双眼朝屋门望呀望,不见主人出来,就又不声不响地转身离去。

  对于青壮年男性乞丐,村民们向来是不怜悯的,更何况他是那样识趣,于是,老高走遍了我们村,并没有讨得一口馍。
  老高进的最后一个门,是村北头东院爷爷的小土门。
  日期:2016-03-21 19:48:00
  东院爷爷是个孤老头子,年近八十,由侄子狗剩照看。狗剩是名义上的继子,正给李财旺扛长工,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照看这个伯父。这天大雪没事,狗剩忽然想到继子的身份,就过来问安;进门见当院一个雪堆,鼓鼓囊囊像是一麻袋南瓜,寻思:大冬天的,哪来这么多南瓜呢?一脚踹去,却原来是个人。
  狗剩进屋就说:大爹,院子里有个路倒,你没见吧?
  老头子正躺在炕上生病,当下呻*着翻身下炕到院子里去看。原来是个乞丐,还没死,还有一丝游气。
  狗剩说:管他呢,扔出去算了!
  东院爷爷念佛道:造孽呀,搬回来吧!
  狗剩得令,费了好大力气把乞丐拖进屋子,放到脚地上,扫了扫那身上的雪,又喂了几口热水。不一会人便苏醒了,一双眼睁开看看,便又合上了,快要咽气的样子。东院爷爷忙命狗剩递给乞丐一个白馍。乞丐嗅到馍香气,立即睁开双目,就那么躺在地下,气喘吁吁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完,坐起来,顺势趴下磕了一个头。
  东院爷爷知道这乞丐是饿昏的,不免同情,就关切地问:你是哪里人,为啥讨饭?
  乞丐回答:俺是河南人,家里遭了灾。
  看你身强力壮的,哪里找不到一点活儿干,却讨饭呢?
  乞丐理屈,嗫嚅一下子,不吭声。
  东院爷爷看这乞丐虽然潦倒,却还实诚,就说:我卧病日子长了,要个人照护,你愿意留下来不?只管饭,不出工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