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听了秦王的这一番话,知道了秦王是真心实意的请教,于是就通过对秦国的分析,献出了国策,那么,范雎到底给秦王出了什么样的谋划呢?请看下集。
[1]据说当年文王十分欣赏姜子牙,第一次见面就亲自为他拉车,走了八百多步,以示自己的求贤之心,而姜子牙甚为感动,就对文王说:“文王您如此心诚,亲自为我拉车,您走一步,我就保佑大周一年的江山,总共是八百零几步。”八百多年后,周果然灭亡。
日期:2016-08-07 12:32:40
第七章【离宫密谋(下)】
上一集我们讲到了范雎见到秦王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于是,范雎就给秦王鞠躬行礼,之后,范雎接着说到:“秦国有着两个最大的优势:
一是,拥有着关中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周围是崇山峻岭和险要的四个关隘(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相当于给秦国无形之中增加了几十万军队,而且秦国在战略上处于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二是,秦国奉行秦法,施行法治,自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守法、敬法,勇于为国公战,现在的秦国带甲百万,战车千乘,猛将如云,大王同时拥有地利、人和这两个有利的条件,成就霸业那不如狮子搏兔那般容易。
但现实却是:秦国近十五年未出函谷关[2]。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您的臣子不称职(穰侯为秦谋划有私心),大王的战略计划也有失误的地方。”
“愿闻我的失策之处。”秦昭襄王长跪(恭敬的坐)着说。
此时,范雎发现宫内还有不少偷听的内侍(端茶倒水),就不敢先说宫内(太后)的事情,就先说穰侯的外交战略,观察一下秦王的反应,于是范雎就讲了一下几点:
(1)远征齐国必然失败。千里远征,如果秦国出兵少,打不过齐国;出兵多,对秦国的损害巨大。现在,穰侯表面上和韩、魏一起联军去攻齐,这本身既是一个错误。首先,韩、魏两国居心叵测,出兵不出力,到时与齐国血战的还是我们秦国;其次,如果打败了齐军,那么我军也将精疲力尽,此时的韩、魏两国生力军必将抢占我军的胜利果实。比如以前的齐湣王,千里攻楚,空耗钱粮,却寸利未得。现在的秦国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粮饷,死伤了那么多的勇士,最后却连半寸土地都没有得到,这不是资敌(韩、魏)吗?
(2)提出了秦国的应对战略——远交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记载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这是近攻战略,比如赵国攻占中山国,得地五百余里,天下诸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觉得近攻战略具体可以分为攻伐、守卫、化地这三部分。
攻伐,即打下一寸、一尺都归秦国,而天下的土地只有这么多,秦国要秉持国策,逐步蚕食六国。
守卫,这些土地都不是飞地,而与秦国紧紧相连,作为唯一的超级强国的秦国很容易就能守住。
化地,由于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废除了奴隶制,实施秦法,依法治国。每夺一地,秦国就新派官吏进行治理,统计名册、赋税、田亩等,颁布法令奖勤惩疲,有功必赏,有罪就罚,其田亩制、军功制、农爵制等公平公正,深受庶民的欢迎,所以秦国化地的速度远远快于六国。
(3)具体的战术分析。第一步先采用连横,结交中原的韩、魏两国,威胁赵楚,楚强则联赵,赵强则与楚结盟。这样远在东方的齐国就必然恐惧,齐国就会低声下气的重金侍秦,燕国可以与之联姻,远交燕齐,这样韩、魏就可以虏之。
范雎的远交近攻这一军政长策的提出,使得秦国一统天下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导,从此,秦国开始逐步蚕食六国,夺尺寸之地而化之,我盈彼竭,秦国日益强盛,而诸侯日渐羸弱,终有一日,天下必定。远交近攻这一战略思想,至今两千三百多年还被历代军事家奉若经典。
[2]这边其实我觉得有些奇怪,在秦昭襄王33年,秦军出兵攻魏,斩4万;34年,秦国出兵大败赵、魏两国。这些怎么能说秦军15年不出函谷关?(除了苏秦配六国相印时期),所以,我认为:范雎在这边的意思只是说秦国没有长久的国家战略,以至于东出的威势大减,对六国的压迫大减。
日期:2016-08-08 12:34:00
第八章【初露锋芒】
上一集中我们讲到了范雎远交近攻的长策横空出世,照亮了秦国未来前行的路。长久以来,历经风雨的秦昭襄王多年来养成了谋定而后动的习惯,他就问范雎:
“在我们的第一步计划中,先生谋划先要结交韩、魏两国,就先拿魏国来说吧。”秦王喝了一口茶,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其实我早就有此想法,可是魏国反复多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范雎就回答道:“对付魏国这种贪利之国,其实是很好办。首先,我们可以先说好话,送重礼;如果不行,我们就割几座小城给魏国,任何国君都喜欢,特别是当今的魏王;如果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我们可以直接率军攻打魏国,以武力逼迫魏国。”其实,这就是当今美国政府惯用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秦昭襄王同意了,十分赞赏范雎的才能,并且立即授予范雎客卿的身份。为什么秦王不授予范雎更高的职位呢?我觉得秦王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范雎初来乍到,而且毫无功勋,如果一下子就授予高爵重职,容易引发别人的非议;
二、此时的秦国实权不在秦昭襄王手中,秦王选择在政治上迂回,小小的客卿,可以说是秦国历来的惯例,不会引人注目,也可避免正面与太后、四贵的冲突。
虽然客卿在秦国其实是个虚职,并无实权,但是范雎可以靠着客卿的身份,与秦王交谈,为秦国出谋划策。之后,秦王用了范雎的计策,令五大夫绾进攻魏国,拔怀邑,两年后,又攻下邢丘。
那么韩国呢?范雎又是如何献计的呢?范雎分析了以下几点:
(1)韩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韩国位于天下的腹心,东靠着黄河、淮河平原,经济发达;南连着楚国;西与秦国犬牙交错;北接着周室洛阳、魏国、赵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韩国也是秦国东出的第一道障碍,秦军万一东出,怕韩国袭击秦军粮道,所以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
(2)弱韩之策。韩国虽然是个近两千里的大国,秦国一时不能灭,但是韩国的国土是由一个中心放射出的片带状。这样的国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只要攻占韩国的几个点(这次范雎推荐的是荥阳),就能将韩国一分为几块,使它们不能相连,然后被秦国一口一口的吃掉。
秦王听了之后大悦,进一步实施远交近攻战略,而且越来越信任范雎,可是摆在他们君臣面前的还有几座权力大山没有搬除,那又是什么呢?请看下集。
日期:2016-08-09 11:48:28
第九章【巩固王权】
我们先来看一下秦国的这几座巍巍的权力大山:独断专行的太后;独揽大权的“四贵之首”秦相穰侯(军政全才);掌握刑法大权的华阳君、泾阳君;任免官员的高陵君。秦国的外戚势力如此之大,太后和“四贵”联手架制秦王,秦王处处受到掣肘,一国之君的处境可想而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