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第23节

作者: 历史不是僵尸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我们后人去北京看长城,感觉好不宏伟,堪称世界奇迹,感叹祖先的智慧。
  其实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心血造就的。
  如此浩大的工程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不容易完成的,何况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古代呢。
  这无疑会加重历代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
  付出这么大代价建造长城究竟有作用么……。(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6 21:23:17
  (20)万里长城

  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发明创造,在秦统一以前许多诸侯国家都有建造。
  它其实是沿着国界修筑的防御性军事工事。
  尤其是位居北方的秦国、赵国、燕国甚至都有南、北两条长城,其中北长城都是主要用来防御匈奴的。
  秦国的北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向北经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直至黄河;
  南长城的位置在与赵国、魏国相邻的边界地方。
  赵国的北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东至代地(今河北省蔚县);
  南长城则是为防范魏国和齐国而沿着漳河修筑的。
  燕国的北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省独石口)、东至辽东;
  南长城的位置在与赵国、齐国相邻的边界地方。
  除这些外,还有魏国为防御秦国修筑的长城,以及齐国、韩国、楚国等几个国家之间的长城。

  以上是对秦朝统一之前的长城做个简单汇总,你不必刻意记忆,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记住了也没多大意思。(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6 21:23:54
  秦始皇修筑长城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边拆边修。
  拆除的是那些诸侯国之间已经失去使用价值而且又妨碍交通、妨碍集权统一的长城。

  修筑的是秦、赵、燕三国用来防御匈奴的北长城,将这三段长城衔接在一起并扩大加固,让它成为一座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
  很多书把秦长城写的很复杂,直把人绕晕为止,其实思路理清楚就这么简单。
  我们再说说长城这个军事防御工事本身的特点,以便于将来你去了北京长城不用导游介绍就可以了如指掌,也显得你有文化,有见识啊,让人刮目相看!嘿嘿。
  长城在建筑构造上主要有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一、关隘
  关隘又叫关城,一般设立于高山峡谷等险要的地方或者是扼守交通要塞的地方。
  在这里可以用较少兵力抵御较多敌兵,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关隘主要有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张家口、杀虎口;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得胜关等等。
  二、城墙
  长城的城墙基本由土筑石砌而成,顺山岭地势而筑。
  平均高度约7.8米,一般是外高内低。
  平均宽度墙基约6.5米,墙顶约5.8米.
  墙身内部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券门,是用石砖砌筑成的拱顶门,有石阶通向墙顶供士兵上上下下。
  三、城台

  城台又分为墙台、 敌台和站台三种形式,相隔半里而设,凸出墙外。
  城台有的设双层敌楼,楼下砌筑屋室供小队士兵驻守;
  有的直接不设敌楼,只是外面砌个垛口,里面开个铺位供几个士兵巡逻放哨。(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6 21:24:31
  四、烽燧
  烽燧也就是烟墩,这两个名字估计很少人知道,不过它还有个俗名应该都知道,叫烽火台。
  烽火台主要作用是传递军情,所以有的设置在高山之巅,有的设置在平地转折处,有的设置在敌楼的顶部。
  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QQ,通讯技术极端落后,一旦遇到紧急军情如果单靠人力传达,累死也肯定来不及。

  怎么办?
  就用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举火。
  这办法虽然土,但很有效。
  现在你是不是对长城有个比较清晰的大概认识了,当然还有一些细部构造,这里就不多说了。

  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同时,不仅派大军沿长城驻守屯防,而且还在长城附近一带设立了十二个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对长城沿线进行“房地产”开发。
  并且大量从内地移民过来开垦荒地,以保证边防物资的供应。
  另外还开辟了驰道、直道以加强边关与中央的联系,和现在的西藏铁路有点类似。
  什么是驰道、直道呢?
  驰道前面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解释了。
  直道简单说一下。
  所谓直道其实就是一条专供军方使用的军事道路,陕北俗称为“皇上路”“圣人条”。
  秦直道南起都城咸阳附近的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现在的60米,一般也有20米。(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6 21:25:06
  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一事,历来为史学家、政治家所关注,但评价不一。
  其实评价任何人物或事件都应该从当时和中长远两个方面来考虑,而不能只关注一面,否则就有失偏颇。
  我们先看看秦朝当时的情况。
  秦朝当时战乱刚刚平息不久,生产力尚未恢复,人民生活也未安定,整个国家都还未得到喘息。
  所以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修筑长城这么浩大的工程应该是勉为其难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其实就是当时老百姓痛苦心声的集中反映。
  因此长城非但未按照秦始皇的设想给秦朝带来长治久安,反而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秦始皇的初衷是好的,是为秦朝的万世基业考虑的,为边境老百姓能够长期安居乐业着想的。
  不可以简单与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纯消耗国力民力的皇家奢侈工程相提并论。
  而且长城对后来汉朝初期、中期防御匈奴也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把长城放在历史长河中看看有什么深远意义。
  这个分歧就比较大, 莫衷一是,而且都是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的论断。
  国父孙中山先生认为,长城的作用非同小可,举足轻重。
  他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功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认为如果没有长城捍卫中原,中国可能等不到宋明,在楚汉时代就灭亡了,更谈不上汉唐时代的兴盛。
  他甚至把汉民族同化蒙古、满族的功劳也归在长城名下。
  因为长城的存在,使得汉族的同化力更加有效果,才能够
  “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6 21:26:04
  但孙中山的这些褒奖并未得到一些历史学家的认同。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秦朝看似解决了北患,但实际上从没在根本上解决匈奴问题,只是被一时阻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