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传说相符的是穹窿银城东南面就是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看看他各教中的称呼就能知道这座神山的地位了,在藏语中冈仁波齐是“神灵之山”,在藏语中仁波切是上师的意思,而冈仁波齐是西藏唯一具有拟人化名称的神山;苯教徒称他为“九重卍字山”,苯教徒认为冈仁波齐山上有自然形成的苯教卍字法文,神性无比;印度梵文称其为“湿婆的天堂”,并认为印度教的三位主神中法力最高的湿婆居住于此;古耆那教则称之为“阿什塔婆达”,意为最高之山。
正因如此,这座形如橄榄的雪山,在蓝天圣湖的映衬之下,从周围茫茫雪山中脱颖而出,牢牢的占据着各教信众心中第一神山的位置,在他脚下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教众不远万里前来转山祈福。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升天成佛。
玛旁雍错又称玛法木错,坐落于神山冈仁波齐的西侧,藏语意为“不可战胜”,苯教认为玛旁雍错之水来源于冈仁波齐,所以玛旁雍错是一个神圣的湖。有四条大河由神湖发源,就像传说中的那样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马泉河(中游为雅鲁藏布江,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这四条大河滋润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教众们心中这块孕育了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土地是他们心中的“千山之宗、万水之源”。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来此朝拜,使得此地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
日期:2016-05-05 09:51:34
象雄古国不光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他的疆域内还拥有广袤的牧场和农田,现在依然能够发现象雄引水工程的遗迹,也正是因此,象雄国力最盛时属民达百万之众,拥兵十余万人,是吐蕃西部最强大的国家。只可惜象雄国遇到了一个百年不遇的敌人,这就是松赞干布。
象雄和吐蕃长久以来一直保持联盟关系,并用互相联姻的方式加以稳固,松赞干布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为妃,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噶则嫁给象雄王李迷夏,此时双方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吐蕃对吐谷浑用兵时,象雄还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联军大败吐谷浑军队,几乎将其灭国。但随着吐蕃日益强大,将囊括整个雪域高原为己任的松赞干布,已经不满足于象雄名义上的臣服,于是两个强者之间的关系,由浓转淡乃至兵戎相见。
传说松赞干布对象雄用兵是因为象雄王李迷夏宠爱别的嫔妃,而冷落了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噶,导致萨玛噶“不理内务、不养子女,另居于别室”。她的苦闷惊动了松赞干布,他派遣使节去琼窿银城探望,结果在玛旁雍错旁找到了在外游荡的萨玛噶。萨玛噶将一包用头巾包裹的绿松石交给使臣,让他带给松赞干布并对使臣唱到: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银堡寨,
他人均谓地域宽广。
从外观看是险峻山崖,
从里看是黄金宝石,
在我面前展现。
……
据说头巾包裹绿松石的含义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绿松石带兵前来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来你就是女人包着头巾来吧。最终松赞干布怒而兴兵,于公元642年,出兵讨伐象雄。
象雄地广兵多远不是松赞干布以前平灭的小邦可以比拟,这场血腥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军队才攻破了琼窿银城,俘虏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古国就此灭亡。
在征服了象雄之后,松赞干布将象雄土地分为十个东岱(千户),并命令当时的大相琼保·邦色兼任象雄地区的执政官。兵败被俘的李迷夏据说并没有马上丢到脑袋,而是在旁玛雍错旁被软禁了7年后,才被秘密处死。
传说毕竟是传说,如果认为松赞干布因为妹妹不受宠而兴兵伐象雄,这显然是侮辱松赞干布的智商,《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虽然松赞干布估计没读过孙子兵法,不过这个道理他一定明白。参考之前他的军事部署每次都是谋而后动,兴雷霆之兵,成压城之势,兵锋所指如沸汤泼雪,顷刻披靡,而对于国力几与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细谋划呢?
日期:2016-05-06 09:31:38
翻开当时吐蕃的地图就能清楚的看到,吐蕃的疆域东部、北部接壤的是唐朝,自从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关系友好,使节互访连踵而来,更何况经松洲一战,松赞干布深知唐朝实力强横,远非一日可下,保持和唐朝的友好关系更符合吐蕃的利益。吐蕃向南翻越喜马拉雅山和泥婆罗毗邻,虽然泥婆罗国力孱弱,但是潮湿的气候令吐蕃军队极不适应,所以每次对南方用兵皆是浅尝则止。只有吐蕃西方的象雄国地广民多,适宜征伐,而且征服象雄后可以占据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打开和中亚交流的管道,这才是最符合吐蕃国家利益的选择。
虽然象雄被吐蕃强行并入版图,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象雄人并不安于吐蕃人的统治,抗争的势力依然存在,其后象雄多次叛乱,直到公元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四代孙赤松德赞时期,吐蕃才完全消灭了象雄王朝。
据说赤松德赞时期,象雄实力复起,吐蕃强攻象雄不克,于是施以反间之计。赤松德赞派人找到象雄王最小的妃子,许以重利,从她口中得到了象雄王即将带着王室去达果雪山脚下当惹雍错神湖祭湖的情报。吐蕃军队在色穷和洞穷两地之间(即今腊仓地区的色普和同普地区)设伏,终将象雄王杀死,并将整个象雄王室灭族,随即赤松德赞下令摧毁象雄城堡、禁用象雄文字、焚烧苯教典籍、驱逐苯教僧众,涂改苯教壁画,并将苯教称为黑教以示污蔑,从此象雄王国和象雄文明烟消云散,坠入尘封的历史之中。
随着近年来象雄考古的深入,除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附近的遗址外,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不远的穷宗,也发现了大面积的向雄建筑遗址,因靠近文部村被称为文部向雄遗址,遗址中存在大量卵石砌筑的城墙和建筑遗存,遗址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平方公里,周边遗存有大量灌溉用水渠的遗迹,至今扔保存着一座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苯寺,相传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此处遗迹靠近苯教中的神山达果雪山和圣湖当惹雍错,并和传说中赤松德赞最终伏击并杀死象雄王的地点毗邻,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琼窿银城应该是文部象雄遗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