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27节作者:
唐岛渔夫 日期:2016-11-23 08:00:33
长安三大内(一)
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引来回纥(维吾尔族的前身)兵前来平叛。这个时候,叛军恰好又发生内乱,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自己的父亲而自立为王,唐军借机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同年,唐肃宗李亨还都长安,期间为拥立李亨而立下大功的太监李辅国,获得皇帝重用,加开府仪同三司(享受副国级待遇),封郕(cheng)国公。当时的朝臣奏报,一般都需要先过李辅国的手,才能到李亨手中。
随后不久,李隆基也回到了长安。
此次回到长安之后,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
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群之一。古代一般把皇宫称为“大内”,而巅峰期的大唐则拥有三个“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同时,盛世的长安城还拥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此外还有整整齐齐的一百零八个“坊”,也就是居民区。我们看当时大唐长安城的布局图,如下图所示,
日期:2016-11-23 08:10:56
唐长安城示意图
唐长安城接近一百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一百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古罗马城的五倍,君士坦丁堡的七倍。
唐长安城不仅美在建筑格局,而且相关取水,排水,公共卫生等城市要素一应俱全,具备爱极高的现代都市居住要素。日本的多个古称,都原封不动地照搬了长安建筑格局,甚至连有的城门的名称都没有改变
日期:2016-11-23 10:02:48
长安三大内(二)
太极宫和大明宫,是城中之城,都是以宫城的架构而存在的。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又有长安外郭城。为体现皇家的安全与威仪,太极宫和大明宫各自用高大的城墙与城门隔绝了皇宫大内与长安城民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前文中反复出现的“玄武门”,太极宫有一个玄武门,大明宫也有一个玄武门(大明宫玄武门后来被改名为“神武门”)。前文提到的李世民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太极宫玄武门;而大明宫玄武门,则见证了张柬之“神龙政变”,李重俊“缩水版玄武门之变”,以及年轻的三郎李隆基横空出世的“唐隆政变”。
比较特殊的所在,是兴庆宫。
日期:2016-11-24 08:31:00
长安三大内(三)
兴庆宫的前身,是时任临淄王的李隆基王府。既是王府,则远远没有太极宫和大明宫两宫的那种肃穆森严,反而多了一些与民同乐的生活情趣。逢年过节,李隆基偶尔会站在自家王府的亭台楼阁上,对着长安城大街上的百姓们挥手致意,以体现皇家的亲民作风。后来登基称帝之后,李隆基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临淄王府,带着自己心爱的杨贵妃长期居住在兴庆宫。因此,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兴庆宫一跃而成为整个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正因为如此,兴庆宫宫殿群,虽然外表最为普通,但装修却是三大内中间最为奢华的一个,也是让唐玄宗最为怀念,最为留恋的一个。
回到长安的太上皇李隆基,经过反复权衡之后,选择入住了兴庆宫。
兴庆宫虽然已经被战乱洗劫的面目全非,然而这里的一草一木,依然能够让李隆基回忆起自己英武的青年时代,霸气的中年时代,尤其是能够时时勾起他对和杨贵妃那段纯真爱情的感怀。此时李隆基的身边,只剩下了忠心耿耿的老臣陈玄礼和太监高力士,此外还有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道教在唐代贵为国教,所以李唐家族的公主们出家做道士,在当时是大唐文化界的的一种时尚。做道士,不仅仅是因为信仰,更是上流社会贵族女人们摆脱沦为家庭主妇而充分享受人间声色犬马的一种掩护。玉真公主,就是当时众多皇家女道士中的佼佼者。开元盛世的时候,玉真公主作为玄宗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恃宠而骄,同当时的文化界名人王维和李白都曾经传出过绯闻。虽然已经失去杨贵妃,但有玉真公主这样的妹妹在身边,李隆基还能够经常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及亲情的可贵。
年迈的李隆基,时常回忆起当年在兴庆宫的繁华景象,还有他同杨贵妃当年恩爱的每一个片段。他命人画了一幅杨贵妃的画像,张贴在兴庆宫,每当思念的时候,就驻足良久。
日期:2016-11-24 08:35:00
西安兴庆宫遗址
长安三大内,唐玄宗的精神家园是兴庆宫。
唐玄宗的少年时代在这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在这里。
相对于充满了阴谋与背叛,发生无数次的政变大明宫和太极宫,兴庆宫是一个更加亲民的所在。
兴庆宫的地址,也恰好在长安最繁忙的大商场——东市的旁边。
日期:2016-11-24 08:43:55
先补一张玉真公主的剧照-金巧巧版本
在唐代,为了避免金枝玉叶沦为家庭主妇的窘境,出家做一个逍遥道姑成为唐朝公主们的时尚之选,玉真公主就是其中一个。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万千宠爱于一身,堪称唐睿宗唐玄宗两朝的第一公主。
日期:2016-11-24 08:46:03
身死甘露殿(一)
对于李隆基这样一个已经完全无欲无求的老人,唐肃宗李亨和大太监李辅国并不放心。父子之情有用吗?当然有用,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李亨的性格中庸而缺少主见,很多时候处于游移和犹豫的状态。事实上李亨对于自己的父亲,还是充满了深厚而复杂的感情。但是,先斩后奏乱世登基这件事,让李亨的心中无时不刻不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戒备。
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是自己潜在的政敌。更何况,朝野上下对于马嵬之变和后来灵武即位,充满了各种离奇的谣言与猜测。这让李亨不得不狠下心来,让这个老父亲永远永远地同政治与权力绝缘。
大太监李辅国,对于皇帝的想法洞若观火,一清二楚。既然皇帝内心深处想让太上皇彻底接受退休状态,那么索性让皇帝不背负骂名,所有的恶人都由李辅国来做。刚刚回到长安的李隆基,尚且有三百匹马以资调遣,结果李辅国以李隆基僭越为借口,收回了其中绝大部分,而只给李隆基留下了十匹马;后来,李隆基想把杨贵妃的坟茔迁回长安,也被李辅国严词拒绝。
年轻时雄才大略的李隆基,晚景已经凄凉到了被一个太监颐指气使的地步。然而即便如此,李隆基在兴庆宫居住的这个事实,还是让唐肃宗和李辅国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兴庆宫没有高大的宫墙,反而有非常便利的通道,供各色人等进出。在李亨的眼中,文有高力士,武有陈玄礼,兴庆宫又无法在大内皇宫的有效掌控之下,如果老父亲李隆基另立党中央,则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因此,公元760年,李辅国矫诏,要求太上皇李隆基移宫到太极宫的甘露殿,以方便监视。移宫之后,高力士被编了个罪名充军发配到巫州;陈玄礼被勒令出来继续为官,不久病死;玉真公主也被强拉去外面的道观出家。
日期:2016-11-24 08:58:40
高力士剧照
出生在广东的高力士,同陈玄礼一样,追随了唐玄宗李隆基一辈子,勤勤恳恳,不离不弃。
唐玄宗信任的高力士,和唐肃宗信任的李辅国,恰好是太监中的两个极端。
高力士忠贞不二,李辅国心怀鬼胎。唐肃宗登基后,高力士最终被李辅国排挤并流放。
高力士离开京城之后,得知太上皇李隆基驾崩的消息,悲痛吐血而死。
(至朗州,遇流人言京国事,始知上皇厌代。力士北望号恸,呕血而卒《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
后世的中国人,称高力士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日期:2016-11-24 09:01:28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长安三大内
脱离了禁宫大内监控的兴庆宫,被唐肃宗李亨和大太监李辅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最终唐玄宗被迫移宫,搬到了太极宫的甘露殿。
日期:2016-11-24 09:02:28
身死甘露殿(二)
此时的太上皇李隆基,真真切切地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居然没有什么能说话的人了。
公元762年。
此时的李亨,身体也慢慢变得不好。间或,李亨也会想起童年的自己,想起他眼中父亲当年那宽阔的肩膀,还有那种霸气和威严,当然更忘不了几十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自己。他明明白白知道父亲已经病重,恐怕已是去日无多,然而李亨却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去看望过太上皇他老人家。原因有两个,一则,李辅国从中捣鬼,阳奉阴违,导致父子间始终无法化解那种不可言说的隔膜;二则到后来,人到中年的李亨本人,也已经病入膏肓,寸步难行了。
李隆基一辈子生了59个孩子,却在茕茕孑立中走完77岁的人生旅程,死时,没有一个孩子在身边。同年,唐肃宗李亨也离开人世。唐肃宗这位乱世皇帝,前半生过得惶恐至极,后半生过的颠沛流离。在安史之乱第二年登上帝位,又在安史之乱结束前一年离开人世,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乱世皇帝。
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冤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日期:2016-11-24 09:07:23
太极宫复原图
离开了与民同乐的兴庆宫,搬进了大内森严的太极宫,李隆基最终在甘露殿驾鹤西去。
太极宫甘露殿,只留下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唐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元稹(zhěn).《行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