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3-14 11:21:50
改革者总是孤独的,尤其是最后的日子,改革者总在后来成为被改革者。改革者所走的道路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选择,更是这个国家的路径选择。而当最后的日子来临,所有的矛盾才会那么激烈,所有的错误才会那么明显,所有的反思才会那么深刻。
日期:2016-03-15 10:05:57
一个差点点就能坐上皇位的男人,曾国藩。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两个字:聪明。当然也和他自己没有野心有关系。他知道当时如果称帝,左,李二人肯定不会安分,没有天时地利,最终只会失去更多。就好像后来的袁世凯,草率称帝,招来一世骂名。把清末新政、推翻清廷的功劳都葬送了。
日期:2016-03-15 10:50:30
彭雪琴力崇俭朴,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巡阅长江时,每赴营官处,营官急将厅事陈设之古玩及华焕之铺陈,一律撤去,始敢迎入。副将某以千金购玉钟,闻公至,捧而趋,砰然坠地。公见之,微笑曰:“惜哉!”副将悚服,不敢仰视。曾饭友人处,见珍馔,辄蹙额,终席不下箸,惟嗜辣椒豆腐。有人谒之于西湖“退省庵”,公衣茧绸袍,加羊毛外褂,已裂数处,冠缨作黄色。室中除笔砚外,惟竹簏二事。久之,命饭,园蔬数种,中置肉一盘而已。
日期:2016-03-15 10:53:01
“曾国藩现象”的历史回顾
20世纪的90年代初,中国社会突然出现了关心曾国藩的思想文化热潮。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为读者抢购,一版再版,直弄得洛阳纸贵。《曾国藩家书》由出版商竞相出版,平民百姓排队购读。30巨册的《曾国藩全集》出版,被外人吹嘘成可与发射成功新卫星相比。曾国藩其他文本,诸如《教子书》《信稿》《百家杂钞》《处事金言》等无一不被再版。辽宁古籍社也出版了五本集成的《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其中《曾国藩本传》由本人撰稿,使我也成了一个凑热闹者。
死去一百四十多年的曾国藩为什么突然热起来?许多学者著文叙说其原因,其原因也确实为大家一个个找了出来。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说堂皇一点是历史借鉴;说尖刻一点是借古讽今。古为何物?是曾国藩为官清正,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曾氏家族的勤、俭、诚、信、谦、廉等美德堪为古今为官和为民的楷模。今又如何?是我们的不少官员为金钱所诱,为腐败所蠹,腐化堕落,政权建设堪为忧患。再者,我们许多优秀传统也渐次为子女后代丢失,使关心前途、关注后代者产生了沉重的忧患意识……从而,抬出已死百年的曾国藩,让后人学习。
然而,今非昔比,古人的力量毕竟太有限了。曾国藩“热”了一阵儿,对现实的作用又能如何呢?忧患者或该麻木了吧。曾国藩有言:“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国之中,廉则兴,贪则败。”其至言能成为治国者、治家者常鸣的警钟吗?
日期:2016-03-15 11:24:23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于衡州誓师,率湘军水陆17万人,开始与太平军作战。这天,湘军全军一色新装,聚集在衡州城西演武场上,什长以上的军官都骑在马上,等着出征的号炮。两丈多高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杏黄旗,旗上绣着斗大的一个“曾”字。旗下摆着一排桌子,桌上点燃千盏红烛。演武台上,满坐文武,衡州知府陆传应率府、县官员正等待为湘军献出征酒。
三声号炮响过,曾国藩在湘军营官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曾国藩年当44岁(虚岁),中等身材,宽肩厚背,宽阔的前额钳着两道粗粗的扫帚眉,一对三角眼里闪着阴冷、锐利的光芒,鼻直口阔,一把长须浓浓地飘在颔下。因在母亲的丧期之中,穿一件黑布长棉袍。他神态稳重,面泛红光。走上点将台,合抱双拳,向地方官和远处围观的百姓致意。然后面向北方跪了下来,向苍天和皇帝各拜三拜,并接过部下送上的血酒,慢慢浇酒。
祭礼已罢,陆传应率文武官员走过来向曾国藩敬酒。随着一阵唢呐声响,一面大匾抬上点将台,匾额黑底金字:“国之于城,民之瞩望。”曾国藩连番抱拳,表示谢意。嘴里说的是什么,在锣鼓、军号、唢呐及人声沸腾的嘈杂声中,根本听不到。
礼成,曾国藩从怀中拿出一纸,擎在胸前,文武各官重新就位,鼓号皆停,他拖着重重的湖南口音,朗声宣读《讨粤贼檄》。由于人马甚众,排下数里之遥,自然也难听见,好在预先已令人大量誊抄,使闹市僻壤,皆知其檄文大意。
这篇被诩为“胜过百万兵”的檄文,是曾国藩绞尽脑汁、认真研究了太平天国的各方面情况而写成的,说它能顶百万兵也许是夸大了,但它对煽动各方面力量起来同太平军对抗,的确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这篇檄文除了像一般讨伐文告那样,列数对方罪行之外,又有它的独到之处。如:檄文利用三江两湖百姓不了解太平军的真情,极力描述“粤匪”的恐怖;同时借太平军内的“老兄弟”和“新兄弟”之别,挑拨离间,煽动长江数省人民对“粤匪”的仇恨,挑起太平天国内部南北军队的分裂。说太平军起义是两广人的起义,而“胁”“两湖三江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这种挑拨,的确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曾国藩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说成是“外夷”的代表者,他要做中华民族讨伐洪杨等外国侵略者的代表者,这种立足点和眼光都是相当高明的。拜上帝在中国没有根基,外国侵略者通过武装和宗教入侵中国,引起中国、尤其是南方数省人民的反感和仇视,太平天国对侵略者一时也未认清实质。他们的弱点为曾国藩所深知,在檄文中抓住宗教问题大力攻击。
日期:2016-03-15 11:26:08
以卫道面目出现,争取封建士人,更是这篇檄文的着墨之处。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源远流长,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尊崇孔孟,而太平天国极力反孔,捣毁孔庙、孔像,焚毁儒家经典,这就等于挫辱和打击了广大知识分子。《檄文》夸大其辞,号召知识分子起来“以卫吾道”,自然也是抓得很准的。太平天国在这方面的失误确实很严重,是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檄文》说:“粤匪”使“农不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以此攻击洪秀全假托“天帝”要把天下之田地、货物夺归己有,剥夺了农民的耕种纳赋权和商人的买卖取息权。当时太平天国发布的空想主义的《田亩制度》“物物归上主”的内容本就说不清楚,《檄文》煽风点火,为洪、杨等起义号召制造了更大的障碍。
《檄文》引证太平天国上自王臣,下至兵卒皆以兄弟姊妹相称,是违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伦常秩序,这当然是曾国藩别有用心。但他宣称洪、杨不让人有父母兄弟之别,有上下尊卑之叙,对孤立太平军却起到很大作用。
《檄文》抓住太平天国独尊天主上帝,反对崇拜其他偶像,反对鬼神迷信的事实,大加渲染歪曲,说他们已是“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
总之,曾国藩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一心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檄文》中却不在此立论,而是以维护孔孟之道、宗法礼教、私有财产、合法劳动立论;本来是清政府卖国投降,他在《檄文》中却反诬太平军是“外夷”的代理人。因此,号召天下“仁人”、“志士”,响应他的号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讨“粤匪”。
誓师毕,曾国藩下令全军出师。他与水师将领跳上一只最大的拖罟大船(曾国藩命名“座船”)之上,顺流北去,慢慢远离了衡州。
曾国藩自长沙被排挤而至衡州,短短半年,便率领水陆两军17万人之众,返回湖南省城。
湖南巡抚骆秉章一是急需军队防守;二是曾国藩也奉旨“东征”,亲自率省城的文武官员迎到城外。
在省城停歇了两天,接到皇帝允准他的奏请,以塔齐布为长沙绿营副将,取代了清德的地位,这也算是对鲍起豹等骄将的一次惩罚和回击,抒发了半年前受辱之愤。
日期:2016-03-15 12:06:53
当湘军自衡州入长沙之时,太平天国西征军将领石祯祥(翼王石达开从兄,国宗、提督军务衔)不知湘军底细,仅在宁乡与湘军前锋储玫躬小战,即主动放弃岳州、宁乡、湘阴,退向湖北。退军不久,即遇林绍璋部援军到来,遂又合军重返,攻占咸宁、蒲圻。
当太平军后撤之时,曾国藩即派胡林翼、塔齐布、林源恩由陆路进攻通城,并约定与骆秉章派出的王錱部会攻蒲圻,自率大军由水陆向岳州进发。
王錱率3000军队行至羊楼峒,突与太平军遭遇,大败而回,急忙进入刚为太平军放弃的岳州城。太平军尾追而至,把岳州城包围。此时曾国藩行至南津,闻前军失利,王錱被围,遂急催炮船援岳州。攻至岳州城下,向太平军猛烈猛击,太平军稍退,王錱趁击突围走,千余人被歼。太平军攻入岳州,并乘胜前进,再占靖港、湘阴、宁乡、湘潭,重对长沙形成钳制形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