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33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16 08:37:49
  第四章 追求英国的友谊
  威廉二世上台之初的一切外交努力都在追求英国的友谊,一心要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结盟。这就犯了外交上的大忌,单方面过分主动的追求会使对方提高要价。但对于威廉二世来说最不幸的就是他没有认识到英国一直所推行的“大陆均势”和“光荣孤立”政策,英国根本无意与德国结盟,相反德国是英国长期遏制的对象,无论威廉二世释放出多大的善意都没有用。
  威廉二世知道印度对于英国的重要性,所以他也明白埃及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当时德国手里有一张挟制英国的好牌,那就是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桑给巴尔。埃及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沙漠,其全部富庶地区都在尼罗河两岸,所以埃及人才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但德国所掌握的的桑给巴尔殖民地却是控制尼罗河上游水域的通道,英国一直想控制这一地区。老奸巨猾的俾斯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与英国虚与委蛇,尽管谈判一直在进行,但却始终没有结果。俾斯麦就是要利用这块地方挟制英国,让英国始终有求于德国。但愚蠢的威廉二世一上台就把这块德国唯一能挟制英国的地方慷慨的送给了英国,1890年7月1日英德两国签订《赫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德国承认了英国对于桑尼巴尔、奔巴、乌干达和肯尼亚的保护权。威廉二世满以为自己对英国如此之大的善意一定会换来英国的好感,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由于英国从此再也无求与德国,英国对德国反而是渐行渐远,两国不但结盟无望,就连保持友好关系都越来越困难了。

  由于威廉二世愚蠢的“新路线”,德国不但没有实现与英国结盟的愿望,而且对于德国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却终于出现了,那就是法俄结盟!
  日期:2016-03-16 08:38:44
  第五章 法俄结盟
  在被德国拒绝延长《俄德再保险条约》后俄国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与另一个被陷入孤立的大国——法国的结盟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随着《赫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的签订,俄国对自己的外交环境更加悲观,他们认为德国之所以会签订这么一个对自己明显不利的条约其接近英国的目的已是暴露无遗,俄国将处于德、奥、意、英四国的围攻中。为了摆脱外交上的孤立态势,1891年7月17日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召见法国前任大使时主动表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法俄两国应该在协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被俾斯麦孤立了整整二十年的法国激动万分,立即表示两国应该订立军事协定。但俄国权衡再三,考虑到一旦与法国建立军事同盟则与德国再无回旋余地还是回绝了法国的建议,只同意订立一个政治性的协定。俄国对德国真正是一片痴情了。但威廉二世还是在追求英国的友谊,俄国终于失去了耐心。在法国的建议下,1892年8月18日法俄两国正式签订《法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法俄受到德国及其盟国的进攻,两国必须同时进攻德国,使德国不得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而且法俄两国不得单独同德国媾和。

  至此,俾斯麦苦心经营的外交体系彻底崩溃,德国无可挽回的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险恶处境。但以威廉二世为首的傻瓜们居然认为法俄结盟也是好事,这两个与英国有深刻矛盾的国家结盟将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德国靠拢,从而参加三国同盟集团。
  为了与英国结盟威廉二世不惜把俄国推向了法国的怀抱,出让了自己唯一能够挟制英国的桑尼巴尔,但是英国却离自己原来越远了。威廉二世就像一个被女同学拒绝的中学生一样由爱生恨,开始公开与英国对抗了。最为著名就是“克鲁格电报”事件。
  日期:2016-03-17 17:33:01
  第六章 “克鲁格电报”事件
  南非最早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后来荷兰人赶走了葡萄牙人,把南非当做与亚洲开展贸易的中途补给站,所以从国内招募了很多农民在南非耕种放牧。这些农民的后裔就被称为“布尔人”,就是荷兰语“农民”的意思。后来布尔人独立,在南非建立了两个国家。1867年南非发现了蕴藏量巨大的钻石矿藏,1886年又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矿区,英国人顿时红了眼,与布尔人开战,要殖民南非。

  但布尔人可不是土耳其、大清,更不是还处在石器时代的黑人部落,布尔人有着近代化的武装和战斗经验,英国与布尔人的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1896年1月2日,一支英国军队在企图颠覆布尔人建立的德瓦士兰共和国政府时被布尔人全歼。其实德国在南非并没有实际利益,德国完全没有必要参与到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布尔战争中去。但追求英国友谊受挫的威廉二世认为这是“给英国一个教训”(1)的好机会,居然以一个失恋中学生的方式给德瓦士兰总统克鲁格发去了一份表示祝贺的电报,在电报中威廉二世高度赞扬了布尔人维护国家独立的精神,并称英军为“武装匪徒”(2)。

  电文内容传开后引发了英国政界和民众对德国狂热的愤怒,居住在伦敦的德国工人和水手受到攻击,德国货受到抵制,就连德国大使也接到不少恐吓信,英德矛盾从此开始公开化。
  (1) 徐弃郁:《脆弱的崛起》,新华出版社,2014,第138页
  (2) 徐弃郁:《脆弱的崛起》,新华出版社,2014,第138页
  日期:2016-03-17 19:16:30
  这个问题其实和柏林会议有关,但因为和一战二战关系不大,所以我没有展开谈。柏林会议不但是俾斯麦主导下的一场全欧洲对俄国的遏制,更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为避免列强的争夺,柏林会议确立了实行先到先得原则。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去和英国人抢夺南非的原因,英国人先到的。再说各国当时有能力殖民南非的只有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海军大国,美国刚刚打完内战没几年,小日本还在明治维新。当时的法国正在北非大肆殖民,顾不上南非。在海外殖民海军是首要条件,否则一切免谈,所以一点也不奇怪,海军最强大的英国占的地盘最多,质量也最好;海军第二强的法国位居第二;德国陆军虽然强大但海军当时还不行,所以抢的殖民地根本没有一点油水,一战刚开始就全丢了。纳米比亚以前是德国的殖民地,其首都温得和克还有一条街叫做戈林大街,没错就是第三帝国的空军元帅的姓氏,不过是他老爸殖民纳米比亚时留下的。关于德国殖民地后文还有详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