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长城的防御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汉唐之所以兴盛不是因为长城,而是其开放的文化和自身强大的国力。
大明朝是修建长城最下工夫的朝代,然而受外族侵扰最厉害,最终免不了被外族所灭的命运。
清朝入关后,决定不再修筑长城,康熙认为没有必要,他的看法和这些历史学家的观点比较一致。
看看,就这么个长城,摆在那里,你看得见摸得着,但对历史作用,历史定位的评定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
而且都是历史上著名人物评价的,你该相信谁。
可见历史是活在每个人心中的,而不是一个模样,这也正是历史好玩有魅力的地方。
关于长城是非功过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标志,至今还在发挥着经济文化作用,赚取外汇。
这肯定是秦始皇当初想不到的。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去好好考证一下,提出你自己的观点,而不要盲从!
匈奴赶跑了,长城也建了,北方总算搞定,那么南方“百越”秦始皇又会怎么对付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8 09:51:45
(21)统一岭南(一)
北部匈奴总算搞定,而且长城也在着手建造,那么南方那边也该收拾一下了。
“北达子,南蛮子”么。
这是中原人民自古对南、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蔑称。
当然现在民族大融合,全国一家亲了,就不能再有这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了。
什么民族歧视,地狱攻击就更要不得了。
否则就是破坏民族大团结,违反《反分裂法》了,哈哈,有点言重了,没吓到你吧。
不过古代由于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发展严重滞后,很多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所以这种歧视确实普遍严重存在(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8 09:54:14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就是如此。
为什么叫百越呢?
商周时期,长江下游一带的越国人被称为”越人“,与秦人、楚人的意思差不多。
春秋时期,越族人曾参与中原的争霸,称雄一时,是形成汉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越人也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
另外越人的冶炼技术在同时期民族中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有欧冶子、干将、莫邪等。
到了秦汉时期,越人是指越国分化出来的,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
因为他们分布较广,分散众多,所以被称为”百越“。
百越大体分为东越、闽越、南越、西瓯等几个部分。
东越也称为东瓯或瓯越,主要居住在今天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
闽越主要活动在以今天福建福州为中心的地区,基本在福建省境内;
南越主要分布在今天广东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今天越南的北部一带;
西瓯的势力范围主要包括今天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
南方的朋友,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对照地图看看自己属于哪个越。
由于远离中原,交通又极为不发达,受山川所分隔,越人的文化水平和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到秦灭六国的时候,多数地区才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阶段,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社会习俗、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8 14:27:17
为了拓广领土,建立大秦帝国,秦始皇野心勃勃,其实早在统一六国的战争结束后的当年,就派主管国家军事的太尉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击百越,欲将这里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屠雎这家伙虽然没有王翦、蒙恬这些秦朝名将在历史上名气大,但是军事才能还是有点的,只是后面战死沙场了。
他首先针对百越的各个部分居住分散、不擅大规模作战的特点制定了一个总的进攻战略。
就是分路进军,遇到强敌再合兵攻击。
于是秦军共兵分五路进军:
东边一路从今天江西省向东出发,进攻东瓯和闽越。
中间两路的任务是攻取南越。
其中,
一路经今天江西省南昌,跨过大庾岭后进入广东省北部;
另一路经今天湖南省长沙,沿着骑田岭直接攻击广东省中南部番禹地区;
西边两路则从今天广西省进取西瓯。
其中,
一路由萌渚岭进入今天贺州市;
另一路经越城岭进入今天桂林。
这样的战略战术规划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实际进攻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战况的分化。
秦军东路军进展顺利,出兵当年就征服了东瓯和闽瓯地区,在这里设置了闽中郡。
但其余四路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挫折。
主要原因就是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这些地方的越人各部落抵抗比较顽强。
另外最重要的是行军作战及军粮的运输极为困难。
所以相持了三年未能取得有效进展。
这个时候,为了解决军粮的供应问题,秦始皇就派负责纪检工作的监御史禄去前线考察,找出病因。(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日期:2016-09-08 19:50:30
史禄的名字史书记载的不太清楚,只说是监御史禄,很显然监御史是个官名,所以后人就叫他”史禄“。
史禄这个人不简单,一个搞纪检工作的,本职责任是专替皇帝收拾那些不听话的、搞腐败的大臣。
但是史禄到了前线没有去整人,也没有乱发号令,而是深入实地调差研究,搞地质水利勘察去了。
所以做纪检审计工作的也应该熟知业务,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否则贻笑大方,失去公信力。
正如毛主席所倡导的那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史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有两条河流非常有特点。
这两天河流就是始安河和双女井溪。
其中,
始安河是漓江的支流;
双女井溪是湘江的支流。
始安河距离双女井溪入湘江的地方,按照现在的长度单位测算仅有1.5公里。
不仅如此,两河的水位差也不过五六米。
更重要的是,两水之间的分水岭相对高度只有二十至三十米。
史禄决定利用这一有利的自然趋势,修凿一条渠道,解决军粮运输问题。
于是史禄就向秦始皇打报告,把自己的调查研究以及解决方案做了汇报。
秦始皇恰好这个时候正在湘江上游出巡,我们前面有说过。
他看到史禄的报告,非常满意,认为史禄的调查研究搞得很不错,就做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的决定。
有了秦始皇这个老大的支持,史禄摇身变成了水利专家。
他开始调集军队,征集民工,在今天兴安县东南筑起了一道水坝,拦住湘江水,使之提高六米左右的水位。
同时开凿一条总长三十四公里的运河,将始安河和双女江溪两河沟通起来,将湘江和漓江两江沟通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