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5-07 09:12:15
彪悍的唐使
1990年5月西藏日喀则地区基隆县兴修水利工程,发现了一块刻有汉字的摩崖碑刻,经过考古学者判定此处碑刻就是湮没千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铭”,刻于大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六月,它比举世闻名的“唐蕃会盟碑”还要早165年。此处碑铭被当地群众当作“神石”膜拜了千年,而它在汉地史籍中几无可考,但随着它的出现,这段久已尘封的往事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
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皇帝遣使出访天竺,使团中以王玄策文正、蒋师仁副之,随行30余人,携带唐朝的礼物一路向南而行。
对于王玄策来说此次出访可谓驾轻就熟,因为贞观十七年,作为副使的他已经随李义表出使过一次天竺了,并且在上次出使得到了天竺戒日王热情的款待,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此回再次出访天竺,太宗皇帝希望从天竺引入蔗糖的制作工艺和匠人,对于王玄策来说这个任务几乎是唾手可得。
但是命运显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本来是一次毫无压力的出访行动,最终却演变成了一次重大的外交事件,使得王玄策不经意间成了命运棋盘中的关键人物。
就在王玄策的使团在路上艰难跋涉的时候,天竺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故,天竺国王戒日王去世了。据季羡林先生所译梵文《龙喜记》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帝遣王玄策赍金丹册,率三十骑往印度,尔时戒日王卒,地方纷乱。由于戒日王无子,大臣名阿祖那者继位,恼害内政,并击中国使者,夺取财物,杀其随从。王玄策仅余少数随从,夜间逃出,奔于西藏所属尼婆罗国,求松赞援助。”就这样王玄策的出使变成了送上门的肥肉,被篡位者阿祖那一口吞掉。险些丢了性命的王玄策和蒋师仁一路逃到泥婆罗才停住脚步,面对使团被劫、财物被抢的命运,王玄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在得到了泥婆罗国王的接待后,王玄策没有选择上报唐朝,采用外交手段解决此事,估计他心里也清楚,大唐与天竺远隔万里,就是上报了唐朝估计也只能不了了之,而这种解决方式显然不符合他的性格。
王玄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直接向泥婆罗借兵,亲自带兵去天竺把场子找回来。泥婆罗的国王不敢自己做主,将此事报给了松赞干布,此时唐蕃的友好关系显示出了重要性,松赞干布一看你个天竺竟敢抢劫我老丈人的使臣,你打了唐朝的脸,也就是让我松赞干布在老婆面前没面子,这事叔叔能忍婶子也不能忍,直接下令召集拉萨周边的卫戍部队1200人,又令泥婆罗出兵7000交给王玄策指挥,出兵教训天竺。
说到这必须要指出的是,在唐朝的文官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酸秀才,唐朝这个朝代盛行胡风,文人个个佩剑,且大多熟知兵事,皆以纵马西域、横行天山为荣。据说太宗皇帝曾想将公主嫁与一大臣,公主不喜,太宗问之何故。公主曰:“别有所喜”,太宗复问之因何而喜?公主答道:“喜其体硕而美髯!”由此可见,王室都以健硕豪强为美,唐朝的使臣王玄策直接带兵教训天竺,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日期:2016-05-07 19:37:22
王玄策带领着吐蕃泥婆罗联军,一路向南直扑北印度茶博和罗城,首战就击败了拥有战象的天竺军队,阿罗顺那大惊,守坚城不出,玄策随即带兵攻城,围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杀,斩杀印度兵将三千人,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祖那见大事不妙逃回中印度。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阿祖那在中印度整军再战,再次被王玄策击败,阿祖那无奈弃国东逃。逃入东印度王国的他,在东印度王国召集残兵败将,并游说东印度国王施以援军,发誓要击败王玄策复国。只可惜阿祖那实在不是个带兵打仗的材料,他的复国联军,反攻进中印度领土后,他又中了王玄策的诱敌深入之计,被王玄策和蒋师仁分兵引诱进了伏击圈,泥婆罗和吐蕃军队四面围攻,阿祖那的军队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此时中印度只剩阿祖那妻子领兵固守的朝乾托卫城,王玄策命蒋师仁带兵围攻朝乾托卫城,自己则带兵扫平此城周边的城邑,以剪其羽翼,周边城邑见势不妙,望风而降,《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归降的城镇聚落达五百八十余所,未久朝乾托卫城破,中印度就此灭亡。由于东印度王援助阿祖那,王玄策准备携大胜之势再攻东印度,东印度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祖那押回长安献俘于阙下,自此劫持唐朝使团事件,以一个彪悍的唐使借兵灭其国而告终,是不是有种“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度?!
对于王玄策彰大唐天威的举动,太宗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玄策,援朝散大夫。同时对于松赞干布仗义兴兵帮助王玄策的举动,太宗也非常高兴,下令“复于昭陵前,造西藏赞普石像,记其功绩。”
王玄策带兵灭国为唐王朝找回面子,虽然值得表彰,但这还不是他全部的功绩。在使团被劫王玄策慌不择路逃命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从拉萨到泥婆罗的捷径,这就是“唐竺古道”的吉隆沟段,所以在事件结束返回长安的时候,这条从泥婆罗经由吉隆到拉萨的捷径便成了他的首选。而在他的带领下,押解印度俘虏阿祖那的队伍,携带着天竺制糖工匠及天竺诸国贡品经吉隆返唐,其返回行程仅花数月。
公元658年(唐显庆三年)六月,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也是选择了“唐竺古道”而行,并在吉隆峡谷的崖壁上刻石以为纪念,这也就是“大唐天竺使出铭”由来。
这条唐朝和天竺之间捷径的打通,极大的方便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此之前,唐朝和天竺之间已有交流,高僧玄奘法师就曾求学天竺,并曾拜见戒日王。其后两国使节来往所选道路均为古丝路龟兹道,此路需绕行吐火罗、大小勃律(帕米尔高原)经由疏勒、龟兹到达长安,由于路途遥远,往返竟需花费4年。而唐竺古道贯通后,玄照法师赴天竺习经后,经吐蕃拜见文成公主后归唐,“巡涉西蕃而至东夏(唐),以九月而至部,正月便到洛阳。”其整个行程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王玄策发现的这条唐竺古道对于汉地和天竺的交流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日期:2016-05-08 08:56:02
一代天骄终成神
自文成公主公元641年入藏后,至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唐蕃之间再无刀兵战事,两国持续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文化经济的繁荣,唐朝先进的文化习俗不断渗透到吐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地的农耕、医药、文史典籍乃至丝绸文化,从各个方面改变着吐蕃的文化进程,唐朝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