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5节

作者: 福建大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公元前266年,即秦昭王四十一年(范雎受重用近3年),范雎再次向秦昭襄王提出了一个对内的方略(远交近攻是对外方略),那就是——巩固王权,范雎提出了以下几点:
  (1)秦国的王权不显。山东齐国只听说孟尝君,而不知齐王;秦国只闻太后穰侯,而不知秦王。作为一国之君,而王权不显,被太后和“四贵”架空,长此以往,使国家陷入危亡之中。
  (2)王权旁落的危害。穰侯只不过是秦国之臣,凭借的大王的重权,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随意与其他国家签订盟约,讨伐征战,秦国到底谁为王?更可恶的是,如果秦军胜利了,穰侯就趁机扩大自己的封邑,秦军不是为了国家而战,而是为了穰侯的私利而战;战败了,穰侯就将这责任推给大王,把祸患留给秦国。
  (3)举例证明。范雎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齐国两位大臣专权,第一位是崔杼(zhu),在齐国掌握大权二三十年,并且射杀了齐庄公,在朝中大肆杀戮。之后,史官记下崔杼弑君,崔杼杀了史官,继任史官依旧如实记载,崔杼大怒,继续杀,总共杀了三位史官[3]。第二位是淖(nao)齿,被齐湣王任命为齐相,却杀了齐湣王,还想和燕国共分齐地。
  二是李兑在赵国专权,当时赵武灵王(此时自称主父)的长子赵章密谋沙丘之乱,想逼主父立自己为王,可是被李兑提前发现,率军大败赵章,赵章跑到主父的沙丘宫求救。李兑一不做,二不休,率军围困沙丘宫,将主父囚禁在沙丘宫,在一百多天后,一代英王被活活饿死。
  最后范雎总结了一句:如果秦国再这样下去,恐怕秦国在大王之后不再姓嬴。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话之后,第一次感到如此大的恐惧,就说:“你说的对。”
  就这样,秦昭襄王和范雎君臣决定为巩固王权采取行动,当然这样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的,大家想一下如果一旦失败,那么太后和“四贵”会怎样做。张禄(此时,范雎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肯定是难逃一死,秦昭襄王很可能被软禁、被废,甚至被杀。所以,怎样夺回权力,需要好好的谋划,那么他们又是怎样谋划的呢?请看下集。
  [3]我们后世能够看到历史的真实性,得益于成千上万的史官据实记载,不畏强权,不惧铁与血。
  日期:2016-08-10 12:30:32
  第十章 【巩固王权之谜(上)】
  我们在上一集中讲到了,秦昭襄王和范雎二人秘密谋划巩固王权,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秦昭襄王这样的一个“虚王”想要夺回权力哪有那么容易,搞不好连秦王自身都难保,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谋划的呢?史书上有什么记载?
  很可惜,我查了很久,几乎是没有关于他们谋划及实施过程的任何记载,只有:
  “於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资治通鉴》跟《史记》的记载完全一模一样,不重复写了,它们都是简单的记载了结果,没有任何过程记录。这其实反向的说明了秦昭襄王巩固王权进行的非常顺利,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讨着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秦昭襄王的性格是怎样的?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王?特别是在昭王元年到昭王四十一年期间。
  “昔日,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今朝,秦武王东进洛阳妄举九鼎。”可惜,秦武王因举鼎脱力而身亡,武王无子嗣,那么秦国的王位由谁继承?最终,在公元前306年,由远在燕国的质子嬴稷回秦继位称王,史称秦昭襄王,那一年他十九岁。在战国大争之世,出现了最是令人忌讳的“主少国疑”局面。当此之时,宣太后临朝,任命自己的弟弟魏冉为相国,处理国政,迅速稳定了大秦帝国的局面,之后,魏冉举荐白起为将,率军纵横六国,数十年下来,斩首山东六国兵马数十万,功名威震天下。

  外患是除了,可是身为秦王的他内忧却不断,太后、四贵、武安君,这一座座权力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身为大王却不能亲政,空有虚王的称号。那么青年的秦王是靠什么支持了近四十一年的呢?
  他靠得是“坐镇中枢,内心坚忍。”如果要是一般人,看到自己的头上只是虚名,恐怕早以将秦国的国事要务通通抛下(因为你看了也没用),置身于酒池肉林、美乐佳人之中了吧!可是秦王嬴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始终坐镇咸阳朝政大殿,始终不离大秦帝国的权力中枢。四十一年来,无论是太后下达的旨令,还是穰侯批完的奏章,事无巨细,秦王嬴稷靠着内心的坚忍,一点点看完、一字字审阅,从中不断的积累治国理政的经验、经历,不断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终于在秦昭襄王的不断努力下,从以前的“王少,事必决于太后。”慢慢的变成了“王与太后、穰侯共议之。”到最后的“王与太后、穰侯共决之。”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想大家已经充分了解了秦昭襄王是拥有着什么样性格,是一位怎样的君王。那么,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秦王与范雎二人的君臣谋划是怎样的?请看下集。
  日期:2016-08-11 12:43:34
  第十一章【巩固王权之谜(中)】
  秦昭襄王要想巩固王权,首先要获得人们的支持,这些人最好还是要有身份、名望、权力,那么我们就来大胆的推测一下,秦王会获得哪些人的支持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秦国的王族宗室。我们都知道,为了保证江山社稷的传承,选择好最合适的接班人,每一位大王都会有非常多的嫔妃,非常多的子嗣。当然大王死后,那么多的儿子,只有一个能够继承王位,而其他的子女有一小块的封地(够他们安享富贵一辈子了),这些公子还有许多儿女。久而久之,数百年下来,秦国宗室家族的人口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十几万人,如果将他们联合在一起,那将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太后和四贵的专权,外戚势力的权倾朝野四十余年,必然侵害了王族宗室的利益,所以秦昭襄王能得到大部分有威望、有资历的王族宗室的支持。

  (2)秦国的有才之士。这主要分为秦国本地的士子和关外[4]的士子两大类。他们投奔了秦国,是为了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心中的满腔抱负。可是现在,太后垂帘,四贵当朝,他们任人唯亲,大肆扶植自己的亲信,而这些有才、有识的士子却有功得不到封赏,得不到升迁重用,所以他们也是支持秦昭襄王收回王权。
  (3)千载难逢的时机。前面讲过穰侯远征齐国,仗打了数年,空耗了秦国无数的粮饷、军械、财物,死伤了数万大秦忠心耿耿的将士,却为了某人的个人利益,更可悲的是连齐国的半寸土地都没有得到。我觉得此时四贵应该还在班师路上,但败报已经传回咸阳,朝野一片哗然,将士怨声载道,此时正是秦王一举罢黜四贵,收回王权的最好时机。
  (4)名士大才范雎相助。范雎之才,是商鞅、苏秦、张仪那样的丞相大才,又是秦昭襄王的心腹,有了此人的帮助,秦王就可以坐镇中枢,统筹全局,处理一些突发的应急事件。而由范雎出面,对各方进行秘密联络,获得各方的支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