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34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1 10:48:38
  第七章  殖民地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德国抛弃了俾斯麦所坚持的“大陆政策”,代之以谋求海外殖民地,并推出建立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当时的大国都在积极的谋求海外殖民地,这是与当时各国工业发展阶段相符的。各大国都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的工业基本都是加工型工业,即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形式的加工,将原材料加工为工业制成品。因此这种工业形式就特别依赖于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加工型工业技术含量并不高,当时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技术层面,因此产品销售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国都需要有稳定的市场来消化本国的工业产能。
  对原材料稳定供应的需求和对稳定的销售市场的依赖促使各国纷纷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试图独霸原材料的供应地和销售市场。因此,开展海外殖民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谋求高额垄断利润的行为。但殖民地都能给母国带来利润吗?不一定。很多殖民地不但不能为母国带来利润反而成为母国的经济负担,但母国之所以仍愿意付出经济代价对其实行殖民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帝国主义内部有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虽然从总体来看殖民某一地区从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但支付成本的是整个国家,也就是全体纳税人,但真正从中获利的却是某些或某个特定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能量,他们能够左右国家的政策,让整个国家为了他们的利益付出更为巨大的成本。他们左右国家政策的手法是非常高超的,往往宣称某一地区是如何如何的重要,殖民该地对于国家是如何如何的有利,从而把自己的私利掩盖在所谓的国家利益之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虚妄的荣耀所带给统治者的一种虚幻的成就感,感觉自己也建功立业了,自己也开疆拓土了,自己也可以骑在更多的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但为这种虚幻的成就感所要付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代价,很多帝国在极度的扩张后突然崩溃就是这个道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朝。

  新扩张的土地不一定能够带来财富,有时反而成为经济上的负担。亚当·斯密就曾指出:“欧洲在美洲的殖民地,从来不曾提供任何兵力来保卫母国。它们的兵力,不足以保卫它们自己;在母国加入战争时,它们不但不能助以兵力,而且往往使母国要大大分散其兵力,来保护所属殖民地。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切欧属殖民地,与其说使母国强大,无宁说使母国削弱,一切都如此,没有一个例外。(1)”

  “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提供了若干收入,以防卫母国或维持母国民政。至于欧洲其他各国,尤其是英国,对殖民地所课的税,能与平时所付的费用相等,已属罕见,若要支付战时殖民地所增加的费用,那就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所以,这样的殖民地,对其母国,只是负担,不是财源。(2)”
  因此,与我们在中学时所受到的历史教科书的教育不同,反动的帝国主义的头子们并不全都是穷凶极恶的殖民主义者,他们并不全都妄图奴役全世界的劳动人民的。他们虽然穷凶极恶心黑手毒,但他们不是傻瓜,他们是会算账的,只有当殖民扩张能够带来利润的时候他们才会穷凶极恶,否则他们宁愿看着当地的土著继续光着屁股过着原始社会的幸福生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同志就曾在其光辉名著《帝国主义论》中严肃的指出,“在19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英国自由竞争最兴盛的时期,当权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反对殖民政策的,他们认为殖民地的解放和完全脱离英国,是一件不可避免而且有益的事情。”
  1852 年时任英国首相的迪斯累利曾说:“殖民地是吊在我们脖子上的磨盘。(3)”1860年迪士累利写信给当时的首相得比勋爵,要求“放弃除印度和地中海领地以外的一切殖民地(4)”
  但是有些殖民地却是可以为宗主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这样的殖民地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政治上高度分裂,这就意味着殖民统治不会遭遇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大大降低了殖民征服和统治的成本;第二,物产丰富,能够大量为宗主国提供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作物或是矿产品;第三,人口众多,这就意味着广阔的市场,能够消化宗主国的工业制成品,并为宗主国的企业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放眼全球,同时完美具备以上三个特点的殖民地只有印度,虽然大清也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但在政治上却一直保持统一,所以只是成了半殖民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基本都是赔钱的,除了印度。这也就是英国为什么会殚精竭虑的保护印度保护英印贸易线路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对比,相对于印度、东南亚及美洲的被殖民,欧洲人最早认知的非洲的殖民活动却是最后完成的,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只要明白了殖民地对于宗主国真正的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非洲实在是太落后,不但不能成为欧洲国家工业品销售的市场,其本身也没有什么财富可供掠夺,甚至他们连自己吃饱饭都很困难。想从黑人兄弟身上榨出油水可不容易。事实上自从十五世纪开始非洲所能供应的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就是他的人口——黑奴。由于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极为落后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期,欧洲国家并没有殖民非洲的兴趣。当然了,非洲肆虐的传染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即使是在非洲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矿山作为一个理智的帝国主义者是不是就要征服那个地区,把它作为殖民地呢?也不一定。开发矿山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兴建矿井开采矿石,修建铁路把矿石运出来,还要再修建港口把矿石运回国内。同时还要在当地建立一整套的行政机构维持对当地的统治,还必须维持一支军队镇压土著的反抗。这一切的一切的支出都是极其昂贵的,矿山所得的利润未必就能维持这些开销。而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镇压土著的反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打仗更花钱的事情了。越是现代化程度高,装备越是先进,战争的成本就越高。土著的大刀长矛可以反复使用,但子丨弹丨炮弹一打出去就没有了。殖民者与土著的战争往往不是战场上的胜负,而是殖民者认为战争的花费太高,殖民这块地方在经济上已经没有任何利益,所以殖民者选择主动撤出这块地区,被压迫的人民于是就取得了反殖民斗争的胜利。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64页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64页
  (3)李柠:《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卷宗》2013年 第10期
  (4)李柠:《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卷宗》2013年 第10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