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齐国统一了六国?假如齐国统一六国,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第1节作者:
曼妮伊斯内衣 日期:2017-02-23 13:38:00
孟子见齐宣王——假如齐国统一了六国
1、战略的态势
这个世界上的大事情都是战略对了之后的结果,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能制定战略的国家有好几个,其中第一个是魏国,第二个是齐国,第三个才是秦国。
秦军在列国的心目中,一直被称为虎狼之师,其实华夏史上能被称为虎狼之师的,大都是周边的落后的民族,比如匈奴、比如蒙古等,虎狼之师一方面是说这个军队打仗很凶,另一方面是说这个军队是个落后民族,事实上秦军与列国的战争也是输多赢少,比如吴起就很瞧不起秦军,认为其散勇而无纪律,到秦献公在魏国目睹魏国政治、军事的先进性,归国后夺到政权就进行了改革,有点像民治维新,其后秦国的战略就基本上是清晰的。
魏国建国不到两百多年,秦与魏的战争,赢的时候不到3分之一,即使在昭王时,大军围赵,还被信陵君以少胜多打得差点全军覆灭,秦丞相的亲信被困最后只能带几万人投降。
秦的强悍在于其坚持大战略,从不动摇,不管前面输多少次,换了多少人当王,统一六国这个大的理想多么难,其都没有放弃。大战略能够帮助一个顶层的人,处于组织顶层的族群都能认清形势,并且抓住每一次出现的一闪而逝的机会,成功亦是积累,失败是积累。
如此所有的卧薪尝胆才有真正的意义,而没有战略的组织,即使出现百年不遇的机遇,也会因为盲目上马而错过。大战略是组织与组织之间最关键的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大量财富自由的机遇,其中很多人并非看不明白,而是没有制定战略想办法实现,即使明白马上要发生的致富机遇也因为准备上不够,决心不够等多种原因而错过。
有一些意外踩到机会赚到钱的,因为没有战略最后又都败了回去,一些家族起起伏伏,没有能够按照既定的战略坚持下去。
所以说伟大的政治家都有其伟大之处,如德国在近代一直以统一欧洲为已任,不管失败多么惨烈,国失而复得,这一条一直坚持着,而且一旦发现机会,就会举国而上,为此努力。
站在企业的角度,中国企业对于战略坚持做得最好的就是华为,不仅抓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发展机遇期,而且也抓住了世界互联网大发展的机遇期,其战略定力,不怕牺牲的勇气,敢于承担的开拓精神都是战略对了之后有的,每一次一闪而逝的机会,都能被其牢牢抓住。
战略有了,才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文化凝聚力,有了文化凝聚力又会生成很多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东西越多,组织战斗力就越强。
一个企业的在思考清楚战略如何之后,定价值观,之后才能再去思考品牌如何运作,网站如何建设,资金如何调度等细节的问题,而商业社会,各种宣传里埋的坑,太多了。
思考企业品牌,有很多的因素,有的公司弄了一个品牌,设计LOGO的时候,感觉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改来改去,总觉得这里少一点,那里少一点,少了什么却也不很清楚。其实就是没有战略,不清楚自己做这个品牌服务谁,用什么渠道,将发展什么渠道,怎么服务?
任何一件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的事,或者能影响到很多人的事都是要经历很多曲折的,甚至于都是九死一生。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曾几次差点被攻到都城。这种情况下,战略重要性就越来越大。
而战略的实现可能性是一代人没有完成,那么下一代人就需要认真思考上一代人的思想,孝这个伦理就是保证大战略的不偏离,父之志需要子继续去践行,才能最终明白父之志之意义。秦自献公归国,就制定了统一六国的大战略,而且一代代都认真执行。孝公之所以能求贤变法,公族也没有人强烈反对,皆是因为大战略得到了公族一至认可,核心人员都非常支持。惠王处理了商鞅却没有变更商鞅之法,这就是战略的延续。
2、假如齐国统一了六国
战略的最终表现就是寻找与最强者对决的时机,积累与最强者对决的各项充分的条件,不管自己多么弱,都要着眼于最强的那个对手,研究这个对手的每一步行动。
那么秦孝公变法之后,秦认为当时最强的国家是齐国。秦在制定战略时,就针对了齐国。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宣王,姓田氏,名辟强。齐桓公、晋文公,皆春秋时霸诸侯者。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爱护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这个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威王是个有战略的齐王,恒公建立了稷下学宫,发展是威王手上,威王当时给齐国制定的大战略是先燕国再赵国,由北往南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初,齐威王认真分析了战国的形势,当时魏国是最强的,齐国要实现大战略第一号敌人是魏国,第二号敌人是赵国,第三号敌人是楚国。
按照这个顺序,齐国首先要把魏国打怕,第二步就是弱赵,这两步做到才能攻燕。至于楚国,齐国认为,楚国的实力虽强,但其在燕国的最南边,齐国是可以将其挡住在国境之外就可,齐国的大战略是不完善的而且有缺陷的,这个缺陷就是没有估算秦国的力量。齐国认为秦国隔着三晋,要想和齐国发生直接冲突,中间在借道的国家非常多。
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秦国对此是非常高兴的,齐国的错误判断在后面为自己差点亡国是吞了苦果的,两次因为燕国的原来都将齐国国力消耗得极厉害。
战略,在很多时候就像是磨刀,一直磨,磨了半天,却可能只是切一下几秒就结束。
在磨这个过程中,要有战略耐心,能等,一直等待魏国发生错误,并且能在这个错误一旦出现就迅速抓住,将强的对手打成了死打残。
齐国一开始采取的联赵攻魏,魏国在梁惠王期间,战略很乱,没有长久之计,被动应对,魏国对齐国的研究不深,而齐国却一直在研究魏国,赵齐联军攻魏的行动还没有展开,魏惠王决定先下手为强,借口赵国联齐,派军队攻占了赵的都城,齐国快速出动了,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这里出现的。
前334年,魏惠王终于低了头承认,齐国是一大强国,带领很多小国尊齐国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之后,公元前332年,发生了马陵之战,在马陵之战中将魏国最精锐的魏武卒消耗了大部,魏将庞涓此战死,魏太子申下落不明,这让魏惠王从此一蹶不振,上一章,孟子见梁惠王就是这种情况下写的。孟子长期担任齐国的客卿,其赴魏时的大阵仗里有很多是齐国派去收集魏国政治经济情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