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那些事儿——且容我缓缓道来》
第55节

作者: 兰陵柳叶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清代清军入关之后分封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决定撤藩导致三藩反叛,吴三桂等三藩叛乱一度占据西南半壁江山成为了清廷入关以来面对的最大危机,历时八年才平叛成功。
  我们可以知道,夏商周,西汉,唐,明,清分封这帮实封诸侯王或没名分但中央默认无力征讨的藩镇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中总有人会反,有时候还是全都反。

  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日期:2016-04-13 20:09:08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原因,既然实封有这么巨大的隐患那么历朝历代怎么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封呢?
  首先在这一点上不能先入为主,认为所谓以史为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原因有三:1.王朝草创初期实力不足,或存在外部威胁,要靠藩王镇守边关,协助朝廷治理天下(夏商周明清)
  2.要保卫皇室,保卫中央,防止权臣篡权(汉晋)
  3.历史遗留问题,朝廷只能默认(唐,清也有一部分算在这里)

  说实话,封建王朝第一代统治者普遍考虑的问题不是疆域不是一统而是单纯的两个字——社稷。保护政权不被消灭,是他们的第一目标,也是重中之重。
  而有趣的是,这些朝代除了夏商周由于不是中央集权之外,剩下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政府对待这些诸侯王或藩镇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个态度——削藩。
  西汉削藩引发了七王之乱,藩王们为了避免权力被夺联合发动叛乱。
  唐代唐宪宗等君王针对藩镇屡次发兵征讨,一直达到了晚唐时期。
  明代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结果把皇位都削丢了。
  清代削藩引发三藩之乱,清廷和吴三桂等三藩打了个你死我活最后,持续八年才算收场。
  纵观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往往是第一代君主分封,紧接着第二代君主就削藩,然后藩王反叛,然后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有意思没意思啊?有必要吗?
  对不起,有。
  西汉的贾谊先生准确的指出了削藩的本质 :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
  也就是说,这帮人无论亲疏远近都肯定要反。
  我们来仔细的分析一下,首先从经济上,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封国:
  西晋封王分三等,第一等大国食邑三万户,等二等一万到两万,第三等五千左右,这帮人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就有造反的本钱。
  其次是军事上,西晋诸侯王和历代实封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军队,大国人数上万,小国也有数千,而配合封邑的人口,则可瞬间变出数倍的大军,自己的常备军则可以成为亲兵骨干,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比如朱棣。

  最后是政治上,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政治举措降低诸王在中央的地位来限制他们的势力,但是历朝历代的藩王都是不遗余力的向朝廷安插耳目贿赂重臣,比如明代的宁王叛乱,清代的三藩吴三桂选官号称“西选”,时人更是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晋朝藩王们在朝中的势力更是达到了历代之最,安平王司马孚总领军国重任,齐王司马攸堪称王中王(不是双汇火腿啊),总领诸王,到了后期,这帮王爷们动辄就是各种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势力庞大,不可一世。

  有人有钱有权,老子也姓司马,凭什么不反?
  这才是根本原因。
  日期:2016-04-14 22:39:46
  然而实际到晋朝本身,又有很多更严重的问题。
  司马炎先生是个聪明的人,毕竟西汉的七王之乱情况就在那摆着,但是曹魏宗室无权皇帝被欺负的那么惨他也是知道的,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神奇的思路。
  我搞一大堆诸侯王,让他们互相牵制不久没事了吗?
  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先上图

  这是晋惠帝初期的形势图
  从图上可以知道,赵王司马伦先生,楚王司马纬先生,汝南王司马亮先生距离京城最近,这三家王爷的封地或镇守地分别在下邳,襄阳,许昌。
  这尼玛有这么分封的吗?你干脆把京城封出去算了。洛阳距离许昌169公里,司马亮的骑兵用不了三天就能打到洛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然而司马衷的枕头底下居然睡着一个师!
  亮剑里面李云龙先生第一次和楚云飞翻脸不就是因为楚云飞这货派兵进驻他的团部附近吗?这种封王方式,真是疯了。
  然而,这还只是二十七家诸侯王中的八家而已。

  这些人占据膏腴之地,富庶之乡,没有外敌之患,没有内廷之祸。如果这些诸侯王一起反叛,那么别的朝代是以全国敌一隅,晋朝是以一隅敌全国。
  对不起,我笑了,我真的笑了。
  日期:2016-04-14 22:41:12
  在司马炎的思路当中,他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士族是不能信任的。
  毕竟他爷爷是司马懿,这个假设我能理解。
  但是,司马炎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还明白:这帮王爷也是不能完全信任的。
  所以,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之中,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保持着政治平衡。

  如果说政治平衡是走钢丝的话,司马炎走的,就是头发丝。
  司马氏这帮人治国思路就异常诡异,总而言之一句话——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和元勋,也不信任自己的所有亲戚,只信任自己愿意信任的人
  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司马炎也是如此。
  所以,这帮人的子孙做出来的事情确实也差不多。
  其实,限制大臣和元勋权力不一定非要建立什么藩国,但是这些人都选择了这条路,在他们看来血缘关系是最可靠的,所以疏不间亲,不任人唯亲难道要任人唯疏不成?
  真是一错再错啊!
  司马炎先生不止利用这些司马氏的王爷们替他防着士族,还授予他们许多人以军国大权让他们平衡朝廷中的士族势力,这构成了晋朝的二元政治结构——士族和皇族共治天下。
  还好,至少目前司马炎给这帮人设置了四道枷锁。
  处理完了封王的事宜,就得处理一下对群臣的赏赐了,司马炎先生大笔一挥,搞出了下面的 一张名单。
  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为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岂页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
  这些人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另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
  说实话,楼主写到这的时候心情是异常沉重的。
  并不是因为这个话题是多么复杂和血腥,只是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无聊了。
  首先,西晋初年的十大士族政治势力大致可以分两拨。
  比如石苞先生后来的张华先生都是属于寒门或者名气小的士族,根基不深还算是寒门权贵。另外就是我列举的琅琊王氏和平阳贾氏为代表的豪门大族,这帮人都是累世高官,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以下排名暂时不分先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