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17节

作者: 福建大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赵奢就令许历率一支军守住北山,与赵奢互为犄角,秦军猛攻不能破,最后秦军主将胡伤战死,十万秦军全军覆没。富有谋略的许历经过此战,成为了赵国的国尉(国防部长),至今已有八年。
  (5)赵括
  幼年时就是非常聪慧的神童,很有名气;少年得志,是赵孝成王的同窗,很有才华,博学机变;青年时就继承了父亲的马服君高爵,参议朝政大事。可以说他的履历光鲜亮丽,令人羡慕。但是,正是由于他成长的一帆风顺,没有经过现实、战场的历练,也没有赵奢[8]的严父敦敦教导,所以养成一种傲性,轻言兵事。
  在这一集中,我们介绍完了赵国的名将,那么在下一集中,我们开始讲述秦赵大决战——长平大战,请看下集。
  [8]补充说明一下:赵奢由于在阏与血战中,身负重伤,虽然生还,但是身体元气大伤,因此几年后就逝世了。
  日期:2016-09-11 11:51:31
  各位读者,不好意思,这边更正一下:在第三十二章【军队建制(上)】(1)城防军中的“《史记》中记载着:明年(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为大良造。”
  这边的“明年”应该是“秦昭襄王十八年”。

  日期:2016-09-12 12:26:55
  第三十八章【长平大战开始时间之谜】
  很高兴在这一集中,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长平大战,其实在历史上关于长平大战有许多的疑点,其中关于长平大战的开始时间就存在着几个说法:
  (1)在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并占领韩国野王,冯亭献地到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军投降,近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2)从公元前260年初,秦将王龁进攻上党到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军投降,近九个月的时间。
  (3)从公元前260年四月,赵括取代廉颇为将到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军投降,近五个月的时间。
  那么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第一种说法是从秦国进攻韩国野王,冯亭献地开始算起,理由是:表面上,秦国虽然是攻韩,但在战略上是为了压制赵国,是为了同赵国进行战略决战而准备的。比如:在汉元年8月,刘邦集团进攻关中,标志着楚汉战争的开始。当时刘邦只是进攻三秦呀,没有进攻楚王项羽,可是大家都把进取关中当做是楚汉战争的开始。现在的秦国进攻韩国不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对于这一条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我觉得这两者还有一些差别。项羽是“西楚霸王”,天下的共主,刘邦攻三秦,那是对项羽霸权的挑战,是对楚国势力的挑衅;而韩国不同,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没有依附赵国,那只是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争。
  虽然如此,但是也有人将赵国接受上党之后,秦赵两军的对峙两年的时间也算进长平大战。他们认为,此时秦赵两军处于准战争状态,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两年的消耗,使得赵军粮草不足,急切进攻求战,这也导致后来赵军长平被围。
  第二种说法是从秦将王龁进攻上党开始算起,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这几点:

  首先,这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直接对抗,兵对兵、将对将,真刀实枪。
  其次,秦将王龁,秦国第一猛将,率军进攻;抗秦何人?赵国最有名的上将军廉颇,亲自统兵,严防死守,给世人上演了一场矛与盾的攻防大战。
  最后,正是因为秦军的寸步不让,步步紧逼,向天下诸侯展示了秦国争夺上党的决心,这才直接导致了秦赵举国大决战——长平大战。
  第三种说法是赵括为将,率领赵军发动进攻,最后被白起引诱并围困在长平,四十六天后,赵括被秦弩射死,剩余赵军全部投降。我觉得这一部分就单单讲了秦、赵两国的军事上(长平大战)的决战阶段,没有讲到先期廉颇的防御阶段、秦赵两国的调兵遣将等。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关于长平大战的开始时间,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都是可以的,如果要更加准确的表述划分:在公元前262年~260年为上党对峙阶段;在公元前260年初~9月为长平大战阶段(其中7月~9月为长平大战的决战阶段)。
  关于这几点,不同的人应该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就是文学、史学的乐趣,在此,我希望求同存异,大家一起积极探讨。在这一集中,我们讲到了长平大战的开始时间,接下来,这场大战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集。
  日期:2016-09-13 11:32:04
  第三十九章【廉颇布防】
  在公元前262年2月冯亭献地之后,3月廉颇就率赵国的大军开进上党,接防关隘,到秦军王龁在公元前260年进攻上党,这边有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间隔,赵国在外交上派出蔺相如、虞卿合纵六国,最后三晋盟约达成,军事上的廉颇在上党又是怎样布防的呢?
  鉴于在公元前262年4月王龁进驻河内郡,王陵进军野王,逼迫赵国上党,廉颇不仅要求赵王增兵,还在战略上采取守势,之后,廉颇选择在上党的长平地区进行了布防:
  (1)西线空仓岭布防
  也称作老马岭,这座山岭的中部是高平关,这个关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左边是峭壁,右边悬崖,是军事交通的要道。廉颇为了保证这座关隘的万无一失,更是在关后修建了二鄣城(希望大家记住这个城池),作为后援。
  (2)中部丹水防线
  长平地区有一条的河流叫丹水,这条河流直接正面迎接着秦军的河内大军,廉颇派遣赵军在此凭借着这条天然的防线,构筑了赵军的纵深防御。

  (3)东部石长城防线
  这条石长城长达百里,沿着西北至东南走向,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向西托住了空仓岭、丹水防线,后面是武安、邯郸,可是这条由韩国时期修筑的石长城,年久失修,多处都已经残破不堪,所以当前的要务是要赶紧修缮。廉颇亲自驻守在石长城,日夜抢修,并且向邯郸紧急调集大型守城器械,廉颇把这作为赵军的大本营。
  廉颇认为,只要坚持这三道防线,那么只要深沟高垒,避战不出,等待秦军的锐气丧失,那就可以寻找出有利于赵国的战机。再说,有了这三道防线,即使有些失利,那么秦军也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挤压赵国空间,不能将赵军分割包围,只要保证后援的通畅,秦军最后必将知难而退。
  那么对于廉颇“逢战必守”的慎密策略,当时的赵军将领有提出异议吗?我在《史记》、《资治通鉴》中没有找到记载,不过也有人说,当时是有一些将领是不同意廉颇的意见的,甚至是后世也有许多人认为:赵军的长处在于“善骑、善射”,最适合进攻,赵国已经夺取了上党郡,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为什么要采取守势呢?这不就是相当于把赵国的精锐骑兵窝死,眼睁睁的失去自己的优势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一集中一起来探讨,请看下集——赵军攻守之谜。
  日期:2016-09-14 11:41:2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