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07 09:03:26
安禄山洛阳登基
正在玄宗踌躇未定之时,有人来报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青回京述职,玄宗闻报大喜,紧忙命人招封常青上朝。为何玄宗如此看重封常青呢?原来中唐以后,朝中边将之中,有四大节度使之称,其中安禄山坐镇东北,实力最为雄厚,排名第二的是坐镇河西九曲之地的哥舒翰,其后便是坐镇安西、北庭的高仙芝和封常青。这四大节度使都是久经战阵,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的老将,此时封常青在京,玄宗认为可以以为柱石,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封常青上朝后,得知需要领兵平叛,于是在玄宗面前夸下海口:“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以封常青往日的军旅生涯来看,他是个用兵谨慎的将领,此时却在玄宗面前夸下如此海口。由此可见,封常青对于东北边镇叛军的战斗力一无所知,而唐朝朝廷对于平叛也存在着盲目的乐观。
玄宗听到了封常青的回答,十分高兴,任命他为范阳、平庐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封常青领命之后,出潼关,直奔洛阳,这也开启了他悲剧人生的最后阶段。就在封常青奔赴洛阳募兵之时,安禄山的部队已于十二月初二,在灵昌郡(河南滑县)渡过黄河,沿路的郡县望风瓦解,叛军连克陈留、荥阳,兵锋直指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在洛阳以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关城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前,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鏖战,秦末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初李世民在此大战窦建德,还有三国演义中虚构出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而今,中原百余年不见烽烟,虎牢关守将见到叛军连天而来,肝胆俱碎,不敢迎战,弃关而逃。
封常青到达洛阳后,募兵六万,此时他才真正了解到中原兵备的现实,当他打开兵备库府,惊讶的发现,库府之中的兵器、防具早已腐坏,中原常备军卒,空额严重,皆以老迈之人充数,而募得的六万人,都是市井之徒,从未经过训练。
如此唐军在封常青的率领下,与安禄山叛军交战,三战三败。十二月十二日,洛阳陷落。封常青在败退至潼关的路上,与高仙芝相遇,详细地向高仙芝汇报了,唐军的现状和叛军的实力,叮嘱高仙芝千万不要再轻敌,他对高仙芝说道:“累日血战,贼锋甚锐。现在潼关无兵,如潼关失手,京师危急,应急回潼关严守。”高、封二将急忙返回潼关驻守,安禄山的叛军兵至潼关城下,见唐军守备森严,攻城无果,遂屯军于陕州。至此潼关城以东,河北、山西的唐朝疆土尽在叛军控制之下。
唐玄宗在派出了封常青、高仙芝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于是下令将安禄山留在长安为人质的儿子安庆宗诛杀,并赐安庆宗之妻,荣义郡主自尽。又担心时任朔方节度使的安思顺与安禄山串通,将其调回长安。安思顺随为安禄山堂兄,二人并无血缘关系。安思顺在朔方节度使任内,战功赫赫,而且多次向玄宗奏报,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但当时,唐玄宗早已陷入了对安禄山狂热的信任之中,不能自拔,对于安思顺的奏报完全置之不理。如今安禄山果然反了,玄宗不检讨自己的过错,反倒开始嫉恨安思顺,可见,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变得神经质了,倒霉的安思顺,最终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因诬告而被杀。安思顺被杀后,朔方军镇的将士皆以其冤。安思顺的部将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这位史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向唐代宗上书,请求为老上级的冤案昭雪。
新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暂时还顾不上为安思顺鸣冤,此时朔方军镇也正面临着危机。安禄山用兵多年,熟知兵事,他深知,朔方军镇在中唐十大藩镇中势力算是比较强大的,而且朔方位于位于河东(太原)、范阳(北京)两镇侧后,朔方军出兵东进,翻太行山,出井陉口,可直接切断叛军归路,这对叛军来说是心腹之患,所以,早在取洛阳之前,安禄山就派高秀岩为大同军使,率兵连夜赶赴大同军(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镇),以阻止朔方军东出。又命其部将安忠志率精兵屯于土门(河北获鹿县),以防河东和朔方军进入河北。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洛阳陷落,距离安禄山范阳起兵,仅仅过了一个月零三天,进入洛阳后的安禄山,志得意满,此时突然生出了当皇帝的心思,于是他召集手下的“文武百官”,开始筹备改元称制的事宜。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郭子仪大破静边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