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初战不利,退回长沙。他把水师安置于水陆洲周围,陆师扎于城郊,曾国藩住于座船之上,不入长沙城。
湘军这次初与太平军接触,实际上并未展开战斗,顿挫而回。长沙城里的官绅们便议论纷纷,多说曾国藩是文员带兵,定无出路,少数人提出解散湘军。骆秉章自然无权解散湘军,因为湘军的编练与出师咸丰帝都在上谕中认可;长江无兵守卫,他也正急需军队防守。但是,他对曾国藩态度也甚为冷淡,后来曾国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湘军初离长沙,不利而回,自己不便进入长沙城,住在座船里,湘抚骆秉章不来见他,到他的邻船上去拜客,也有意不移步到他的座船之上赵烈文:《能静居日记》,1964年台北影印本,同治六年七月十九日……然而,在当时的“群疑众谤”的困境里,曾国藩咬定牙根,气恼而不灰心,他整顿队伍,准备与太平军真正较量一番,看看自己的湘军是否“可战”。
于是,他召集众将,议定下一步的行动。曾国藩向大家分析说:“湘军出师受挫,并未见出胜败来,‘粤匪’气势虽盛,但他们的军队兵力分散,一支军队窜扰两湖、四川、江西、安徽数省。进攻湖南的‘粤匪’,株守湘潭、靖港、湘阴、宁乡等地,后继无援。尤其湘潭一军,孤军深入,实为用兵大忌。我军应聚而攻其孤军,必可胜之。”
曾国藩的分析,得到诸将的一致认同,当即确定了集中兵力,攻击湘潭的计划:陆师派塔齐布为前锋;水军全部出动,彭玉麟、杨载福等5营先行,曾国藩率其余大部殿后。
湘潭太平军只有林绍璋一部,林忠勇有余,才智不足,一战被湘军打败,丢了湘潭,失去战机,是太平军西征军由胜转败的转折点。
但是,当湘军前部水师、陆师出发以后,曾国藩本人却因听信了不准确的军事消息,打消了随军攻湘潭的行动,在靖港吃了一个败仗。
曾国藩分派水陆出师后,打算第二天凌晨继后出发。但正巧在夜半,忽有靖港民团前来报告,那里的“长毛”仅有500余人,毫无作战戒备,若派军往攻,必然胜利。并且说靖港的民团已作好内应的一切准备。曾国藩闻信,核实了这份情报的准确性,得知民团来人与湘军内部确有朋友关系,不会有假。
由于出师受挫,曾国藩多么希望能打个胜仗,哪怕是个小胜仗,也能扭转一下受挫之辱。何况靖港也是湘江上的水陆要冲,打下靖港,割断太平军进攻长沙的路线,孤立湘潭,也不失为一次好仗。况且,以湘军大营的水陆军队,足可以很快吃掉靖港的500太平军。
思虑至此,他决定先攻下靖港,再回师进攻湘潭。
日期:2016-03-15 12:07:54
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日(1854年4月27日)凌晨,曾国藩指挥湘军水陆,沿湘江北上,浩浩荡荡向靖港进发。顺流疾进,刚至中午,湘军水师和陆师都到了靖港镇外。
陆师过了浮桥,曾国藩即下了进攻的号令。然而,一进靖港镇,只听一声炮响,埋伏在港外的太平军一齐杀出。湘军初战受挫,这次又遭遇伏兵,一下子乱了阵脚,纷纷后退。李续宾、王錱等人想督军迎战,谁也不听指挥。一片喊杀声震山荡水,“活捉曾国藩”的吼声更让中计的曾国藩心惊胆战。然而,他心知不能一败再败,必须誓死抵抗。面对溃逃如潮的湘军,他怒火中烧,令护卫把将军旗插在江边,自己执剑立于旗下,高声断喝:“过旗者斩!”
溃兵涌来,曾国藩大吼一声,挥剑砍翻一个,余者呆立瞬刻,绕过军旗,继续狂奔。后面的败兵如排山倒海,曾国藩一把长剑再也不知刺向何人了!
这时,太平军大队冲入湘军队伍中,一片砍杀之声,湘军完全失败了。卫兵一把拉过曾国藩,护入座船,仓皇向长沙败逃。
曾国藩呆坐舱内,五内俱焚。衡州出师后,与太平军交绥,两仗两败,落了个狼奔豕突的结局,自己惨淡经营,苦练了将近一年的湘军,竟是如此无用。他想如此下去,原先的豪言壮语将全部落空。再回长沙,官绅们的冷眼将不堪入目。何况,这次是否能逃得回长沙,也很难说。耳畔,一片败兵的嚎叫,一片“活捉曾妖头”的怒吼!他左思右想,决定不如趁早一死,免得自讨其辱。这时,幕僚陈士杰、李元度看到曾国藩神情有异,命令章寿麟驾一舢板,随护座船左右。
岂料座船随员稍未注意,曾国藩猛然起身,推开舱门,纵身跃入江心。“曾大人跳水了!”章寿麟一面大叫,一面由舢板上跳入江中,很快救出曾国藩,扶进船舱中。大家七手八脚为他换衣、推腹,好在他并未呛水,尚无大碍。大家一路解劝,狼狈退回长沙。
日期:2016-03-15 14:17:53
如果说岳州之战湘军尚未与太平军见真章,而靖港之战由曾国藩指挥,中计大败,要算湘军成军出师的第一次大败了。许多史书却说湘军被“全歼”,这是夸大其辞的,那次曾国藩只带了湘军的大部作战,而中坚力量被彭玉麟、塔齐布率攻湘潭,进攻靖港的湘军也仅被消灭部分而已。那次作战,曾国藩究竟带去多少人马,被歼多少,走失多少,由于湘军对此讳莫如深,至今也没搞清楚。就说曾国藩的自杀吧,他活着时谁也没敢实说,直至曾国藩死后,亲自救他的章寿麟作了个《铜官感旧图》,请《湘军志》的作者王闿运作诗配之,李元度和左宗棠分别写了序。章寿麟所“感”就是曾国藩当年在靖港败后,船行至铜官渡投水寻死的情景。此后,世人才知靖港大败,曾氏自杀的事情真相。
曾国藩二败返回长沙,城里的官绅对他的攻击比第一次更加猛烈了。以布政使徐有壬为首,幸灾乐祸,煽风点火,齐拥至巡抚衙门,要求起草奏折,状告湘军的惨败,曾国藩的无能,要求解散湘军,惩办曾国藩。湖南提督鲍起豹更是放声大骂曾国藩,说湘军劳民伤财,把“粤匪”引到了湖南,是“引狼入室”,下令关闭长沙城门,不让曾国藩及湘军一人进城。
曾国藩二度返回长沙,情绪极为低落,他不吃不喝,不洗不理,蓬头跣足,万念俱灰,还想寻死。他叫来弟弟曾国葆,让他去做一口棺材,曾国葆不干,苦苦相劝。曾国藩大声命令:“这是军令,不听者斩!”曾国葆只好派人去买来一口黑漆棺材,停放在江边。
曾国藩还给咸丰写了遗折,说明自带湘军进攻靖港,开战不久,全师溃败,难酬当初为国报效之愿,决心一死报主恩,以谢丧师败北之罪。并推荐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等人,让他们继续率部征讨“粤匪”。同时又写了一个遗嘱,让曾国葆立即送其柩回家,不可在外开吊,费用自理,不可花公家的一分钱,湘军所余之资,概交粮台。
正当曾国藩选择着如何自杀的方法时,一直防护他的曾国葆推舱而入:“大哥!湘潭水陆大胜,湘潭大胜!”
“真的?”正徘徊于生死路口的曾国藩,那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喜讯。
“真的!长毛全军覆没,贼首林绍璋只身逃脱。这是塔齐布的亲笔信。”
曾国藩双手颤抖,好不容易打开了塔齐布的信,读着读着,激动之情难以控制,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湘潭之战是一场大仗,也是一场硬仗。
原来,林绍璋率军占领湘潭,目的在由南北两路夹攻长沙。但当湘军自长沙出师后,他自知后援断绝,成了孤军。由于他的战斗经验较差,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诸将意见也不一致,相互争吵,乃至殴斗。正在太平军内部混乱之际,湘军前锋塔齐布攻至城外。林绍璋派兵在城北堵击塔齐布,自己退入城中。随后,湘军水师彭玉麟、杨载福、褚汝航也兵临城下,与太平军水师在城外湘江中大战。湘军之火力远胜太平军,湘军炮船用英、美洋炮轰击太平� 木船,木船起火,焚烧甚惨。湘军初战胜利,于是展开水陆大战,陆师攻城,水师以利炮助战。在湘军凌厉的攻势下,太平军大败弃城而逃,临逃之前,“老兄弟”开枪痛击“新兄弟”,“潭城分党哄斗,自相戮者,约计数百之多”《曾文正公奏稿》,第4卷,第55页……
湘潭之战自四月初一日(4月27日)至四月初五日(5月1日)。经过6天激战,湘军十战十捷,太平军阵亡万余人,逃溃亦近万人,船只被烧被夺2000余只。是太平军自广西出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自然也是湘军出师了不起的一次胜仗,成为双方军事的一个转折点。太平军西征军自此由胜转败;湘军的士气、声望则大振而起。
湘潭之战的胜利消息传到京师,引起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和湘军的真正重视。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几乎每战必败,像湘军在湘潭之战上的胜利,实在太罕见了。自此之后,清政府对湘军刮目相看了。黎庶昌《拙尊园丛稿》记载:“湘军初练,某大学士言于朝,以为曾氏回籍自练军队,一呼数万,志不在小,非朝廷之福。而湘潭战后,皇帝特召编修袁方英(湘潭人)问所破贼状,皇帝听了大悦,当日授袁为松江知府,曾国藩之志方得以明。”遂后,咸丰发出一系列上谕,嘉奖湘潭大捷。同时下旨严责鲍起豹失城丧土之咎,革职拿办;塔齐布被任命为湖南水陆提督。尤让曾国藩感到高兴的是,准他单衔奏事,湖南省文武百官,除巡抚一人之外,曾国藩视军务需要皆有权调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